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油条从不抢功、邀功,为什么好处却一分不少?背后原因太厚黑

职场中经常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看起来与世无争,似乎从来没把升职加薪当回事,但是真到论功行赏的时候,他们却一点不吃亏,甚至还比其他人获得了更多的奖励。

这到底怎么一回事呢?

在李雪健老师演的电影《少帅》中有这样一句话:“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是人情世故”

说白了,就是他们更懂得职场规则,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权益、争取更大的收益。他们明白,有时候“不争”才是最大的“争”。

仔细想想,在电视剧中,那些整天争东争西的人,是不是最后都没有一个好下场的?

所以,真正聪明的员工,往往都是不争不抢的,从不抢功、邀功,只通过以下这3种操作来获得自己想要的利益,结果好处是一分也不少。

老油条从不抢功、邀功,为什么好处却一分不少?背后原因太厚黑


一、总是夸奖别人

以前工作的时候,曾经遇到一个带我的老师傅,是一个几乎整天笑呵呵的人,我发现他特别喜欢夸人,几乎是缝人就夸,让公司上上下下都对他特别有好感。后来,公司有一次做问卷调查,想了解一下大家对自己的带队领导是什么评价,结果只有我这个老师傅拿了满分,没有一个人对他有任何意见。

后来,我学了心理学才知道,这个老师傅这是用了“无意识特征转移”,“无意识特征转移”是指,别人会把他评价其他人的属性,套在他的他的身上。比如,当某个朋友经常向你吐槽公司某某某特别小气时,你再想到小气相关的词时,就会特别容易想到这位朋友。

而这位老师傅就是反其道而行之,他经常夸赞别人,这让别人想到与正面词相关的事情时,就会想到他,自然对他的印象也就更好了。大家都喜欢他、都对他印象好,很多事情他也就不用自己争取了!只要有好处,人家心里都会惦记着他,自然也就不用去通过表现自我来抢功了!

老油条从不抢功、邀功,为什么好处却一分不少?背后原因太厚黑


二、懂得以退为进

职场中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几乎什么都愿意交给领导,明明是自己打下的赫赫战功,但偏说是领导指导有方,明明可以落入自己口袋里的好处,却非要上交给领导。也许在很多人眼里,这些人是实在是太傻了,可实际上,把时间线拉长一点就会发现,这些人通常都混得很不错。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朱元璋,他在打了胜战后,招揽了3万精英士兵,这里面个个都是能征善战之辈。当大家都以为朱元璋要自立门户时,他却将这3万精兵悍将全交到了郭子兴手上,由他来指挥。

看起来是不是有点傻?但我们仔细想想,他这番行为给人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印象呢?自然是懂得感恩的印象,在众人眼中看到的是:因为以前郭子兴帮助过他,所以这是来报恩来了!这样一个懂得报恩的人,在日后若是需要帮助,别人自然也不会袖手旁观了!


老油条从不抢功、邀功,为什么好处却一分不少?背后原因太厚黑


三、愿意让别人占小便宜

李嘉诚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有钱大家赚,利润大家分享,这样才有人愿意合作。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

是的,有时候给别人占便宜,反而能够赚取更多利益。在职场中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每个公司几乎都有两种极端人群,一种是对每一分利益都是精打细算的,另一种是愿意利益共享的。前者看起来每一笔都赚了,但实际上,却没有人愿意再与其合作;而后者看起来每一次都在吃亏,可身边愿意跟他同进同退的人却越聚越多。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公司当时有一个人就特别爱抢人功劳,结果领导干脆做起了两面派,表面上夸他做得不错,给他一部分奖励。可暗地里呢,领导其实给我们的提成要比他高得多。

老油条从不抢功、邀功,为什么好处却一分不少?背后原因太厚黑

孟子在《孟子·离娄上》说了这样一句话:“得人心者得天下”。

在职场中拼到最后,拼的往往不是谁手段有多高明,而是谁能更聚人心。

有的人看似聪明,玩各种小心机抢功、抢利益,可却失去了人心,失去了长远的利益。

而真正聪明的人,往往懂得“成就他人,就是成就自己”的道理,先帮助别人,再成就自我。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不争不抢却能获得更多利益的终极秘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孟子   好处   老油条   老师傅   人心   美文   小气   特征   仔细   聪明   成就   印象   利益   原因   自然   领导   更多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