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关系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

重城轻乡的历史发展路径导致城乡发展失衡,农村在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居民生活水平、风貌变化等方面均落后于城市。基于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旨在保障乡村与城市地位平等和发展平衡。城乡融合是实现乡村振兴、城乡平衡的路径,包括了城乡产业、要素和居民收入的互促互补,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的互联互通和乡村生态文明、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短板的补齐。










一 乡村振兴历史缘由:重城轻乡


城乡关系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基于国民经济现实是以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为导向,按照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为基础,采用具有鲜明工业倾斜和城市偏向的制度安排,实行“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城市”的城乡发展路径,因此逐渐形成了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及重城轻乡的城乡关系。由此,农村不仅因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失而失去自我积累的机会,而且因交换和财政补偿匮乏而失去外部补充的机会,经过多年的耗损和积淀,“三农”问题逐渐凸显,乡村振兴迫在眉睫。







二、乡村振兴现实背景:城乡失衡


城乡关系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

长期重城轻乡的历史发展路径造成农村既无法实现自我积累,也难以获得外部补充,从而导致农业滞后于工业、农村落后于城市、农村居民生活水平远低于城市居民,城乡发展失衡,后来实施的城乡统筹和城乡一体化均未明显改善农村落后于城市这一格局。城乡失衡成为当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最为突出的不平衡问题,这是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现实背景。





三、乡村振兴战略外在愿景:城乡融合

城乡关系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我国发展最为明显的不平衡是城乡失衡,最为突出的发展不充分问题是乡村衰落。乡村振兴战略正是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问题的重大决策部署。针对重城轻乡的历史根源和城乡失衡的现实格局,乡村振兴战略旨在确保乡村与城市地位平等和发展平衡。城乡平衡的核心是与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内在根本目标相对应的,这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外在愿景。









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城乡融合

城乡关系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路径




1.互促互补推动城乡融合



在城乡之间通过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实现融合的过程中,包括了城乡产业、要素和居民收入互促互补。城乡产业互促互补就是要把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相联系。首先,鼓励农业生产优化升级,以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变化为重点,在满足量的基础上注重质的提升,推进农产品多样化、特色化、生态化、优质化、品牌化。其次,推动农村产业与城市产业互补,农村重点发展城市空间难以支持的产业,如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耕体验、农村康养等“农业或农村+”特色产业。最后,促进城市产业下乡,包括城市产业向农村迁移和延伸,前者如某些加工业的产前产后环节迁向农村、返乡创业等,后者如电子商务、物流服务、通信服务等延伸至农村。




2.互联互通促进城乡融合



实现城乡要素互促互补,即要实现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和平等交换,重点是促进城市生产要素下乡和农村生产要素的等价交换。要素下乡包括:鼓励人才下乡,以乡情乡愁为纽带,通过提供就业服务、创业帮扶、薪酬社保优待等,鼓励乡土人士返乡、人才援助、专业人才引进和高校毕业生下基层;鼓励资本下乡,引导和鼓励金融资本投放向农村倾斜和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推动技术下乡,实施技术援助,为农业生产和农村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要素等价交换包括实施城乡劳动力同工同酬,同享城镇公共服务,以及建立农村居民获取土地收益的长效机制。城乡居民收入互促互补就是通过城乡产业、要素互促互补来促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一是发展农业以增加农业收入。实施质量兴农以提升其价值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以延长其产业链,健全农业生产各环节的利益分配机制以完善其利益链。二是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以增加非农收入。鼓励自主创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促进城市产业下乡以创造创业收入、提高工资性收入和增加产业增值收益。三是推动进城就业以增加工资性收入。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就业提供信息服务、技能培训等;完善劳动报酬制度,为进城农村劳动力的工资平等提供法律保障。




3.补齐短板推动城乡融合



通过加速发展某些薄弱领域、补齐乡村短板实现融合。其中,主要包括生态文明、社会治理、文化建设等3个领域。补齐乡村生态文明短板,重点是开展农村突出环境问题治理。其中包括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饮用水水源保护,重金属污染耕地防控和修复,严禁工业和城镇污染向农业农村转移。补齐乡村社会治理短板,要求完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和效率。要在坚持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基础上,实行自治、法治、德治结合,完善其治理体系;要对参与治理的主体,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到农村任职的高校毕业生、引进人才、援助干部等进行专项培训,提高其治理能力;要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乡村公共事务,建立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信息化管理平台,提升其治理效率。补齐乡村文化建设短板,要求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在乡村社会文明的建设中,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其服务效能,加强对农村公共文化的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的产生既有重城轻乡的历史缘由,也有城乡失衡的现实原因。在城乡关系视角下,通过互促互补、互联互通、补齐短板是推动城乡融合的实施路径。城乡融合的进程取决于各方的支持力度,相关的制度保障、政策支持与要素供给等是在城乡关系视角下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城乡   路径   乡村   战略   美文   视角   要素   居民收入   平等   现实   收入   农村   关系   产业   农业   社会   城市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