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丨大年初一去乞讨

文/江浙一兵

图/来自网络

乡土散文丨大年初一去乞讨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有一段时间家中实在揭不开锅了,父亲无奈之下带着哥在过年前去乞讨,只为了能填饱肚子,家人过年能有口吃的。儿时每当听到父亲讲到这段经历时,我都会泪流满面,没有经历过的事,永远不会感同身受有切肤之痛。

记得那一年冬天,鹅毛般的雪花整整飘了一整夜,那时我只有七八岁,哥也不过十三四岁,父亲说好带着哥去上海老姑妈家过年,在年前出发的前几天,父亲临时改变了主意,与哥一道向东行,沿着村庄乞讨了好几天。

乡土散文丨大年初一去乞讨

那时农村的生活条件都差不多,很多家庭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菜粥里米粒都不见,只能靠山芋干、茨菇等来凑合。父亲是家中的顶梁柱,眼看揭不开锅了,为了生活只好放弃尊严走村串户去乞讨。

农村人家养狗的比较多,父亲带着哥乞讨时,会随手拿一根打狗棍,以自卫用。每遇到一户人家,父亲总用好话说尽,好不容易讨得一口热饭,就赶紧让哥先吃,自己则饿着肚子讨要下一家。

乡土散文丨大年初一去乞讨

每次乞讨是对自己自尊的最大考验,一般都能遇到好心人,也有要不到的时候,甚至被赶着走,只好卑微走到下一个村庄另一户人家。在乞讨的这些食物中,既有方糕、馒头,也有大米、山芋干,一鼓脑装在一条蛇皮袋里,由父亲背在肩上。

那一年的大年初一,父亲和哥都还在乞讨,走过一户人家,父亲忙着作辑拜年说吉利话,这户人家见是熟面孔,笑呵呵地说:"要饭花子,你们昨天不是来过了吗?"哥调皮地回道:"我们只是去年来过呀!"一句话把对方逗乐了。在我们老家三十晚上之前叫陈年,大年初一是新年,一天之差却算两年了。

乡土散文丨大年初一去乞讨

大过年的乞讨,很少有空手而归的。父亲和哥乞讨了好几天,也要到了不少吃的,于是就背着蛇皮袋趁夜晚先送回家,母亲见此满心欢喜,脸上的愁云总算舒展开来。父亲又带着哥乘着轮船投奔上海姑妈家去了。

就此事我曾问过父亲:"你和哥在乞讨的过程中,是如何睡觉的?"父亲苦笑着回道:"晚上睡觉只能找个稻草垛凑合着,常常半夜被寒风冻醒。"可以想像,一对父子穿着破衣烂衫,拿只乞讨的破碗和一只打狗棍,是怎样的一副场景?如果是父亲带着我乞讨,我会怎样想,又会如何面对?!

乡土散文丨大年初一去乞讨

真心感谢父亲对我的呵护,没有让我受这份苦和罪,但却委屈了哥,在那个年代哥的心理也足够强大,一定遇到过不少冷眼?但一切的一切都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同情弱者、济困扶贫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懂得了奋斗的意义和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苦过累过拼博过,人生才会了无遗憾!

完稿于2021年2月11日太湖之州弁山脚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上个世纪   走村串户   年初   太湖   揭不开锅   山芋   姑妈   乡土   美文   上海   村庄   散文   家中   肚子   父亲   年代   农村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