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而他的格局之大不亚于司马懿!!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语出《三国志·魏书》, 说是魏帝曹髦在位时,大将军司马昭专权,图谋夺取帝位,一次曹髦气愤地对大臣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后世常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喻指野心非常明显,人所共知。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而他的格局之大不亚于司马懿!!

司马昭在三国的后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其文韬武略丝毫也不逊色于他的父亲司马懿,比他哥哥司马师要强得多了。

仇人归降礼遇有加

在用人问题上,司马昭有着超常的容量。

司马昭率兵围攻寿春,司马家的仇敌文钦因与诸葛诞不合而被诛杀,文钦的儿子文鸯、文虎听说父亲被杀后,便欲率众赶赴现场,而他们的部下不听使唤。于是文鸯、文虎只好独自逃出城去,投奔司马昭。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而他的格局之大不亚于司马懿!!

司马昭军中官兵要求杀死这兄弟二人,司马昭下令说:“文钦之罪不容,他的儿子当然应杀死。但是文鸯、文虎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投降,目前城池还未攻下,如果杀了他们俩,那无异于坚定了城中官兵死守的决心。”于是赦免了文鸯、文虎,表奏任文鸯、文虎为偏将军,封为关内侯,让他们兄弟带兵围城喊话,以身说法。这一举措,弄得敌方人心浮动“皆计议:“文鸯乃司马氏仇人,尚且重用,何况我等乎?””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而他的格局之大不亚于司马懿!!

寿春城破以后,司马昭准许文鸯、文虎兄弟收殓文钦遗体,并给予车、牛,将文钦安葬。文鸯、文虎从此为司马昭的大度所折服,鞍前马后为其效命!

各个击破巧平叛乱

头脑冷静、目光锐利、决不优柔寡断是司马昭的一大特点。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而他的格局之大不亚于司马懿!!

这一特点集中表现在对入川后恃功而骄、恣意妄为的两个将军的处理上,可谓不急不躁,不温不火,冷静而果断。先是用加官进爵的办法,稳住邓艾和钟会,然后各个击破。先是放风邓艾要反,模仿其笔迹“改写傲慢之辞”, 下令钟会收拾邓艾。与此同时,带上魏帝曹奂“御驾亲征”。出发前有谋士谏道,“钟会之兵多艾六倍,当令会收艾足矣,何必明公自行耶?”司马昭狡黠地一笑:“吾今此行,非为艾,实为会身。”尽管钟会与邓艾这两个后起之秀也有非凡的韬略,但还是败在司马昭的手下。

区别对待刘禅黄皓

当蜀国的皇帝刘禅成为司马昭的俘虏时,司马昭表现出大政治家的胸怀和魄力,虽然有一种玩猎物于掌中的快意,但还是表现得大度与宽容,“封禅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赐绢万匹,僮婢百人。”其子和君臣“皆封侯爵。”对那个里通外国、吃里扒外的奸臣黄皓,司马昭则“因其蠹国害民,令武士押出市曹,凌迟处死”。其实黄皓对司马昭亡蜀功不可没,按理也应该论功行常。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然而他的格局之大不亚于司马懿!!

对于刘禅与黄皓二人的处理方法的不同,是司马昭智慧的体现。刘禅不抵抗而主动投降,司马昭给予优待,向世人尤其是东吴官兵树立了一个榜样。而黄皓是奸臣,是蜀汉灭亡的重要推手,杀黄皓,也是明明白白告诉世人与司马昭身边的官员,做奸臣搞乱国家是不会有好下场的。

三国归晋,河山一统,其功首推司马昭。至于说他有谋逆之心,觊觎那把龙椅,这也并不算罪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何况,想当皇帝的也并非司马昭一个,更何况司马昭早就对心腹讲过,要仿效曹操,天下可得,天子不当,有什么罪名让儿子们去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司马昭之心   路人皆知   蜀汉   东吴   里通外国   人心浮动   司马   各个击破   奸臣   官兵   仇人   大度   美文   士兵   世人   格局   兄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