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封建迷信



首先,封建和迷信,其实是两个词。

我们不用去查看明确的定义,最好最朴实的理解去理解这两个概念。

封建就意味着保守,意味着对事物的看法,不能与时俱进。

而迷信的含义则更加简单,迷信就意味着不科学或者不符合科学道理。

这是对这两个词语,对基本的理解,也是一种基础的理解。

其实这个词语的核心还是在于迷信,这篇文章主要也是想说说什么叫做迷信。

首先,科学是研究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或者说,科学的本质就是事实或者道理。

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牛顿的三大定律,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甚至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甚至三角形的内角之和为180度。

生物学中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我们叫做细胞,而人重要的思维器官是大脑。

这都是属于科学的范畴。

而这些科学也已经被认为是普遍的社会真理。

最起码在现在这个阶段,这些科学知识是公认的真理。

比如,我们认为,甲骨文是中国古老的文字,而华夏文明是我们民族的起源,这也都是科学。

但是,当我们深入研究之后,或者说,在科学界,还有一些其他的看法。

甚至随着量子力学的发现,三星堆文明以及金沙文明、小河文明等发现,我们对物理、历史等其实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和观点。

至于公认为世界最高科学奖项的,诺贝尔物理学、医学奖等,甚至也出现过错误。

诺贝尔奖是科学界的最高奖项,自1901年首次颁发以来,已经有数百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其中科学类诺贝尔奖的颁发十分严谨,获奖难度极高,按理说人类这么高荣誉的奖项,应该不会出差错,实际上科学类的诺贝尔奖也有出错的例子。

1949年葡萄牙人安东尼奥·埃加斯·莫尼兹获得生理学或医学奖,他因发现脑白质切断术对某些精神疾病的治疗价值而获奖;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做了脑白质切断术的病人,极大可能会出现智力低下、意识精神障碍、行为异常等等精神疾病,受害者甚多,后来莫尼兹被世人称作“屠夫”。

192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丹麦病理学家约翰尼斯·菲比格,原因是他宣称发现了一种名叫螺旋体癌的生物,正是这种生物导致了肿瘤;现在人们知道,肿瘤的产生机理非常复杂,并非某种单一生物导致的,所以这个奖项可以说是颁错了。

美籍意大利物理学家费米,被誉为“原子能之父”,他在核物理领域有着许多一流的成就,而且美国著名的费米实验室、粒子物理学中的费米子、100号化学元素镄、以及长度单位飞米(10-15m,又名费米)均是为了纪念他而命名。

在1934年前,人们以为92号铀元素是元素周期表中的最后一个元素,现在我们知道铀是地球上能大量存在的最重元素,高于92号的称作超铀元素,超铀元素的半衰期极短,除了93、94号元素极少量存在之外,95号及以上的均是人工合成得到。

1938年11月10日,诺贝尔物理学奖正式颁发给费米,以表彰他用中子轰击产生了新的放射性元素!

就在颁奖后的第十二天(11月22日),德国威廉皇家化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奥托·哈恩完成论文,他的研究表明:在重复费米的实验后,用化学方法证实费米发现的“93号元素”实际上是43号元素,铀在慢中子轰击中分裂成了两半,这种现象(裂变)以前从未见过。哈恩的论文于次年1月正式发表在柏林《自然科学》杂志上。

这些枯燥的例子,其实也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也就是所谓最高深的科学,其实也是有出错的时候。

而科学都有出错的时候,迷信这个概念,那就有意思了。

比如说,中国古老的一些民间谚语,在过去,可以说指导着中国2000多年的耕种和农时。

而这些谚语,现在看来有一部分也是迷信的,或者说也有错误的成分。

但是在那个年代,也许这些谚语都是极其正确的。

我们读古诗的时候,就有这样的例子。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是宋代诗人赵师秀的一首诗歌。

而另外一首诗,同样也是宋代的诗人曾几,却是这样写道“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同样都是宋代,同样都是黄梅时节,一个说是家家雨,一个说是日日晴。

看起来,几十年的气候都有巨大的变化,所谓的科学和迷信,也就不能一概而论。

宋代还有一个更著名的故事,那就是王安石和苏轼的故事。

据传,在苏东坡被贬谪之前,有一天,他去拜访王安石,恰遇王安石外出。苏东坡见王安石书桌上摆着一首只写得两句尚未完成的诗,其诗曰:“明月枝头叫,黄狗卧花心”。

苏东坡顿时生疑,觉得明月怎能在枝头叫?黄狗又怎么会在花心上卧呢?于是,便提笔将诗句改为“明月当空照,黄狗卧花荫”。

王安石回来后,对苏轼改他的诗极为恼怒,觉得此人太过自以为是,来日必定无好结局。

苏东坡受贬后,有一天外出散步,遇见一群玩童正围在一堆花丛前齐喊:“黄狗罗罗,黑狗罗罗,快出来呀?”

苏东坡好奇地问小孩喊什么,小孩说,我们叫虫子快点出来,好捉它。苏东坡凑近花前一看,见有几条黄、黑色象芝麻大的小虫在花蕊里蠕动。一问,方知这便是王安石笔下的“黄狗虫、黑狗虫”。

苏轼离开花丛,来到一棵榕树下,正碰到树上一阵清脆的鸟叫声,问旁人,这是什么鸟叫?旁人答道:这叫明月鸟。

此刻,苏东坡才恍然大悟,知道这回是自己错改了王安石之诗。

其实这个小故事就告诉我们,所谓的科学,更多的时候要了解事情的全貌。

而所谓的迷信,也正是因为我们不了解整个事情的全貌和因果。

比如说,中医的经络学说、阴阳学说等,如果仅仅使用现在的医疗器械来检测,很有可能这些理论都是迷信,甚至都是糟粕,都是不科学的。

但是站在另外的角度,天人合一的角度,辩证的角度,中医有很多的理论,是极其高明的。

否则,不可能在民间以及社会上流传两千多年。

老百姓也罢,王公大臣也罢,他们都不是傻子。

还有,就是最典型的迷信,现代人认为的“做梦和预兆没有关系”,但是实际上,人的潜意识,包括人的心灵感应现代科学来说也是一个完全没有研究明白的课题,不能完全认为这都是迷信的。

还有一些迷信的内容,就是所谓的相术,但是实际上,现代社会有了大数据之后,我们很明白的知道人的气色,甚至人的健康和肌肤,甚至和脸上的痔都有一定的关系。

这些大数据和规律,古人用天人合一的理论和方法,比现在的计算机研究的都透彻。

要知道现在的计算机,所谓的二进制,其实也是来源于中国古老的阴阳学说。

老子的道德经,是很伟大的,阴阳八卦甚至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其实都是很伟大的,未必都是迷信。

而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所谓的封建迷信,我们也知道,原来竟然有那么深刻的道理。

而所谓的科学,在完善的过程中,也有一些不科学的地方。

比如说,黑洞和暗物质到底是什么,现在的科学家现在也解释不清楚,甚至众说纷纭。

在中国传统文化看来,一切都是阴阳的范畴。

还有就是因果,在科学看来,是没有任何科学道理的,但是科学更相信,要爱护大自然,甚至要敬畏自然,这就是说,我们对自然规律的研究,刚刚接触了一些皮毛而已。

即使从概率的角度,良好的社会秩序、遵纪守法,都是因果的一部分。

至于时间和空间的奥秘,宇宙其他文明的探索,使我们知道,很多的猜想和未解之谜,现有的科学只是规律的一部分,并不是全部的真理。

而当我们从年少到中年,一直到老年,明白了更多道理之后,才知道,我们年轻时候所谓的迷信,很多时候竟然有那么深刻的道理。

毕竟,1+1=2都不是全部的真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3

标签:罗罗   诺贝尔奖   诺贝尔   费米   封建迷信   宋代   美文   中国   奖项   阴阳   迷信   明月   真理   元素   道理   发现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