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待月,有人问月,居然还有人送月

万古一轮无根悬,人间处处举头迎。

自古以来,人们以中秋之月为意境,创作了无数美丽诗篇,有人待月,有人问月,竟然还有人作词送月呢。

有人待月,有人问月,居然还有人送月

一、待月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唐代诗人元稹的《明月三五夜 》最引人遐想。诗歌前两句交代了待月的地点:西厢下。这西厢也有讲究。在古代的四合院中,房屋正北方是主人起居室,即客厅。北偏东为主人的卧室,东厢房比北房稍低,为儿子们的卧室。西厢房比东厢房又稍低,为女儿们的闺房。南面的房屋最低,为仆人们的房屋。一句“待月西厢下”交代了是青春萌动的女孩在待月,在闺房的外面待月。还描绘了环境:清风徐来,半掩门扉,欲开未开的样子。

最是后两句“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将月照花影,随风漾动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特别是那一句“疑是玉人来”将待月之女看见月儿到来的惊喜写了出来。其实这句还有期待心上人到来的心理。

有人待月,有人问月,居然还有人送月

元代戏曲《西厢记》中,作者王实甫就将这首诗引用了进去。曲本中,主人公崔莺莺将这首诗抄了交给不识字的丫环红娘,让其将张生送去。张生接到此诗,知道了崔莺莺在月光下的西厢房等他,并且房门半开。半夜,张生翻墙而入,恰遇崔莺莺母亲在女儿房中,崔莺莺只好让红娘去接张生。红娘先将崔莺莺藏起来,待母亲走后,两人才得以在月光下会面。

迟月淡笼烟,期人较可怜。

荷风疏雨后,萤火乱星前。

乌鹊残生影,梧桐隐半弦。

因之默坐久,花上月娟娟。

明代方氏的这首《待月》则写出了待月的过程。月儿被淡淡的烟雾笼罩,迟迟不肯出来见人,待月的人等得心焦。诗歌先写了“何风疏雨”“萤火乱星”“乌鹊残影”,还写了梧桐树掩映着半边月亮,等待这月亮“甩掉了”那么多的羁绊,待月的人等了好久好久,才看见月华如涓涓流水一样在花瓣之上荡漾呢。月出之前,作者写了那么多的景物,意在呼应后面的“因之默坐久”。更衬托了月映花瓣之美。

有人待月,有人问月,居然还有人送月

二、问月

问月的古诗词,最早的应该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只相似 一作: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 一作:落花)

者站在江边,看见天上的明月,又看见江中的月影,生发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质问。这质问既带有时间上的追问,还带有空间上的思考。后唐代诗人李白也在《问月》中发出了“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地追问;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宋代词人苏东坡也在其《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发问: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李白和苏东坡的问月,只是从时间上的追问,有人不及月的对时间一刻不停流走的慨叹。

这三首古诗词的无果之问除了作为诗词的引子,也表现了诗(词)人天真浪漫的率性思维。

有人待月,有人问月,居然还有人送月

三、送月

有人待月,有人问月,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居然有人作词“送月”——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蛤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这首《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就将送月的追问和思考写得让人浮想联翩。

有人待月,有人问月,居然还有人送月

词人交代:中秋赏月饮酒到快要天亮,客中有人说前人有人作诗待月,有人作赋描月,可无诗词歌赋“送月”呢。所以作者用《天问》体作此词送月。

上阕中作者开首就问:可爱的月儿啊,今晚之后,你将慢悠悠去向何处?然后是自己的思考:是去东头?是别有人间?是天外。是自己的想象:宇宙浩渺,是浩荡秋风将你送远?可又是谁用绳索将明月挂在了高空,不让嫦娥嫁到人间呢?

下阕作者继续思考和想象:都说月亮是经过海底运行的,真让人难以捉摸呀!海里有“万里长鲸”横冲直撞,要是它触破了月宫中的玉宇琼楼怎么办?月宫中的蟾蜍本就熟悉水性,可为哪样玉兔也能化解沉浮?假如这一切都安好无恙,为何圆月经过海底之后就变得犹如弯钩一样的形容了哟!

有人待月,有人问月,居然还有人送月

若果说待月描绘了等月人的楚楚动人,问月写出了诗(词)的人率性与天真,那么送月则写出了词人对月亮的一片痴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西厢   待月西厢   花影   厢房   今夕   词人   玉兔   月亮   红娘   月儿   美文   交代   海底   明月   中秋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