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红楼梦》必须那么严肃吗?

必须吗?不必须吗?只是和你讨论一下,何必那么认真呢~

《红楼梦》作为一部小说流传于世,本来是人人皆可读、人人皆可说的,实在不必被供上神坛,连看它一眼也要讲究看的角度、眼神的质地等等。若真那样,恐怕只会有越来越多的人敬而远之了。

但是,学问和兴趣毕竟是两码事。

《红楼梦》研究一百多年来,围绕这部书发生的各类故事,八卦的,严肃的,本身都可以再写一部书。这部书让我们知道红学研究何以走到今天,也是我们观察世态人情的窗口。

读《红楼梦》必须那么严肃吗?

读《红楼梦》必须那么严肃吗?

如今人们说,《红楼梦》代表着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但是倒退一两百年,像我们这样在公开场合讲《红楼梦》是绝对不可以的。

清代,《红楼梦》是禁书。江苏巡抚丁日昌发布的禁书目录里就有《红楼梦》。当时社会上,《红楼梦》还有很多其他的名字,例如“金玉缘”“大观琐录”等,就是因为它被查禁了,很多书商为了牟利、避祸,给它重新起了名字印售。

鸦片战争之后,有一个叫毛庆臻的文人提出建议:洋人用鸦片害我们中国人,我们要报仇雪恨,把《红楼梦》送到英国去!现在想想,如果当时他的建议被采纳了,《红楼梦》在世界上的地位恐怕能更高。

在清代,《红楼梦》根本不是一门学问。就连“红学”这一说法,本来也是开玩笑的。所谓“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大家千万别当真。那时候,《红楼梦》就是人们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

但我老觉得,清代人读《红楼梦》的状态,反而比今天正常。今天社会上很多学者研究它,把它弄得很高尚,好像可以救国救民一样。中国和美国打贸易战,我们朝美国人扔一本《红楼梦》,美国人就能立马投降了吗?不可能的。《红楼梦》是一部文学作品,我们不必把它看得太严肃。

读《红楼梦》必须那么严肃吗?

《红楼梦》对一般读者来讲,就是拿来消遣的。总有人问我:“为什么要读《红楼梦》?”我说:“你可以不读啊。”但在我看来,读《红楼梦》有三个理由:

第一,人类有听故事的天性。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讲一些传说,比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等。不管《三国演义》《水浒传》还是《红楼梦》,大家都是要读一个故事,读完了,感动了,哭一场,笑一场,这不是很好吗?但是很多人不愿承认,觉得这样读《红楼梦》太不高大上了。现代人上班总是累得半死,回到家里还要弘扬传统文化,还要继承祖国遗产,不累么?普通人哪有那么高尚啊!我们读《红楼梦》,就是要读一个讲述家族兴衰、悲欢离合的好故事。这跟看韩剧、肥皂剧没什么区别。

第二,阅读时的代入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启发。比如二十年前,我很喜欢贾宝玉,可是现在我更喜欢贾政。为什么?因为我到了贾政的年龄了。整个贾府,贾赦、贾珍、贾宝玉……都是花钱的主,只有贾政在拼命挣钱。可是你看他的三个儿子,贾珠死了,贾环像个满地蹿的小老鼠,贾宝玉又是个小流氓,家里也没人挣钱,他难受不难受啊?二十年前我恨死贾政了,他打宝玉下手那么狠,可是现在我的立场变了,贾宝玉不揍怎么行啊?

再过二十年,也许我更喜欢贾母。一个七十多岁的退休的老奶奶,她还渴望什么呢?就希望儿孙满堂,有人哄着自己开心。但是贾母也很可怜,管家管了一辈子,到头来儿孙也闹事,家也被抄了。

没有读者喜欢赵姨娘,因为她撒泼,又害人。但假如你是赵姨娘呢?贾环和贾宝玉都是一个爹亲生的,凭什么她的儿子就像老鼠一样?他敢不敢在贾母怀里打滚儿?他敢不敢吃女孩儿嘴上的胭脂?作为母亲,你是不是能理解她呢?

《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你无论处于哪个年龄段、哪种境遇,都能准确找到自己的位置。当你看完这个故事,也许会对自己的人生有一点儿思考。

第三,把《红楼梦》当作艺术品欣赏。《红楼梦》语言生动,塑造人物鲜活,我们可以像欣赏一件绘画、音乐作品一样欣赏它,以美的名义,不必非要喊出伟大的口号。

读《红楼梦》必须那么严肃吗?

读《红楼梦》必须那么严肃吗?

读《红楼梦》必须那么严肃吗?

谈到红学研究的起点,有两个人非常重要,就是王国维和胡适。直到今天我们做学术研究,依然要和他们二人对话。

1904年,国学大师王国维写了《红楼梦评论》,用西方文艺理论解读《红楼梦》,是中国人第一次从学术角度,把红学当成一门真正的学问来研究。

在《红楼梦》里,才子佳人没有金榜题名,也没有洞房花烛。这个结局是当时的中国人不能接受的,所以出现很多《红楼梦》的续书,例如《红楼圆梦》《补红楼梦》《红楼复梦》等一百多种。这些书要么让林黛玉起死回生,和贾宝玉接着恋爱,要么让两个人在阴间团圆,可谓“鬼红楼”。

王国维引用叔本华的理论,认为《红楼梦》打破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大团圆的套路,第一次写出了不圆满的爱情悲剧。这个评论发出来,在社会上没有激起任何反应,因为他的思想太超前了。

读《红楼梦》必须那么严肃吗?

读《红楼梦》必须那么严肃吗?

直到新文化运动时期,蔡元培受命担任北京大学校长,请了一批老师,包括胡适、鲁迅、周作人、吴梅等,在学校开设小说课、戏曲课,因此遭受了许多社会非议、学生抗议,报纸都炸了。

中国传统文人认为,小说、戏曲难登大雅之堂,而北京大学相当于旧时的国子监,是最高等学府,怎么能教《红楼梦》这种色情小说,让戏子上台,还让女生入学呢?

在北京大学的档案里有记载,蔡元培任校长之前,学生看小说是要被开除的。图书馆也不能藏有小说、戏曲类书籍,否则可能被烧掉。今天看来,蔡元培当时的做法,实在是一个创举。如果没有他,女生上不了大学,《红楼梦》也变不成真正的学问。

进入北京大学,意味着《红楼梦》得到了官方认可,于是许多大学纷纷效仿。胡适教出了俞平伯、顾颉刚,人才被一代代培养出来,把学问传下来了。

《红楼梦》从原来的禁书,变成现在的文学经典,我们要感谢谁?感谢蔡元培,感谢胡适,感谢鲁迅。因为他们把这本属于下里巴人的东西,带到了大学课堂上,赋予它成为经典的必要条件。

读《红楼梦》必须那么严肃吗?

读《红楼梦》必须那么严肃吗?

就我最帅,为什么要绕过我?

1921年,胡适写《红楼梦考证》。有了北京大学的学术背景,这篇文章带来了另一番景象,可谓轰动全国。胡适主要提到两个观点:

第一,《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虽然以前民间也有这种传说,但是胡适找到了具体材料论证。他的论证说服了当时学界的另一位领袖——鲁迅,于是影响了一代人,至今整个社会还保留着这样一种共识。

第二,《红楼梦》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随着红学研究的深入发展,我们如今发现胡适的这个观点可能是错的。后四十回可能不是高鹗写的,只是他修订的。那到底是谁写的呢?不知道。

有人开玩笑,说你们红学研究搞了几十年,最后把作者研究没了。我想,知道是知道,不知道是不知道,现在我们至少知道了我们不知道,这也是进步。所以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的《红楼梦》后四十回署名变为“无名氏”,正是研究的成果。

读《红楼梦》必须那么严肃吗?

刘梦溪先生提出,红学研究有三大死结,以下三个问题是不可解之谜,难以找到铁证。

第一,曹雪芹的父亲是谁?

第二,脂砚斋是谁?

第三,后四十回是谁写的?

任何学术研究进行到一定阶段,都会出现瓶颈。红学研究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容易研究出来的问题,几乎全都研究出来了;前人研究不出来的,我们也很难研究出来。坦诚讲,现在红学研究处于原地踏步阶段。

事实上不只《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文学作品研究,也都面临同样的困境。但我们做学问,还是要保持认真、严谨的态度,不能为了夺人耳目,就随便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重大突破。

人们给《红楼梦》戴了太多光环,所以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偏见。有人说这些学者吃饱了没事干,拿着纳税人的钱,不就研究曹雪芹有几根胡子么?要我说,如果真能研究透了曹雪芹有几根胡子,那也不错,但我们真研究不出来。

读《红楼梦》必须那么严肃吗?

想知道我有几根胡子?

前人研究正确的,我们要吸收;不正确的,我们要改正。我们现在的研究能有进展的,多半是些前人没有注意到的领域。例如《红楼梦》在海外的传播、《红楼梦》插图研究、《红楼梦》相关的艺术创作等,范围更广一点儿,程度也更深一点儿。

读《红楼梦》必须那么严肃吗?

《红楼梦》成为一门世界级的学问,不是靠中国人自己瞎吹的。它早已走向了世界。最早靠研究《红楼梦》吃饭的不是中国人,是外国人。最早靠研究《红楼梦》写论文获得了博士学位的,是一位法国人,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事情。有关《红楼梦》的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在美国举办的。

但是外国人接触《红楼梦》极其困难,因为它的语言和人物关系极其复杂。海外的《红楼梦》翻译工作,没有一项是在十年以内完成的。翻译完了之后呢?普通读者看不懂,几乎只有学者才读。而且普通读者看节译本较多,只能了解到故事梗概。

读《红楼梦》必须那么严肃吗?

普通读者可以把阅读《红楼梦》当作兴趣爱好,但学术研究一定是有门槛的。不然为什么全世界高校都设有国文系?我们用十二年的时间进行专业学习,就是来跨越这个门槛。所以大家一定要清楚,爱好和研究是两回事。

我们要把《红楼梦》当成一部小说,而我们学者所作的一切研究,都只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它。

读《红楼梦》必须那么严肃吗?

主讲:南京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苗怀明

文中所阐述观点,不代表红迷会官方立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红楼梦   胡适   红学   水浒传   鲁迅   北京大学   禁书   学术研究   戏曲   前人   文学作品   美文   学问   严肃   学者   中国人   读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