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清明,人与魂交融的晴空明镜,农村扫墓焚烧纸钱该不该禁止?

清明是一首诗,也是一副画,诗中蕴藏追忆,画中柳枝起舞,风筝飘逸,绿草悠悠春光浴。

解读清明,人与魂交融的晴空明镜,农村扫墓焚烧纸钱该不该禁止?

清明是一种哲理,静中之明是万物之洁,晴朗之空是人民之福,春意是明净的,历史更是明镜,清明连接的是岁月,也是几代人的万千缅怀。

清明是一种阴阳,诉说的不仅仅是季节和天文,更多的是生和死之间的烟火浓怀之情。

每年的4月4日或5日,正值暮春和仲夏交界之际,这一天是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历史悠久,伴随着几千年的华夏文明诉说着历史沧桑和人文情怀。

届时气清景明,惠风和畅。犹如王羲之《兰亭序》幽雅洒脱,万物初睡,明眼看时节,世界皆清明,农民更是耕耘天地,在清朗的大地上洒下一滴种子,播种的盛况已经孕育着秋后的硕果,大地一片欣欣向荣。

芳芳青草顶起万千足迹,清明之念连接几代情思。

解读清明,人与魂交融的晴空明镜,农村扫墓焚烧纸钱该不该禁止?

中国历史悠久,幅员辽阔,文化璀璨,清明节也就赋予了更多的文化情怀和寓意。《史记》中记载:

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从这些记载中得知,在很早以前,万物归一,自然演变,规律发展,矛盾生存。人的内心就存在一种情感,这种情怀是几代人和家族拥有的,是长辈,也可以是英雄,是活着和死亡之后都具有的一种人性。

甚至延伸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祭祀文化的集结是最早的民族精神,祭祖也是人性的释放,是对死亡的一种超度和慰问,更是活着的人的一种思绪和缅怀。

在神话中甚至是崇拜的神灵。还可以遥想到地球文明之外的日月星辰和外星文明。

中国历史从带有神话色彩的三皇五帝起,到人神交融的夏商和西周,走到今天,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但永远没有离开一种民族情怀,就是缅怀之情和血缘关系。

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人们几乎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人类血缘关系的进一步加深和有追溯性,应该从父系氏族公社算起,那个时候有了继承和家族,从而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集体,能力的差距导致贫富出现,慢慢演变到了奴隶社会。

这一发展和进步也逐渐形成和加剧了更加具有本族文化特色的祭祀活动,受神话传说的影响,当时人把死亡对后世的精神影响更加重视,从而衍生了一系列关于冥冥的说法,这一说法确定了古代所谓的天地人。

解读清明,人与魂交融的晴空明镜,农村扫墓焚烧纸钱该不该禁止?

把人谓之为三生,前世、今生和来世(转世),而死亡之后就是下一世,这个虚幻的世界里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附加因果,在思想上铸成报应,从而让人敬畏死亡的灵魂。

在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等现实文明的普及下,人类的精神世界有了更加丰硕的收获和标准,慢慢形成了具有约束性的价值观和封建思想,影响人们思想几千年。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思想也在不断地完善和创新,新思想替代旧思想成为必然,人类慢慢从神话中走出来,也不再沉迷封建思想,故而将祭祀这样的活动淡化,固定在一年中的一个具体节日,进行统一缅怀或者是个人扫墓。

那么为何要在清明节去扫墓和祭祖呢?

相传晋国内乱时,晋文公在逃荒期间,受到了一个大臣芥子推的照顾,用自己的肉给晋太子熬汤,后来他成为一国之主以后,芥子推且不愿受赏,隐居山林,晋文公火烧山林,逼迫芥子推出来,不幸的是把这对母子烧死了。

从此寒食节诞生了,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清明,晋文公以芥子推的第一个字为名,把这座山命为芥山,建立祠堂,晋文公每年上山踏青,祭祀忠臣,突然看见有一个柳树复活,就说成是清明柳,把这一天改成了清明节。

解读清明,人与魂交融的晴空明镜,农村扫墓焚烧纸钱该不该禁止?

清明节其实也不是什么传说和巧合,至于这个季节为何要扫墓祭祀?

首先:人类活动的缩影。

春暖花开的时候,也是播种的季节,清明过后,人们就开始忙碌了,只有清明前,才有时间修理故人的坟墓,让其在夏天雨季来临时,不被雨水冲刷。所以扫墓并不是在这一天,而是清明前,农村人在清明当天或过后是不上坟的。

其次:精神世界的释放。

这个季节适合踏青,大自然生机勃勃,春光无限好这句话也是很好的说辞,出去走走是对心灵最好的慰问,古代交通不发达,出行不方便,去名山大川看世界遥不可及,而坟墓一般都在山清水秀之间,古代人讲究风水,故而此地也是灵秀之地,一边扫墓祭祖,一边感悟春天,慰告亡灵,身心都是一种释放和解脱。

最后:传统文化的洗礼。

清明是有文化的节日,带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和光芒,在细雨纷纷的时刻,无疑是一种伤感的情怀,在杨柳醉春烟的季节里,路上行人欲断魂是何等的怀念,又是游子不解的乡思。这是熟悉的亲切,也是对侍者惬意安眠的一种安慰,悲戚之余是对生活的独白和感悟,是对后代的教育,更是对祖先丰功伟绩和人生的歌咏。

解读清明,人与魂交融的晴空明镜,农村扫墓焚烧纸钱该不该禁止?

很多的农村在扫墓的时候会烧一些纸钱,在人与魂交融的晴空明镜里,农村扫墓焚烧纸钱该不该禁止?

这个问题目前在农村还不能一刀切,清明烧纸钱排放的二氧化碳远不及汽车尾气,但也会造成空气污染。

但是这剪不断、理还乱的情丝随着烟火一起燃烧,是农村人的一种咏叹和心中寄语。

解读清明,人与魂交融的晴空明镜,农村扫墓焚烧纸钱该不该禁止?

农村人他们为什么不像城市人民一样去献花,更多的是思想上的一种隔阂,但是在焚烧纸钱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火,不能造成任何的隐患,在城市就不提倡焚烧纸钱,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容易引发火灾,加以制止是对人们财产和生命安全的保障。

春阳映射,碧空晴朗,一坟异世界,一墓几人生,看不见的忧伤,存在心中的怀念,在雨色的朝阳,感叹时光的飞跃,聆听岁月的呼唤,感悟年华,珍惜拥有,描绘自己的蓝图,励精图治,忠心报国,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圆自己之梦,慰逝者之灵。

泽渊于2021年3月30日22:00写于北京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8

标签:纸钱   晋国   清明   农村   芥子   氏族   明镜   祭祀   清明节   晴空   美文   万物   情怀   季节   人类   思想   文化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