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一毛不拔”如何能做人?有得有失,方得平衡

俗话讲:“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先舍才有得。人世百年,不过是教人如何去学会取舍。

老子《道德经》中说过:“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将欲灭之,必先学之。”后人把这句话归纳为“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说的就是,要想从别人那里得到什么东西,就必须先给予对方什么。

生活中你会发现越伟大的人,越有格局有德行的人,他都是在不停的“舍”,而那些日子越过越不好的都在贪,到处占小便宜,生怕自己失去一点。

猴子“一毛不拔”如何能做人?有得有失,方得平衡

我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居士向智者诉苦:“自己乐善好施,妻子却非常吝啬不赞成布施,连帮助有困难的亲戚朋友都不乐意想请智去教导一下。”智者来到他家,见到了他的妻子。她果然非常吝啬,茶叶就在手边她也没舍得放上一点,只捧了杯白开水待客。

智者什么话都没有说,只是握紧两个拳头,用拳头夹着杯子喝水。那人的妻子觉得奇怪,忍不住笑了起来:“你为什么怎么握着拳头喝水呢?”“我天天都这样握着拳头。”智者说。“时间长了,手会变得畸形的。”妻子说道。

智者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摊开拳头,把五根手指分得开开的,妻子见状又笑了,说:“手老这么分着,还是不自然,时间长了还是容易畸形啊!”

这时,智者收起手掌,说道:“不管是总紧握着拳头还是总张开手掌,都不是正常的行为。这就好比我们对待钱财的态度,若是总把钱财死死地攥在手里,不肯放下一点,时间长了,人就会变成守财奴,心灵变得扭曲;若是总是大手大脚,挥霍无度,不仅最后钱财散尽,心灵同样也会变得畸形。正确地运用钱财,是要让它在流通中实现价值。

妻子知道智者是要教导她不要过于吝啬。她觉得有些没面子,不愿意就此承认自己的错误。正好这个时候,她养的猴子跑进屋里,她把猴子抱在怀里,对智者说:“大师,你看这只猴子多可爱呀,长得多像人呀,要是大师能把它变成人就好了。”

智者笑着说:“这猴子只比人多出了一身毛,要是它肯舍弃这身毛,就可以做人了。”那人的妻子连忙说:“那就请大师发发慈悲把它变成人吧!”一旁的居士连忙斥责妻子荒谬,并向智者道歉。

智者摆摆手,说道:“我可以试试看。不过,能不能变成人,就要看它自己如何取舍了。”说完,智者就开始拔猴子身上的毛。手刚伸过去,猴子就疼得呲牙咧嘴,拼命挣扎,从女人的怀里挣脱出来,一下子跑得不见踪影。智者叹了口气,严肃地说道:“唉,一毛不拔,如何能做人呢?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不舍怎么会有得呢?”

猴子“一毛不拔”如何能做人?有得有失,方得平衡

很多时候人们过重的看重于“得”从而忽略“舍”所以生活越过越不如意,心情越活越糟糕。这就像在出口入口都堵的池塘,若想池塘水流动起来,要先清理出水口,再清理入水口一样。

“舍得”分为四种境界。

第一境界:只得不舍

这种人以“不舍”为目的,而不是“得”为目的,通常会患得患失,生活也不甚如意。

第二种境界:舍小得大

这种人愿意舍弃一点但要得到的更多,这种通常谨小慎微赔一点就不干了。

第三种境界:敢舍敢得

这种人敢于舍弃一切,只为了得到,绝处逢生,通常成大事者都是如此孤注一掷,破釜沉舟。

第四种境界:何来舍得

所有的一切本来就不是你的又何谈舍得呢?渡人渡己,一切皆来于世人,终归于世人,自己也只是这世间万物的保管者,无舍亦无得!

猴子“一毛不拔”如何能做人?有得有失,方得平衡

有得有失,方得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道德经   猴子   目的   有得有失   居士   池塘   畸形   钱财   美文   吝啬   智者   拳头   说道   境界   妻子   大师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