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看到自我差距(图)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一书,每次读完,都有所收获。这次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被迫隔离在住处,正好趁此间隙,又认真地重读了此书。针对书中提出高效能人士具备的七个习惯,进行了多纬度审视,发现习惯来自于思维的改变与延展,思维又来自于习惯的实践与创造,两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没有积极的思维意识,优秀的习惯就无从谈起。

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看到自我差距(图)

习惯一:积极主动——个人愿景的原则(我要去做)

主动积极即采取主动,为自己过云、现在及未来的行为负责,并依据原则及价值观,而非情绪或外在环境来下决定。

主动积极的人是改变的催生者,他们摒弃被动的受害者角色,不怨怼别人,发挥了人类四项独特的秉赋——自觉、良知、想象力和自主意志;同时,以由而外的方式来创造改变,积极面对一切。他们选择自己的生命 ,这也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决定。

任性的本质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人类不仅能针对特定的环境选择回应的方式,更能主动创造有利的环境。采取主动不等于胆大妄为、惹是生非或是滋事挑衅,而是要让任命充分认识到自己有责任创造条件。

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有能力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

——享利 戴维 梭罗

【感悟】:很多事情看起来让你不得不这样做,其实认真琢磨起来,会发现是你在推卸责任。人要想从依赖走向独立, 积极主动是最重要的习惯,不把责任推卸给别人或环境。积极主动,拿回自主选择权利,减少外部环境的干扰和影响。

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里,提出人类终极自由:自我意识独立自由——选择对来自外界刺激的回应态度。在刺激和反应之间,还有选择如何回应的权利。

选择态度的自由,是人可以拥有的最后自由。

如何做到积极主动,可以通过:

一、在刺激和回应之间,给自己留30秒时间来思考和选择;

二、用积极的语言代替消极的语言;

三、减少不能左右的关注圈,专注在个人可以影响的影响圈。比如你不能影响房价的上涨,但可以通过积极努力提高收入,你不能改变一天24小时,但可以通过时间管理来提高效能。

---------------------------------------------------------

习惯二:以终为始——自我领导的原则

所有事情都经过两次的创造——先是在脑海里酝酿,其次才是实质的创造。

个人、家庭、团队或组织在做任何计划时,均先拟出愿景和目标,并据此塑造未来,全心投注于自己最重视的原则、价值观、关系及目标之上。对个人、家庭或组织而言,使命宣言可以说是愿景的最高形式,它是主要的决策,主宰了所有其它的决定。领导工作的核心,就是在共有的使命、愿景和价值观之后,创造出一个文化。太多人成功之后,反而感到空虚,得到名利之后,却发现牺牲了更宝贵的东西。因此,我们无比盯紧真正重要的愿景,然后勇往直前坚持到底,使生活充满意义。

和内在力量相比,身外之物显得微不足道

——奥利弗 .温德尔 .需姆斯

【感悟】:人生的道路有很多条,你在选择时,一定要先在脑海里思考一番,你想要什么,想成为怎样的人,想实现什么梦想,这些一定要先弄清楚,最好能写下来,把目标和愿景拟定下来。不能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千万不能把梯子靠错了墙,如果那样,既使你拼命努力向上,得到的结果可能未必是你想要的。

其次,根据目标和愿景再梳理出合理的对策与方法,这点非常重要。以1911年英国的斯科特和挪威的阿蒙森冲刺南极极点的故事来说,斯科特最终比阿蒙森晚一个多月达到,除了工具选择不同 和客观环境影响外,就是计划执行进度不具体,斯科特的执行更随性些,天气好多走些,天气不好就少走些,而阿蒙森不论天气好坏,每天坚持30公里,执行明确,贯彻到底,最终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极点的人。

---------------------------------------------------------

习惯三:要事第一——自我管理的原则(反向案例 小猫钓鱼)

要事第一即实质的创造,是梦想(你的目标、愿意、价值观及要事处理顺序)的组织与实践。次要的事不必摆在第一,要事也不能放在第二。无论迫切性如何,个人与组织 均针对要事而来,重点是,把要事放在第一位。有效管理是掌握重点式的管理,它把最重要的事放在第一位。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后,再靠自制力掌握重点,时刻把它们

放在第一位,以免被感觉,情绪或冲动所左右。

重要之事决不可受芝麻绿豆小事牵绊

——歌德

【感悟】:悟:人的焦虑,主要表现在你一直在处理重要又紧急的事项,只顾着眼前的事项,而忽视

长期的规划,这种现象被称之为稀缺思维。稀缺思维,是由事物稀缺形成的一种稀缺心态,而且这个过程是无意识的。当我们的大脑被稀缺俘获的时候,我们会专注于解决稀缺状况,这样会导致两个现象:专注红利和管窥负担。一是会让视野变得狭隘,降低洞察力,缺乏前瞻性,忽视其他重要而有价值的因素,“见树不见林”,造成注意力“带宽”变窄;二是使人缺乏计划性,急于求成,容易在忙乱中做出错误决定。

所以,建议要养成要事第一的习惯 ,把要处理的事情分为四类(重要不紧急,重要又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在处理重要又紧急的事项同时,要坚持重要不紧急的事项(比如坚持长期的学习与充电),这点很容易让人忽视掉,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减少不重要事项的干扰(逛网站,看新闻,刷视频,无意义的闲聊等等),只有这样规划与坚持下去,你的重要又紧急的事项才会越来越少,才不会显得那么忙,那么焦虑。凡事要以要事第一,紧盯目标,切不可学小猫钓鱼那样,经不起外界的诱惑与纷扰,导致一事无成。

---------------------------------------------------------

习惯四:双赢思维——人际领导的原则(朝鲜的改革开放)

双赢思维是基于一种互敬、互求互惠的思考框架与心意,目的是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及资源,而非敌对式竞争。双赢既非损人利己,亦非损己利人。我们的工作伙伴及家庭成员要从互赖式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解决问题 ,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一种资讯、力量、认可及报酬的分享。

双赢者把生活看做一个合作的舞台,而不是一个角斗场。 一般人看事情多非此即彼,非强即弱,非胜即败。其实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立足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

金科玉律已深植我们的脑海,现在则是奉行不渝的时刻

——埃德温 马卡姆

【感悟】:建立双赢思维,一定要不断提升自我境界。境界可分为三种,第一种狭隘匮乏心态,害怕别人赢,希望别人输的思想超过自己赢,这种匮乏不自信心态,会严重影响自身的发展(比如朝鲜的改革开放); 第二种只要我能赢就行, 不管别人怎么样(比如把梳子卖给和尚),交易的本质是价值的互换,如果一方利益最大化,另一方损失了,那这种合作关系一定不长久;第三种双赢境界,我赢,你也要赢,只有这样,合作才能长久。

---------------------------------------------------------

习惯五:知彼解已——移情沟通的原则(眼科医生的故事)

当我们舍弃回答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别人,便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关系。对方获得了解后,会觉得受到尊重与认可,进而卸下防备,坦然而谈,双方对彼此的了解也更流畅自然。知彼需仁慈心,解己需要勇气,能平衡两者则可大幅提升沟通的效率。

若要用一句话归纳我在人际关系方面学到的一个最终的原则,那就是知彼解已,首先寻求了解对方,然后再争取让对方了解自己。这一原则是进行有效人际交流的关键。

心灵世界自有其理,非理智所能企及。

——帕斯卡

【感悟】:不要指望别人理解你,应该你要主动去了解别人,通过你的积极主动来影响,让对方感受到来自你的关注时,对方才会试着反过去关注留意你。知彼解己,主动的态度是关键,先了解对方, 将心比心地去倾听,来了解对方说这话的背后感受和情感出发点,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尊重,对方才会愿意与你沟通交流。要放弃自我式的回应,不要随意下价值判决,要减少以自我为中心的沟通方式,才能保证沟通渠道的畅通。

---------------------------------------------------------

习惯六:统合综效——创造性合作的原则(目标:1+1〉2)

(1. 大雁呈人字形或一字形飞行可比单独飞行更省力,飞行的距离会多73%;2.两根木头所能承提的重力要大于单根木头所能承受的2倍;3.多种植物生长在一起,它们的根缠绕在一起,它们的长势往往比较茂盛。反向事例 动物学校鸭子练跑步,兔子练游泳,老鹰练爬树,一定要尊重差异)

统合综效谈的是创造第三种选择——即非按照我的方式,亦非遵循你的方式,而是

第三种远胜过个人之见的办法。它是互相尊重的成果——不但是了解彼此,甚至是

称许彼此的差异,欣赏对方解决问题及掌握机会手法。

个人的力量是团队和家庭统合综效的利基,使整体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成效。实践统合综效

的人际关系和团队摒弃敌对的态度,不以妥协为目标,也不仅止于合作,他们要的是创造式的合作。与人合作最重要的是,重视不同个体的不同心理,情绪与智能,集个人所见到的不同世界。与所见略见的人沟通,益处不大,要有分歧才有收获。

(盲人和瘸子的配合能发挥超过个体的能力)

我的圣者的期望自勉

对关键事务——团结

对重大事务——求变

对所有事务——宽大

——乔治 布什

【感悟】:每个人都有优点和长处。 要善于发现,懂得利用。要学会接受不同的声音,尊重个体差异,才能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才有可能达到积思广益的效果。教育也是一样,不能像动物学校那样搞一刀切模式,不管是什么动物,都采取同样的标准和方式来教育考核,忽视个体差异,造成的结果肯定是顾此失彼,得不偿失。

---------------------------------------------------------

习惯七 :不断更新——平衡的自我提升原则 (小故事:磨刀不误砍柴功)

不断更新谈的是,如何在四个基本生活面向(身体(坚持锻炼,加强营养,保持心情愉悦)、精神(勤思考,保持精神活跃),智力(加强学习充电),社会人脉情感(拓展认可你的人))

中,不断更新自已,这个习惯提升了其他六个习惯的实施效率。

对组织而言,习惯七提供了愿景,更新及不断的改善,使组织不致呈现老化疲态,并迈向新的成长之径。对家庭而言,习惯七透过固定的个人及家庭活动,使家庭效能升级,就像建立传统,使家庭日新月异,即是一例。

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和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拥有财富,并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引发惊人的结果。

每念及此,我就认为世上无小事——布鲁斯 巴登

【感悟】:坚持每天学习与积累,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自我不断更新,给自己赋予迭代的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很多人也知道学习的重要性,但往往是三分钟的热情。忍受不了学习过程那份长期坚守。互联网时代,信息泛滥,学习过程中会受到外界多重诱惑和干扰,没有十分定力,是很难保有那份激情与斗志。从现在开始,就给自己做份人生规划吧, 告诉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 并为此附上详细的执行流程与计划。不忘初心,默默加油吧。期待下一个高效人士就是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6

标签:斯科特   习惯   自我   阿蒙   要事   美文   高效能   差距   思维   主动   事项   人士   原则   紧急   目标   组织   方式   环境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