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老井

现在人们的日子是多么的幸福,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超级市场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手机通信、网上购物、假日飞机高铁旅行。就连广袤的新农村,宽阔的马路,联排的小楼,外出家家都有小轿车。人们真正的过上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自来水、天然气都通到家的小康生活。今天所拥有的一切 ,都要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如果放在30多年前,你想都不敢想。那时才刚刚填饱肚子,吃水都是个大问题。


童年的老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80后才刚刚出生。那时的苏北广大农村,没有自来水,没有电,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土坯墙茅草屋。就如京东集团刘强东诉说童年往事,十几岁到镇上才看到电灯模样。不知什么时候,村民在村庄的中间挖了全村唯一的一口土井,水全来自于地下渗水。井深3米,直径有一米,井沿用石块砌一圈高20公分的围垛。不像其他地方的水井,口径很小,上面用手摇式提水。


童年的老井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小都要承担起生活的重担。父母常年外出驶船打渔,一年难得回家几次。我和弟弟跟着年迈的哑巴姨婆一起生活,那时就成为了留守儿童。说起姨婆,她是我外婆的姐姐,是我母亲的亲姨妈。平时的交流,都是我看不懂手势。一顿三餐,她能做点热饭菜填饱肚子就很幸福了。6,7岁大的时候,就跟着姨婆去老井抬水。一根比我高的粗扁担,奶孙俩抬着一只能装满20斤水的大桶,姨婆手里拿着一只系着3米多长绳子的小水桶。我矮小瘦弱的身躯,抬起水桶刚刚离地。到了井边,刚开始,不敢朝下看,生怕掉下去。就在井边趴着,一点点向前挪移。头刚伸到井口,好几次缩了回来。慢慢的,胆子变得大一点,趴在井沿,伸头向井底看去。哎呀!太吓人了,有点头晕。井底黑洞洞的,井壁是年久生长的青苔。井底的水清澈,倒影着一个圆圆的天空。这要是掉下去,爬都爬不上来,岂不淹死,心里一直很害怕。只见姨婆把大桶放在井边,右手拿起小桶系绳的一端,左边手将小桶放进井里。用力的甩动右手的绳子,以便小桶侧翻,沉入水里。然后双手交叉提绳,将小桶提出井口,倒进大桶里。来回要打水多次,才能将大桶打满。水装满了,姨婆将扁担穿在大桶的绳扣里。我走在前面,姨婆走在后面。每次都看到姨婆悄悄的把水桶系绳拉着,不然老是往我这头滑。离她却很近,我知道,那是想让我少负重。其实她也60多岁的年纪,虽然她不能开口说话,但我知道她心里是疼我的。这一老一小,吃力的抬着水桶往家走。本来500米的路程,我瘦小的身体,实在吃不消,路上都要歇几回。家里的大水缸,每次总要去老井抬水多少次,总也不满,累得我实在有点恨老井。就这样,奶孙三人相依为命,熬过一年又一年。


童年的老井

井水抬回家,就要开始推石磨,磨麦子烙煎饼。北方的主食还是以面食为主,水稻推广的很晚。将麦子用井水浸泡一段时间,放在直径近1米,高1米的厚重的石磨盘上。那时,我还没有石磨高,就双手举着磨棍跟着姨婆后面转。不知转了多少圈,直到两眼昏花,全身酸痛无力,总算转完一盆麦子。然后姨婆顾不上休息,还要接着烙煎饼。后来最害怕推磨,因为我一转圈圈头就晕,但硬着头皮也得推。一直熬到后来村里通电有了磨粉机,才解脱了。

等到上小学高年级,力气和胆子大一点,我就自己去老井挑水。找来两只的水桶,挑在瘦弱的肩上,手里提着一只小水桶。到井沿边,先一前一后放好水桶。手里握着小水桶系绳的一头,把水桶放到井里。一开始,不熟练,小桶就是沉不下去,来回晃几次,好不容易沉到水底。向上提时,那个叫沉啊!心里还是有点害怕,生怕会被水桶拉下井里。就这样两手交叉向上提,有时提半截,实在提不动,要不双手担在膝盖歇歇,要不就把绳放在井沿边,两手向后拉。有时手滑了,或绳子被井沿磨断了。“砰”的一声,小水桶调井里了。赶快找附近邻居家大人,找来钩子,扔到井里捞上来接着打水。其实小桶里的水也不轻,每次从井里提水,双手都被绳子勒的通红。水打满了两个大桶,将扁担两头插在大水桶的系绳上,将扁担放在肩头。因为一时半会找不到中间平衡点。不是前边水桶起来,后边水桶不动。就是后边水桶起来,前面没动。试了多次,再用手压着扁担,保持平衡,好不容易挑起来了。就这样一路摇摇晃晃,磕磕绊绊。加之水桶左右摆动,经常摔倒。几百米的路程都要停下来歇好几次,然后换个肩膀继续走路。腰被压弯了,肩膀也磨红肿了。有时,扁担两头太滑,总会滑落,水桶倒地,又得重来。后来干脆在扁担两头挖个木槽,绳子卡在木槽里,绳子就滑不下去了。因为老是找不到扁担中间的平衡点,加之水桶里的水来回晃悠。就摘来两片荷叶放在水桶里,这就好多了,水不会轻易晃出来。


童年的老井

即使这样,年迈的姨婆,十分疼我,虽然她不会说,但从来不让我多受累。记得那时我小学三年级的夏天,暴雨初停,酷热难耐。我们教室的土墙被雨水浸湿,倒了一面墙。一崴一瘸的徐老师说你们早点回家吧!等我回家的时候,姨婆已经躺在前屋的过道里不省人事。听邻居说,她中暑滑倒脑溢血,从此再也没有醒来。我至今难以忘怀,相依为命的苦日子刚刚好一些,她就这样走了。她走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带着年幼的弟弟,饥一餐饱一餐的生活。两个年幼的身影,抬水烧饭。直到后来外曾祖母来我家带我们,生活才改观一些。

老井是露天的,井沿上也没有盖子,一年四季敞开,也没见它干枯过。到了夏天,雨水多了,井水也慢慢涨了不少。可是,每次去打水,总看见几只癞蛤蟆在井里呱呱叫,真的成了井底之蛙。我和几个小伙伴用水桶将他们捞上来,免得饿死了,再脏了水。到了冬天,井水位下降,有时了结厚厚的冰层。找来大石头,系上绳子,使劲砸破冰层。那时的冬天异常的寒冷,都在零下十几度,冬天小伙伴们都可以在小河上溜冰。

老井不仅源源不断地生出甘泉,也维系着全村人情感交流的纽带。全村的男女老少,每天早上都来井边打水,洗衣服淘米聊家常。那时虽然很穷,但邻里和睦,大家其乐融融。夏天月圆之夜,酷热难耐。老井边围满了人,都来乘凉。没有什么可以解暑的,打一桶冰凉的井水抱在怀里,喝上两口,然后倒在身上,也是挺凉快。趴在老井边上,看着井里一轮明月,再望望天空。世界很大,我们也只是井里之蛙。外面的世界,一切都是未知,长到十岁都没有离开过那个村庄。通往乡里和县里唯一一条砂浆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也没有什么交通工具,根本出不去。梦想的种子已经萌芽,一直惦记着外面的世界。活着就要有不服输的精神,唯有学好知识走出去,才能改变命运。于是发愤图强,努力学习。

等我上了小学高年级,村里才开始通电。有钱的人家,就在家门口打轧井。后来用电机抽地下水,老井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价值。一来,井水不卫生。二来不安全,听说有人掉下去过,被人救了上来。大家一致决定,还是把老井填上吧。

老井里的水滋养了我的童年,那井水如此甘甜、清凉,是现在自来水不可比拟的。老井被填埋了,也带走了我的整个童年。回忆起老井陪伴的岁月,泪水已经止不住的流下。想念疼我的姨婆、外曾祖母,邻居家的爷爷奶奶,现在他们早已作古,但音容笑貌仍记忆犹新。怀念小时候一起玩耍的小伙伴们,现在他们也人到中年,大多数也都进城安家落户,有的我都几十年没见过面。摇摇头,苦笑中露出一丝心酸。故乡,那是我梦想开始地方,承载了我童年的苦难,磨砺了我不屈的性格。不管走得多远,故乡永远是我们绕不过去的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系绳   姨婆   曾祖母   童年   扁担   石磨   井底   大桶   井水   水桶   麦子   两头   绳子   美文   打水   双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