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阅读习惯

知识既不能遗传,也不能赠予,更不能复制和购买,只能靠自己一点点努力去学习。作为一种伴随深入思考的文化活动,阅读习惯并不是自然而然就能养成的,它需要有意识地培育才能实现。养成阅读习惯是一门科学,需要国家、社会团体、家庭和个人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阅读习惯的养成,依赖于热爱阅读的社会氛围。为了培养孩子读书的习惯,犹太人的家庭长期流传着这样一种传统:当小孩稍微懂事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滴一点蜂蜜在上面,让小孩去舔带着蜂蜜的图书。其用意不言自明——让孩子从小就知道读书是一件甜蜜的事情。西班牙之所以倡导设立“世界读书日”,不仅仅因为此日是作家塞万提斯的辞世纪念日,更重要的是当地居民多年来有在此日,赠送玫瑰和图书给亲友的习俗。在挪威,为了让广大青少年在12岁~15岁期间依然保持对图书的兴趣,顺利度过青春期,政府官员和社会名人经常深入学校,组织中学生举行隆重的阅读活动。同样具有阅读传统的匈牙利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公共汽车经过隧道等黑暗的地方时,一定要打开车内的灯,以方便乘客读书。

阅读习惯的养成,必须从孩子抓起。德国有句谚语说,“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该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人在15岁之前,如果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籍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将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阅读的大门可能会永远对他关闭。德国促进阅读基金会理事长曾说:“给孩子读书和讲故事,是最不复杂,也是最合算的对未来的投资”。德国出版商为了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阅读阶梯”,出版了形式多样的图书,有的书与儿童玩具并无区别,从小就培养孩子对图书的亲近和兴趣。

最近我去参加数十位同学的聚会,言谈中得知,与会者平时有阅读习惯的寥寥无几,大多数人都没有阅读的习惯。人们常说,习惯要从小培养,阅读习惯是首当其中,学生从小养成阅读习惯,培养对图书的亲近与兴趣,才能有自觉的读书风气的形成;才能把阅读作为自己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但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学生们几乎无暇顾及阅读习惯的培养,更难培养对图书的亲近与兴趣了。据悉,我们有些学生的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将孩子从学龄前就纳入了应试教育的系统,从学前班开始就为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考试操心,阅读习惯的培养从不闻不问,这是国民的悲哀!孩子上学后,语文课应该是与阅读最有关系的,但在高考指挥棒的指挥下,语文课不仅没有承担起它应有的作用,反而极大地伤害了学生对语文课本阅读的感情。历史和政治等课本也能培养学生对这些课本阅读的感情,但很少学生这么做,死记硬背,条块分割,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对阅读课本的积极性。为了应考,学生们无暇顾及培养这种对课本的阅读习惯,对于培养图书的亲近与兴趣更是不用置疑。这不能不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我们不仅呼吁给学生减负,我们更要呼吁:我们的应试教育制度一定要改革,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觉地亲近书籍,养成阅读的习惯。在我看来,学生们平时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比靠填鸭式才能在高考时考取高分,这种高分低能的教育模式重要得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匈牙利   挪威   习惯   德国   语文课   美文   蜂蜜   课本   亲近   兴趣   感情   书籍   孩子   家庭   图书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