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大真谛:人要正大,心要强大,气要博大

立夏大真谛:人要正大,心要强大,气要博大


立夏,夏天来了,正是送走最美春天,拥抱热情夏天的时节。立夏之后,温度明显升高,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生长旺季,蛙类动物开始在田间、塘畔鸣叫觅食,蚯蚓也开始由地下爬到地面呼吸新鲜空气。


《历书》云:“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夏……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的“夏”,意思就是“大”。“大”,就是这个时节最大的意象,至深的真谛。


古人特别讲究顺应天时,《黄帝内经》将养生的根本落在顺应天时,《周易》的核心观念也是“顺天则吉”,这就是“天人合一”的主要内涵。立夏,夏为大,万物走向成熟和壮大,人顺天时,应修行怎样的品质?


便是人之自身最为重要和根本的“三大”:人要正大,心要强大,气要博大。




人要正大


正大,就是正大光明、坦荡磊落。


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冬至一阳生”,阳气从冬至开始生发,历经整个春天的蓄养,立夏开始走向极盛。此时,天地间充盈的便是一股正大阳气,贯通天地万物,如日之光明普照,火热浩荡。


做人,就是要像这股阳气。孟子说: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所谓浩然之气,正是一种光明正大的气概。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总是心胸宽广,小人总是忧愁悲伤。心性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内心容量的大小。


关于这点,最好的代言人就是苏东坡。纵观苏东坡的一生:金榜题名少年得志,各处为官造福百姓,为民请命执着无畏,牢狱之灾命悬一线,躬耕黄州淡然洒脱,流放岭南随遇而安,煌煌诗篇誉满天下。人生沉浮,不如意事众多,他却做得到“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洒脱,“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然。


苏东坡一生的根,是乐观。即使是泥足深陷的时候,他依旧能唱着小调,邀上三五个知心的朋友,享受生活的美好。他为妓女题诗,他与和尚趣谈,他为百姓求雨,他四处游历。苏东坡的心中,既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恢弘豪迈,也有“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样的婉转深情。


沈继光说,在直面人生中,不沉沦于骄傲、诡计和谎言,以独立的精神和自由的思想,做今天的事情。苏东坡跌宕起伏的一生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便是在现实生活中拥有一身浩然正气。这种精神总结起来,便是他的一句诗: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苏东坡的气质,就是坦荡磊落;苏东坡的心性,就是正大光明。做人如此,方能快乐、有趣,方能得立夏那般万物生发、生生不息的天意。


立夏大真谛:人要正大,心要强大,气要博大


心要强大


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根深叶茂、葱郁繁盛,这就是强大。这种强大来自何处?来自漫长冬季的蛰伏等待,来自一个春季的蓄养积累,更来自那份顺应天时之意,那种内在的坚忍强韧之志。


人生,也是如此。唯有内心强大,方能在从容中走向人生的壮大和强盛。


今天,心为物役似乎已是常态,外界的物左右了我们内在的心,以至于人们普遍感觉,物与幸福的增长不成比例。其实,并不是我们的心脆弱,而是我们在追逐外物的过程中,将其迷失了。


王阳明的心学正是让我们看到了,心本来具有的不可动摇的力量。


且不说王阳明在连续两次科举失败、被宦官刘瑾陷害差点亡命、平定宁王朱宸濠叛乱时,所表现出的心不动的强大心理素质;就是他的学生,也让我们望尘莫及。


王阳明有个学生叫聂豹,晚年曾被谤逮捕下狱,锦衣卫来抓他时,他从容镇静,毫无惊恐之态,时人无不叹服,这就是一个有心学修养的人的受用之处,也是其做人牛气的地方。如果心学能够在中国大地上逐步传播普及,聂豹就不会是一个孤例,而是中国人的生活常态。


王阳明的一生,也是意志坚定、坚持自我、特立独行的一生。在朱子理学一统天下的时代,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说,给当时的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人们不能理解其本意,惊讶者有之,非难和指责者层出不穷。


王阳明曾这样形容自己的处境:“危栈断我前,猛虎尾我后。倒崖落我左,绝壑临我右。我足复荆榛,雨雪更纷骤……”到了嘉靖元年(1522年),王阳明已经是平定藩王之乱的大功臣,却依然遭受其他官员的攻击。当年进士考试由礼部负责出题,策问题中涉及心学,出题人暗中希望考生指责王阳明,可见王阳明的处境之艰难。


尽管如此,王阳明在压抑自我、反省己过之后,坚信自己的学说正确、明澈——“在今只信良知真是真非处,更无掩藏回护,做得狂者。使天下尽说我行不掩言,吾亦只依良知行。”


当人们发现了自己内心的力量之时,就不会被外界所左右,就能生活得自得其乐。无论什么时候,都没有人能替你看顾你的内心。


当下,许多人竭尽全力攫取财富,却不清楚自己的生活何以越来越迷惘纠结,日甚一日地充满挫折与焦虑,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而最好的救赎之道,就是把习惯向外追逐的目光收回来,关注放逐已久的心灵。


请记住:内心的坚韧程度,就是人生大厦基座的坚固程度;内心有多强大,人生就会有多坚挺。此心不动,方能万事从容。


立夏大真谛:人要正大,心要强大,气要博大


气要博大


人有博大之气,便是大气。


一年四季,哪个季节最有气象?夏季。为何夏季最有气象?因为囊括万物之生机,赋予万物之生息。这一切,都从立夏开始。胸有万物如天地,包容承载一切,方有这般气象。这就是大气。


做人要大气。大气,是一个人最好的气质,最强的气场。


《道德经》第三十八章说:“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这说的就是大气——真正的大气。其中有三层意蕴。


大气,要以甘于居下为底。


在老子眼里,江海是一切大小河流的汇合之处,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就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而一个人在社会上能达到怎样的分量,就看他能否如江海这般甘于居下。


三国刘备在火烧新野、大战长坂坡之时,一路都有百姓的生死相随。为何这些百姓明知跟随刘备是九死一生却又无所畏惧呢?就是因为世人都感佩刘备的“谦下”品德,他从不标榜自己的身份,甘于居下,深得民心。诸葛亮也因他三顾茅庐的知遇之恩,而鞠躬尽瘁,为其日后位居三国鼎立,增添了巨大的助力。


大气,要以谦虚不争为本。


老子说“上善若水”,指出为人处世要向水的柔弱品质学习,他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明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


落在为人处世上,就是“不争”二字。不争,才是最大的争;不与人争利,才能得最大的利。为何?眼前之利,放下,就是修为;舍得,就见格局;不争,就无怨恨。一句话:这样的人,看得长远,做得大事。这就是老子所谓的“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乃最高明的道家智慧。


大气,要以委屈求全为法。


《道德经》第七十九章说:“和大怨,必有余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为人处世要学会经受委屈以及冤枉,如此才能保全自己。因为化解怨恨的最好方法不是以德报怨,而是压根就不结怨。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是难免的,只要学会委曲求全,隐忍自我,就能化干戈为玉帛,消除嫌怨的可能。清朝礼部尚书张英家与吴家争墙地而成“六尺巷”的美谈,就是对这一点的最好注解——“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懂得大气做人,能够甘于居下、谦下不争、委曲求全,心胸也就自然开阔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自然也就和谐了。而其实质,就是包容和承载两点,就如最具气象的夏之德。


立夏大真谛:人要正大,心要强大,气要博大


立夏的真谛是大,其中是万物生长繁盛的大气象。为人正大光明,内心强大坚韧,胸怀超然大气,则是立夏带给我们的至高启示,是在这个时节法则天地、天人合一的最大气度。


能如此,正大的就是我们的人生,强大的就是我们的生存,博大的就是我们的事业。正如前面不远,那个生机无限的夏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正大   立夏   博大   道德经   浩然之气   阳气   坦荡   天时   要强   正大光明   美文   真谛   大气   万物   气象   内心   强大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