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学重大发现,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人木有了新突破,几百年被误解

前言:

说起《红楼梦》中的群芳,就不得不提这个王熙凤,王熙凤的出场很特别,在林黛玉进入贾府的时候,一句我来迟了拉开了王熙凤的一生,真乃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贾母说王熙凤就是这里的泼皮破落户,这句话表面看起来是在说王熙凤是无业游民,可实际她掌握着大权,把持着后宫,是个特别精明能干的女强人。

曹雪芹写王熙凤的时候,用了一句判词:

一从二令三人木。

所有的判词都掩盖了每个人的结局,这是曹雪芹的伏笔,可这句一从二令三人木。结合哭向金陵事更哀,几百年来被人拆解,暗示了王熙凤的结局,那么这句话到底什么意思,如何理解,今天详细写一下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人木。

红学重大发现,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人木有了新突破,几百年被误解

一、一从——指的就是进入贾府。

如果是战乱时期,以王熙凤的性格绝对是花木兰的风范,估计就从军了,可这里的从不是这个意思,而是王熙凤进入了贾府。

因为进入了贾府,贾府为王熙凤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不然她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按照刘姥姥的说辞,王熙凤小时候就被当作假小子看待,性格要强,女儿身男儿志,可当时的封建礼教不容许这样的女中豪杰去实现自己的梦想,王熙凤最后还是选择了女子无才便是德,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嫁给了贾府的贾琏。

这一从夫就改变了王熙凤的命运,从此钱权一体,为贾府鞍前马后,掌管生活起居,王熙凤用一双单凤三角眼看贾府、看人生、看世界,堪似一只凤凰飞入了金窝。从此辉煌腾达,和其她女子比更加优越和奢华。

所以这个从就像花丛中的丛没有了一一样,是花丛中唯一飞出来的小鸟,是从末世而来,从谐音存,存在于贾府,才是王熙凤的起步。

红学重大发现,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人木有了新突破,几百年被误解

二、二令不是冷,也不是发号施令,而是王熙凤的性格。

念这个字如果没有了心,岂不就是令。

俗话说,善恶就在一念中,王熙凤做了很多的坏事,都是一念之间。

比如馒头庵的3000两银子,就是典型的贪欲所致。王熙凤三面两刀,人前一套,背后一出,有时候冰冷如麻,有时候骄阳似火,典型的两面人生,在贾府也是这样,对待不同的人就不一样的算计。

要说发号施令也说得过去,这是王熙凤的指责所在,曹雪芹自然没有必要啰唆这样的事情,而是重视文学艺术的思想性。

所以令不是这么简单,而是暗示王熙凤的内心世界,从而上升到上层建筑和皇宫后院的勾心斗角。

冷宫很冷,斗争很激烈,王熙凤管家的时候很厉害,被打入冷宫的时候一病不起,最后被命运算计了。这个冷的结局就是王熙凤的下场。

红学重大发现,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人木有了新突破,几百年被误解

三——三人木,三人为森,森为僧。

有人说王熙凤恋上了一个僧人,这个自然站不住脚,红楼梦虽然叫做《情僧路》,但是和王熙凤挂不上沟,但是美丽动人的王熙凤,也是其他男人垂涎三尺的对象,贾瑞就是其中一个,也说不定那个僧人为之痴狂。

也有人说,一人一个木就是休,王熙凤最后被贾琏休了,这个也还有一定的道理,有一次贾琏提刀追杀王熙凤表明感情不好了,王熙凤一直实行独裁政策,也有被休的可能,可是王熙凤的后台很强,贾母身边的红人,王夫人的侄女,娘家的王子腾更是大官,这一切,小小的贾琏撼动不了,至于抄家以后,贾琏更无能力了。

何况王熙凤在前80回就已经有病,最后死于疾病,休了王熙凤这个事情说不同。

那么这个三人木啥意思呢?更多的是说贾府这个森林里面,王熙凤一家三口的命运,最后王熙凤带着贾琏、女儿回到了金陵,这才是红楼梦王熙凤的最终结局。

红楼梦是悲剧,万艳同悲,甄士隐家被火烧了之后,妻子带着他去了娘家,这既是一个缩影,贾府被抄家后,王熙凤也带着丈夫孩子回到了娘家,形同枯木,三人对影,安享晚年。

红学重大发现,王熙凤的一从二令三人木有了新突破,几百年被误解

总结:

王熙凤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算计的一生,曹雪芹说叹人世,终难定,王熙凤15回假借贾琏的名义捞钱,44回逼死鲍二媳妇,68回大闹宁国府,69回借刀杀人害死尤二姐......

这一切都是进入贾府以后发生的,贾府给他发展的空间,王熙凤进入贾府从业以后凡事都在一念之间,最后作者想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就是红楼思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9

标签:刘姥姥   花木兰   红学   破落户   金陵   判词   红楼梦   发号施令   僧人   花丛   娘家   美文   误解   暗示   典型   性格   结局   命运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