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灵魂伴侣”的必要条件,看似简单,普通人却很难做到

“你很棒”,“你真美”,“你一定会成功”。

类似这样的言语,你经常对自己的另一半说吗?或者说,你对自己的另一半说过吗?

也许,当我们细细回忆一下,这种极其肯定与不吝啬的赞美,大约在两个人初热恋时,会抱有有态度,

喜欢与爱一个人时,会有一种一眼把他从人群中分辨出来的能力。而且,在你看来,并非你有什么特殊能力,而是他本身在发光。

那么后来,日久天长后,走入婚姻后,这样的肯定与赞美为什么就变了一番样子呢?取而代之的,是指责与贬低。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大概是人性中的欲望本身出了问题。我们想要的更多,对他能给予得越来越不满足,由此,便越索取越不满足。

最终,以为对他的抱怨与苛责以为是激励,其实,在他听来,只有否定。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灵魂伴侣”,而灵魂伴侣的必要条件中的“赏识”与“承认”,看似简单,普通人往往一辈子也学不会。

成为“灵魂伴侣”的必要条件,看似简单,普通人却很难做到

因为爱,所以他会闪光

李银河最初认识“鬼才”作家王小波时,他还是一个街道工厂的工人。王小波不但长相丑,工作一般,家境更是一般。

而那个时候的李银河,父母都是高干,她自己也在《光明日报》这样的好单位做编辑。家境好,工作好,人长得也好。

所以,当王小波与李银河两个人宣布恋爱时,迅速在他们周围掀起了惊涛骇浪。

王小波的同事们惊掉了下巴,纷纷表示他这样的行为很好地解释了什么叫“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李银河家里的反对声音很大,她的母亲对王小波的评价,用了简单地四个字:傻大黑粗。

但在李银河心中,自己的男朋友虽然长得丑,但非常与众不同。她打心底里崇拜他,她一直坚信王小波能取得巨大的成功,甚至,能拿出让世界骄傲的东西。

李银河通过王小波的小说《绿毛水怪》与他相识,读着里面那些关于浪漫与美好的东西,李银河非常敬佩他的才华。而且,仅仅通过文字,她就已经隐约感到,自己会与它的作者发生些什么故事。

成为“灵魂伴侣”的必要条件,看似简单,普通人却很难做到

后来,两个人终于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李银河,工作,留学,再工作,几乎事事顺利,人生一片坦途。

再看王小波,工作不顺利,出国后一度做体力活,就连他的作家之路,也极其不顺利。他得不到主流世界的认可,他像一个孤独的人,一直游离在自己事业的边缘。

但即便这样,李银河仍然坚信自己的眼光,她认为自己没有挑错人。所以,哪怕自己的丈夫一度靠自己来养活,她也心甘情愿地支持他。

在美国留学的时候,王小波因为口语表达不合格,一直申请不到资学金,出去打工也被嫌弃。两个人就只靠着李银河的资学金支撑着生活,却也能把日子过得贫穷却快乐。

回国后,李银河进入了北京大学的文科博士后站,做起了学术研究,成为国内首批文科博士后。

成为“灵魂伴侣”的必要条件,看似简单,普通人却很难做到

王小波却一直找不到好的工作,后来,好不容易做老师安稳了几年后,又决定辞职专门写作。

对于他这个决定,全家反对,但只有妻子李银河支持。她一直坚信丈夫的才华,哪怕他后来处处碰壁,她仍然能鼓励他:“好好写,以后诺贝尔奖就是你的。”

很多人说,如果没有李银河,便没有“鬼才”王小波。的确,两个人互为精神伴侣,而在付出方面,李银河又显然付出的比较多。

最后,王小波真如妻子李银河赞美的那样,他会成名,会拿出让世界骄傲的东西。但极其讽刺的是,王小波却英年早逝,他死前默默无闻,死后却名声大噪。

王小波的一部《黄金时代》被前前后后再版了20多次,有人评价说,他是中国的卡夫卡,更有人拿来跟鲁迅相比。

只是,当他还没有那么大的名气,还没有被众多的人认可时,李银河却早早地就发现了可爱与闪光的他。

并且,在他短暂的人生中,给了他最好的爱。

成为“灵魂伴侣”的必要条件,看似简单,普通人却很难做到

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成为他自己

纪录片《人生的果实》中,修一与英子是一对相伴了一生的夫妻,修一先生已经90岁高龄,英子女士也已经87岁了。

两个人住在他们自己建造的房子里,有自己的果园,每日过着充实的日子。

英子在接受采访时说,对于她所有的决定,丈夫都会鼓励与支持,让她试一试,从来不会否定,更不会笑话她。

所以,在丈夫面前,英子可以畅所欲言,做自己心中想做的事情。

而对于丈夫的每一个决定,英子也同样举双手赞成。即使她可以献出的力量不够,也会尽其所能去支持她。

就像年轻的时候,修一要买一艘游艇,费用几乎是他收入的两倍,英子什么也没说,却去典当了自己所有的和服凑钱给他。

爱一个人最好的方式,是让他成为他自己,而不是你为他规划的模样。

成为“灵魂伴侣”的必要条件,看似简单,普通人却很难做到

为什么很多人想找到所谓的灵魂伴侣,却终不得入门?

其实,细细看下来你会发现,真正的灵魂伴侣是一种付出与成全,而我们普通人却只会越来越多地只顾及自己的内心感受。

“神仙眷侣”钱钟书与杨绛之间的相处,同样是互相成全。

钱钟书要写长篇小说《围城》,杨绛便鼓励他写,为了支持他内心的事业,她包揽了家中大大小小的事务,一心支持丈夫写作。

钱钟书看自己的妻子杨绛时,更是光芒闪烁。

他洋洋得意地在书中夸奖妻子,称她“科量柴米学当家”。当杨绛翻译的《堂吉柯德》受到西班牙政府高度认可,被一再邀请她出使时,钱钟书更是洋洋得意地表示,自己的妻子是三届大使才请得动的“人物”。

成为“灵魂伴侣”的必要条件,看似简单,普通人却很难做到

“赏识”与“承认”,是成为灵魂伴侣的必要条件,而且,这种承认一定是互相的,决不是一方只付出,而另一方却是不知满足的索取。

每个人都想要被承认,被赞美,被赏识,但是,越是亲密的关系,越容易受到质疑与抨击。因为外人只能看到你的轮廓,以及你最体面的一面,而亲密关系中的人,看到的却是你最真实,甚至是阴影的一面。

在这样的亲密相处中,仍然能相互支持,看到对方闪光点并且不断去放大的伴侣,才能成为“精神伴侣”。

不知道,你学会了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必要条件   光明日报   诺贝尔奖   伴侣   灵魂   洋洋得意   博士后   家境   美文   闪光   妻子   丈夫   东西   简单   人生   工作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