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的欣赏——朱耷、徐渭、丰子恺,你最喜欢哪种风格?

原谅我词穷,我想要表达的是“带着敬意欣赏”。但是想不出用一个什么样的词,“瞻仰”肯定是不对了。一拍脑袋,灵光没有乍现。罢了。

我平时不怎么接触画,偶然在百度上看一看。最近看到余秋雨老师《千年庭院》里的《青云谱随想》这一篇,里面提到徐渭的悲剧人生,提到朱耷的画的精神氛围,我特意去百度搜索了他们的作品。朱耷的画比较颓兀,颓兀中有一种孤傲,孤傲中又有一种枯瘦和冷峻。余秋雨老师用了“地老天荒”这个词,太精辟了,朱耷的画就是给我一种“地老天荒”的感觉。但不是“爱你到地老天荒”的浪漫,而是一种茕茕孑立的孤独,甚至连“孤独”都不存在的一种荒蛮,似乎不是在等待地老天荒,而是,地已老天已荒。他画的动物仿佛是有生命的,但又仿佛是没有温度的,并且是没有生命的,或者说,是超越了物质生命的。他画的,不是动物本身,而是一种精神体,就好像幽灵一样。余秋雨老师说,他画的鸟和鱼在冷冷地看着这个世界,让人起一阵“寒噤”——我确有“寒噤”之感。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徐渭的画。徐渭的画总体来说,有温度一些、柔和一些,表现的悲剧意识要委婉一些。他的人生是悲剧,但他没有用刀子似的眼神来反击这个世界。他在一种不甘和绝望的矛盾心理中,去思考生与死的意义。他也曾想过,死亡是什么?彼岸是什么?不止一次地想。我看到一幅独特的黄 色基调的画,这画是一如既往地雅致,但“温存”却不那么温存,貌似画的是植物,但不知是什么。字龙飞凤舞,也看不太懂。这幅画一看,有一种触目惊心的震撼——我从画里读出了“死亡”,后来对比了百度上另一幅叫《葡萄》的画,貌似就是我看到的这幅画的局部——原来它正是《葡萄》,是余秋雨老师喜欢的这一幅。不说葡萄我还真不知道是葡萄。而且一开始我只注意到它的叶,黄黑色的调子、或浓或淡、若隐若现,残墨一般,却给人一种这些叶子会渐渐熔化——化为火、化为烟、化为灰烬的感觉。叶的气势太强大了,压根没注意到葡萄。看到标题才注意到葡萄,葡萄也是瘦弱贫病的、枯萎的葡萄。整幅画的氛围就是充满着死亡的神秘诡异气息,感觉画上有灵一般。这是它带给我的感觉。这幅画比齐白石的《葫芦》更加有神性、有鬼气、有灵性,因而更加震撼人。

之前还搜索过丰子恺的画。丰子恺的画总是给人一种憨态可掬的感觉。人物大多不画鼻子眼睛,但丝毫不失生动。从体态和动作上来看,一个个都是热爱生活、健康活泼的憨憨。不仅人物憨,他画的山、树、桌椅、虫子、团扇……全都和人物共享着同一个能量场,全都有性格、有灵气。丰子恺经历风雨飘摇的一生,曾经几次举家逃难。但是他的画里却是一个和平、温馨、单纯得有点拙朴的世界。

他们三个的画,丰子恺的画比较温暖。我一般不太喜欢所谓正能量的东西,也不看鸡汤文。因为对我来说,正能量就是一种让我“虚不受补”的能量。但丰子恺的画对我来说,不是“十全大补汤”,而是一种温补的东西,如涓涓细流一般潺潺地在心里蜿蜒,沿着心脉灌溉全身。朱耷的画让我不太舒服,他画里的鸟和鱼都在翻白眼,颓丧而又孤傲,就连山石也似乎不屑于这个世界。但又似乎刻画了我内心的某一部分。仿佛天已凉,而一切更是已“凉凉”。三个人里,我最喜欢的是徐渭的画,确切地说,是最喜欢《葡萄》这幅画。带给我强烈的共鸣。也喜欢这幅画的神秘色彩,仿佛神鬼界的奥秘被撕开了一个小窗口,通过这幅画,可以去冥想那个世界。

图1是朱耷的画,图2是徐渭的《葡萄》,图3是丰子恺的画。

画的欣赏——朱耷、徐渭、丰子恺,你最喜欢哪种风格?


画的欣赏——朱耷、徐渭、丰子恺,你最喜欢哪种风格?


画的欣赏——朱耷、徐渭、丰子恺,你最喜欢哪种风格?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齐白石   寒噤   这个世界   孤傲   地老天荒   温存   美文   秋雨   能量   悲剧   葡萄   风格   老师   感觉   生命   人物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