太极拳生活化

武术中取胜,可分别为两种方法:一种是不断加大自己的力量。较技之时,我的力量总比对方大,自己当然就是胜利者。这是常法,比较简单,也容易理解另一种不是常法,即不断减少自己的力量,使自己变得松柔,使对方有力无处用,这不是简单地逃跑,而是用引进落空的方法,使对方找不到可以进攻的靶子,这是太极拳以柔克刚、引进落空的方法。

太极拳生活化

上述两种方法,大约就是外家拳和太极拳的根本差别。两者练习的方法,追求的目的,可能达到的境界,都很不相同,是泾渭分明的。所以有人主张太极拳不能与其他拳法兼练。从武术本身的内容,从技击、从增长武术的功夫方面说,各种拳术,有的劲道相同,可以兼练,有的劲道不同,就不能兼练。而太极拳和其他各派拳法大为两样,不仅是不同,而且还完全相反。形意拳、八卦掌与太极拳虽同为内家拳法,彼此劲道尚且不同,若说外家与太极拳,则劲道全然迥异。一是以刚致用,一是以柔称能。太极拳以练到柔若无骨、丢尽一切硬力、舍已从人为目的,与外家拳南辕北辙,方向各异。太极拳以松柔为法,以虚无为最高境界,一个人尽一生的精力,尚且不容易松柔到家而练成太极拳高手,又怎能既是外家拳专家,又是太极拳专家?

太极拳生活化

太极拳用力与日常习惯用力存在很大的矛盾。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事都是用手去做的,思想是在目的上。如伸出手去提一个水壶,思想是在水壶上。而手伸出去时,是怎样伸出去的,早已是一种习惯、一种本能了。如加以分析,是手部先动,肘、肩关节反而后动,这就是在生活中用力的方法。此外,在生活中手上用的力,比练太极拳大得多。

太极拳生活化

练太极拳时,完全和上述的用力方法相反,思想在身内,没有身外的目的。手伸出去时,要腰部先动,然后依肩、肘、腕、手指的先后次序动,而不是手部先动,用的力比在日常生活中小得多。因此,练习我们必须改变用力的习惯,彻底丢掉在日常生活中长期习惯了的本能的用力方法,来重新学习一种由内到外的、有先后顺序的用力方法,这个力还必须是最轻的。可以说,这是很多人不容易理解以至于学不好太极拳的主要原因。要学好太极拳,我们必须进行长期的自身的用力方法的革命。这就是长期都要坚持认真练拳架子的理由。

由此可见,太极拳很神奇,与日常生活格格不入。

这就有一个问题。人不能一直处于练拳的状态中,总要回到日常生活中来。但太极拳和日常生活是两码事,这样就割裂了练拳和生活。但任何练拳,练到最高境界,就是返璞归真,一切归于日常话,生活化。也就是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都是在练拳。但太极拳和日常生活是脱离的,这样怎么能练到最高境界呢?

太极拳借力打力,用意不用力。那日常生活中,你挑水担米,用不用力?做这些体力活的时候,你难道能借力打力,能用意不用力?根本办不到,还是得老老实实用力。所以练拳是练拳,生活是生活,两码事。人就要会状态切换,随时从练拳状态中撤离,回到生活中来。

或者,为了一直练拳,就不做这些力气活了。但这些力气活总要做,干脆请别人做,自己专心练拳。那要这样,你就必须有资产,能够请得起人来服侍你。这样的家庭就不是一般的家庭,是较富裕的家庭,大多数人是没有这条件的。所以有句话叫穷文富武。

为了克服太极拳和日常生活的不协调,太极拳不得不吸收其他拳种的长处,也练出千斤力来,用一身整劲,应对日常生活中的体力活。所以,古太极中,也有这些硬功的练法,一改大家印象中软绵绵的形象。

这样,就有两派太极,一派是纯太极,一派是兼修其他拳种的兼太极。纯太极认为兼太极会毁了真正的太极,兼太极则认为纯太极太保守不知道与时俱进,博采众家之长。双方各有道理。

而太极的生活化,始终是个大问题。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其实是可以采用太极的方法的。比如干活时用点巧劲,运动时匀速轻柔等。太极是可以与生活有一定的结合的。

更重要的是,真正的太极高手,是神意运行。即日常生活的用不用力都已不在乎了,就是无时无刻都在养神,养神就是练功。这就是真正的太极生活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太极拳   劲道   太极   目的   拳法   两码事   用意   美文   武术   用力   习惯   状态   力量   思想   家庭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