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今天想着以第三人称写个学生时代的恋情故事的。

我怕我第三人称的写法拿捏不好,大家看着会很乱,本来很美的爱情,别到我手里整得七零八乱的,改天还是按第一人称讲述出来吧。

在写作手法上有太多地方需要学习、改进,

有时间了还是应该报个写作培训的课程。

有半年没有坐下来好好看看电视了,我特别想从头到尾地看看《红高粱》,莫言写的,我很喜欢莫言的作品。

在昆明的那几个月,除了学茶艺和古筝外,我把《乡村爱情》看完了,从第1部看到最后1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我特别喜欢看,很贴近生活。

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农村人也一样。

跳跳小的时候,我在老家的那些日子,有段时间特别喜欢和胡同口的人聊天,刚开始觉得和他们融不进去,不想过多地和他们交往,去哪里都不方便,连个正儿八经的超市都没有,那段时间觉得日子过的度日如年。

农村人有个习惯爱在当街聊天,总有一个地方是他们的聊天点儿,不是在小卖部门口,就是在谁家的大门口,谁没事了就往石头、砖头上一坐开始聊家常,甚至有的人吃饭也不在自己家桌上吃,端着碗在街上吃。总不能一直封闭自己吧,偶尔我也去找他们聊天,虽然年龄、经历什么的差别很大,但是咱的情商在那儿呀,所以和他们很容易聊到一起去。

其实对于我他们觉得很新鲜,毕竟外地媳妇儿嘛,问我,你家是哪里的?也是吃面食吗?是不是也种小麦、玉米啊?在北京做什么工作?和他们聊天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把跳跳的户口聊搞定了,没领准生证,上不了户口,那天和村里以前的会计在一起聊天,聊到户口的事情,村官儿总比普通老百姓有路子吧,最后阴差阳错的我让他帮忙问问上户口的事,最后他儿媳妇帮忙找人上好了户口(就是上神学院的那个,老家最好的一个朋友)。

有一篇文章是写我想回老家待个一年半载的,为啥?

我累了,我身心疲惫,我想回到农村安安静静地过两年舒心的日子,沉淀沉淀。

因为最近要走写文章的路线,回到村里我就有更多素材了,他们每一个人可能都会出现在我的文章里。上了一点儿年纪的人,你找他们聊聊年轻时候的事儿,其实他们都很愿意说的,农村人不善言谈,过去的事情可能很少再和别人说起,帮他们回忆往事,聊聊他们那个年代的事情,聊到动情处他们可能会落泪、可能会开怀大笑,其中的酸甜苦辣,我懂得,我觉得我能走进他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在网上认识一个叫茶丽坤的人,云南大理人,就姓茶,南诏后裔,家在无量山,那里生态不错,就是落后。

他说:“解放后我们需要户籍,祖辈在无量山种茶为生,故以茶为姓。”

他做的是生态私人茶,祖祖辈辈都做茶,家里有几百年的大茶树,他的任务就是守护家里的茶树、守护祖先的领地,前几天一个天津的朋友和他一起喝茶,说12年喝了他做的茶,味道就没有忘记,天津的朋友是特地跑到山里会他的,他还给我说“茶会说话”。

他是一个有故事的茶人,回头我会和他深聊。

茶和故事,还有情感加在一起才会更美味!

随笔//每个人,都是有故事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小卖部   安安   天和   故事   可能会   茶树   天津   美文   村里   户口   老家   随笔   事情   日子   农村   时间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