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赤壁首创:闪闪“村徽”耀乡村

#湖北新闻#

本网讯 (湖北日报通讯员袁俊报道)

6月17日,笔者前往赤壁镇太平口村采访,看见新党群服务中心悬挂着耀眼的“村徽”。村支部书记万齐发骄傲的对笔者说:“这是驻村工作队帮我们设计的,应该是赤壁市首创。”

湖北赤壁首创:闪闪“村徽”耀乡村

太平口村位于赤壁镇南大门,距赤壁镇区7.5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649户,总人口2781人,劳动力人口1897人,党员69人。全村版图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259亩,其中水田面积3109亩,旱地面积1150亩。境内有大佐湖、小佐湖、陈宝坡等大小湖泊,水域面积800亩,林地面积850亩。

2015年10月,武汉工程大学派出工作队驻村帮扶湖北省赤壁市太平口村。7年来,武汉工程大学在驻村帮扶过程中,累计投入帮扶资金1000多万元,持续增强人力、物力、财力,特别是在科技扶贫方面进行了大量深入的探索,逐步开创了科技扶贫的新局面。使太平口村贫困人口的收入持续增长,生活保障能力大幅度增强,农村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保障兜底更加牢靠,脱贫成果有效巩固,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增强。

湖北赤壁首创:闪闪“村徽”耀乡村

产生设计“村徽”的想法,该村第一书记袁正明向笔者解释说,“创作村徽首先我们有自身优势,我们武汉工程大学有一个专门艺术设计学院,其目的就是为了突出村级组织形象,增强党组织在基层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增进村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加农民对村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设计创作“村徽”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全国尚无可供借鉴的经验,没有精通标识设计的专业人才……一个个困难和挑战摆在驻村工作队员面前。通过讨论,首先确定了“村徽”内涵:明清时期,太平口村曾是羊楼洞茶叶运往武汉、走向世界的重要码头。后来,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靠水道的码头经济渐渐失去了优势,商铺外迁、人才外流、青壮劳力相继外出谋生,留在村里大多是老弱病残,太平口村逐渐衰落甚至沦为贫困村。如今,经过国家扶贫政策阳光洗礼,太平口村再度发展。村徽在设计构想上结合村史和地形等,以太阳(代表党的政策光辉)、桑树榆树(寓意桑榆非晚)、长江、佐湖等为元素,将徽标设计呈蒸蒸日上的“太”字形,寓意失之东隅,桑榆非晚。

湖北赤壁首创:闪闪“村徽”耀乡村

醒目的徽标就像面镜子,照工作又照思想,照成绩又照不足,时刻提醒基层党员干部自觉维护群众根本利益,村干部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愿太平口村通过悬挂“村徽”在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采购,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再创佳绩。


#湖北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赤壁   赤壁市   榆树   村史   工作队   太平   徽标   湖北   使命感   武汉   寓意   美文   码头   笔者   乡村   面积   工程   大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