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尔·汗:印度电影的变革者

《摔跤吧!爸爸》是一部讲述摔跤手的电影。阿米尔·汗在电影里饰演了一位摔跤手,他一人饰演摔跤手19岁、25岁和55岁的三个人生阶段,没有用替身。

  导演本想让阿米尔·汗先拍青年时期的戏,但他拒绝了,他说:“如果先拍瘦后拍胖,那么电影拍完,我就没有动力瘦回去了!”

  几个月的暴饮暴食让阿米尔·汗迅速成为一个97公斤、体脂率37%的胖子。随后,等着他的是严苛的饮食控制和残酷的训练……5个月后,阿米尔·汗的体重减到74公斤,体脂率也降到9.67%。此中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

阿米尔·汗:印度电影的变革者

电影世家

  阿米尔·汗与中国的缘分比他想象中更深远。20世纪70年代,一部印度电影《大篷车》成为一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男女主角颠沛流离却自由自在的生活令当时中国的年轻人向往。为中国人编织这场浪漫想象的人与阿米尔·汗关系密切,导演纳西尔·胡赛因是阿米尔·汗的叔叔,而阿米尔·汗的父亲就是《大篷车》的制片人塔西尔·胡赛因。

  尽管父亲和叔叔都是当年宝莱坞最出色的电影制作人,但阿米尔·汗的父亲并不希望子承父业——在他几十年的职业生涯中,电影为他带来过金钱和声誉,但也曾让他破产、欠债,陷入困境。

  阿米尔·汗的整个童年和少年时期,都离电影很远。和站在镜头前或坐在导演椅上相比,他更愿意站在网球场上。练习网球的那些年,他几乎没有缺席过任何一次训练。

  “成为最优秀的网球运动员”是少年阿米尔·汗的梦想,优异的战绩也一度让他对实现梦想深信不疑。直到他长到18岁,身高永远地停留在1.72米,他才觉得,这个梦想似乎离自己越来越远了。

  在阿米尔·汗看来,网球生涯对他最大的影响,来自每次赢得比赛后与母亲的对话。“我每次比赛完回家,妈妈都会问我赢了还是输了,通常我都是赢球,所以我每次都轻飘飘地回答,哦,赢了。这种对话进行了很多次。有一次,妈妈突然说:‘我很好奇,那些输了的孩子有什么感受,他们把输了的消息告诉妈妈后,妈妈又有什么感受。’听了妈妈的话,我突然意识到,任何事情都有另一面,而我们常常忽略。”

  从阿米尔·汗后来主持的《真相访谈》和他为社会事件发声的举动来看,这次“顿悟”的确对他影响深远。

阿米尔·汗:印度电影的变革者

巧克力男孩

  阿米尔·汗的兴趣从网球转向电影纯属偶然。大学时,他的好朋友阿迪蒂亚疯狂地热爱着电影。

  大学期间,阿迪蒂亚开始尝试制作自己的第一部电影——一部40分钟的短片。他找来阿米尔·汗做他的助手和制片人,后来又让阿米尔·汗在这部电影里演了一个角色。

  这段经历唤醒了阿米尔·汗身体里的电影基因。“当我真正经历了电影拍摄的全过程,我才发现,这将是我愿用后半生去做的事。”阿米尔·汗回忆。(友情文章 www.wenzhangba.com)

  最初,阿米尔·汗只是给叔叔纳西尔·胡赛因打杂,利用假期参与和电影相关的工作。但这种工作节奏完全满足不了阿米尔·汗对电影的热情和好奇心。“我不相信学历,如果你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你就应该尽一切可能去学习它。我这样做了,这是一个很艰难的决定。”最终,阿米尔·汗离开校园,全身心投入电影事业。

  1988年,叔叔纳西尔·胡赛因决定筹拍一部新电影,他让儿子曼苏尔·汗创作了电影剧本。剧本令人满意,纳西尔·胡赛因决定让曼苏尔·汗做导演。在电影筹备阶段,阿米尔·汗和曼苏尔·汗一起为电影寻找演员。两个人面试了很多年轻男孩,却始终没找到合适的人选。

  一筹莫展之际,叔叔对阿米尔·汗说:“你为什么不来试试呢?”就这样,阿米尔·汗成了堂哥曼苏尔·汗新电影《冷暖人间》的男主角。对于当时以明星为主导的印度电影来说,新导演起用新演员,这实在是一次巨大的冒险。

  幸运的是,阿米尔·汗和堂哥成功了。《冷暖人间》票房大卖,阿米尔·汗一夜成名。

  《冷暖人间》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家庭和爱情的故事。两个世仇家庭,两代人,两对不该在一起却奋不顾身相爱的男女,这样复杂的故事情节在当时并不多见。阿米尔·汗的形象也突破了当时印度电影对“男主角”的定义。他不高大,也没有印度偶像明星身上惯有的英雄主义气质,人们把他称为“巧克力男孩”,意思是说他如同邻家男孩一般帅气、阳光。

  有趣的是,阿米尔·汗的婚姻与《冷暖人间》里男主角的遭遇有些类似。阿米尔·汗的家族与第一任妻子芮娜的家族虽然不是世仇,但在印度,一个穆斯林家庭和一个印度教家庭几乎不可能通婚。

  21岁——刚刚到可以结婚的法定年龄,阿米尔·汗就向芮娜求了婚。二人瞒着家人偷偷领了结婚证,婚后依然各回各家。

  拍《冷暖人间》走红后,阿米尔·汗已婚的传闻不胫而走。当时,身边的工作人员都提醒他不要公开自己的已婚身份,作为一个偶像明星,婚姻将成为他事业的阻碍。但阿米尔·汗还是大方地公开了自己已婚的事实。阿米尔·汗的诚实不仅没有妨碍事业,还让他诚恳、深情的“巧克力男孩”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阿米尔·汗:印度电影的变革者

走向世界

  在宝莱坞,阿米尔·汗的工作方式和态度从来不属于主流。

  1996年,他主演的电影《印度拉贾》上映。这部电影一举拿下了“印度荧幕明星奖最佳男演员”“印度电影观众奖最佳男演员”“印度电影观众奖最佳导演”等诸多印度重量级电影奖项。但阿米尔·汗对此意兴阑珊,并决定退出一切印度电影奖项评选。1998年,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解释了自己的这一举动:“这些电影节有很多自相矛盾的地方。而且,我不认为一本电影杂志是评选奖项的最权威的机构,那更像是一场众人狂欢的派对。”

  曾入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印度往事》,是阿米尔·汗在一片反对声中接下的电影。阿米尔·汗喜欢这个剧本,但他也知道,这部电影并不符合印度电影的大趋势。本着对导演和制片人负责的原则,他让导演去寻找一位敢于创新的制片人,一位“在不知道阿米尔·汗将主演这部电影时依然愿意参与其中的制片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8

标签:印度   世仇   电影   制片人   男主角   冷暖   美文   奖项   网球   叔叔   导演   人间   男孩   妈妈   家庭   明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