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敌占区走来的超级猛男”辛弃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公元1162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

一月十八。春节刚过。

南宋建康府。古城的街头还残留着烟花的气息。

一行数十骑打马出了城门,一路向北疾驰而去。

为首者,叫辛弃疾。

他们正要返回在北地的“天平军”大本营。

就在前两天,在建康巡视工作的高宗皇帝赵构亲切接见了他。

辛弃疾兴奋地向赵构同志汇报了北地抗金的大好形势,并表达了很想很想归附祖国的强烈愿望。

赵构同志对起义军在耿京和辛弃疾的领导下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对他们的工作表示满意;宋国朝廷和宋国人民感谢他们。并正式任命他为“天平军节度使”。

辛弃疾在马背上回望着这个仍然歌舞升平、灯红酒绿的城市。

心里不由浮想联翩,心想一展抱负、大展拳脚的机会就在眼前。甚至在打着腹稿,想着怎么向皇帝建言献策,从此步入庙堂,建功立业。

殊不知,正是这一次建康之行,将他的后半生与身后的这个朝廷紧紧地拴在了一起。

他跌宕起伏、宦海沉浮的悲情一生也徐徐拉开了帷幕。

“从敌占区走来的超级猛男”辛弃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从敌占区归来的侨民,身份好尴尬啊,你叫领导怎么能放心?(受伤指数:五星)

公元1161年,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金国皇帝完颜亮大举南征,意图把偏安一隅的南宋从地图上彻底抹去,一统江湖。

趁江湖动乱、人心震荡之际,各路大神纷纷上场。

21岁的金国济南府青年辛弃疾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举起了造反大旗,迅速拉起了2000多人的队伍,在金国的土地上开始了貌似很没有前途的造反生涯。

但他的人马太少,在各路起义军中,显得有些细胳膊细腿儿,于是他带上队伍投奔了他的济南府老乡耿京领导的另一支起义军“天平军”,一起快乐地打土豪分田地。辛弃疾被耿京委任为“掌书记”,也就是军中的宣传部长,搞政工的。

但第二年,也就是公元1162年,金主完颜亮被部下砍了脑壳,金军一片混乱。辛弃疾认为全面反攻的时机已到,建议耿京“决策南向”,应该派人与南宋政府取得联系,争取朝廷对北方起义军的支持,来个两面夹击,转入大反攻,直捣黄龙府。

于是辛弃疾奉带头大哥耿京的密令前往宋朝廷。

就在他联络上宋朝廷返回北地的途中,耿京被叛徒张安国出卖并杀害,起义军群龙无首,队伍四散。

无奈之下,辛弃疾只好南下,被宋高宗任命为江阴签判(从八品,相当于江阴县副县长)。从此开始了他在南宋的仕宦生涯。

此时,辛弃疾25岁。

“从敌占区走来的超级猛男”辛弃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辛弃疾,出生于公元1140年(宋高宗绍兴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他出生的时候,北方就已沦陷于金人之手(1127年,北宋就亡了),所以他的户口本“国籍”一栏,填的是“金国”,是土生土长的金国人,属于金国宋裔二代。

他的身份,只能算作是爱国的归国侨民。

在宋廷看来,由于他从小在金国长大,接受金国的教育,那么在对宋朝廷的认可度和忠诚度上就会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正因如此,宋朝廷对他们这样从北边儿过来的人有一个专门的称呼,叫“归正人”,就是改邪归正的意思。你听听就知道,南宋朝廷对他们是有多么看不起、多么排挤。

我们都知道,南宋猛男岳飞率领岳家军将金国打得抬不起头来,杀起人来也是如砍瓜切菜一般。但宋高宗一纸诏令,他就乖乖把脖子伸出来让人家砍。这就是宋朝廷需要的忠诚,所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该死也要死。

但这事儿放在辛弃疾头上,可能就不是这么绝对。尽管他从小在他父亲、他爷爷的教导下,要一心一意做个“宋人”,但毕竟他接受的正统教育是金国灌输的,这种大环境是无法改变的。你说要他对之前素未谋面、甚至八竿子打不着的的宋王室有绝对的忠心,是要打个“?”的,至少南宋朝廷一干臣子、至少以高宗赵构为首的宋王室,心里肯定会打鼓的。

只要有疑虑,就足够了,凭这一点就不会重用你。让你打打杂、跑跑腿是可以的,但要当做心腹委以重任,你想多了!

历史上,好像这类人的下场都不怎么好。在近代,也是有“敌特”嫌疑的,弄不好是要挨批挨斗的。

身份问题,对辛弃疾的仕途生涯,绝对是一个致命伤。

“从敌占区走来的超级猛男”辛弃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从“抗金”硝烟中走来的铁杆主战派,你让习惯了当孙子的南宋君臣脸往哪儿搁?(受伤指数:四星)

辛弃疾从在金国拉起造反大旗开始,就注定了他这辈子是“主战派”。

在南宋朝廷,主战或主和,是政治路线问题,是你死我活的原则问题。

贴在他身上的标签,就是铁杆主战派。当时,在宋廷,主和是主旋律。主战,只是一帮人发烧感冒后的任性之举。当时的“公知”们,只想着拿国家利益买自己平安,苟且偷生,纸醉金迷。和现在的所谓“精英”们一个德行。

当时的宋朝廷,就有这么一帮子人,被金国的凶悍吓得尿裤子。

可以想见,辛弃疾身上这个“主战派”标签,有多么招人恨。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

当时主和这帮人,和北方的金国、西夏甚至蒙古,多多少少都有利益牵扯,什么走私盐铁啊、走私粮食啊,甚至还走私军火。你要“主战”?开什么玩笑?和气生财嘛。

所以,主战派,处于绝对的劣势。

再看看辛弃疾同志,什么“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什么“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什么“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小同志,你想干啥呀?就显得你能耐啊?

金国辣么强悍,你没事儿去招惹他干啥?万一把他惹毛了,跑过来溜达一圈儿,再把皇帝啊、皇后啊、公主啊,掳过去一顿蹂躏,还让人活不?

辛弃疾同志在政治上,是一个愣头青,很不成熟,看不清形势,不会揣摩领导的意图。再加上脑门儿上明晃晃贴着“我就是要抗金”的招牌,弄得别人都灰头土脸的。

所以,在年底考核打勾的时候,大家都不用提前串联,不约而同地给你划上“不合格”,你能咋地?来咬我啊。

“从敌占区走来的超级猛男”辛弃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由于身份的问题,和站队的问题,弄得他在宋廷相当的孤立。他年老的时候,回想起来,也说,“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馀几!”

在我的印象里,他的朋友圈里,好像只有两个人。

一个叫陈亮(字同甫),就是他写《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那个陈同甫。这个陈同甫是“永康学派”的创始人,很纯很纯的一介书生,满脑子的幻想,所以不是被这个诬告一下,就是被那个诬告一下,可以说不是在牢房,就是在去牢房的路上。

另一个,叫刘过,这伙计就更不着调了,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而且喜欢嫖娼,在与人争风吃醋时持刀伤人,还是辛弃疾花钱把他捞出来的。

就这样的朋友,能指望得上?

可叹辛弃疾在宋廷混了一辈子,连朋友都没得几个。都是眼泪啊。

之前,我在写朱熹的时候,就曾经提到过,因为在官场中被歧视、受排挤,所以辛弃疾仗着自己还算是个文化人,就写诗狠拍朱熹的马屁,希望能得到朱熹的提携,或者能在皇帝跟前美言几句。可惜的是,尽管把朱熹拍上了天,然并卵。

不但同事不待见他,皇帝对他也不感冒。

别看他兴冲冲怀着满腔爱国热情投奔祖国的怀抱,可伟大领袖赵构同志对他并不放心。怕他生事儿,所以就频繁地给他调换工作岗位,让他没有时间去琢磨什么北伐啊、抗金啊。辛弃疾一生,被频繁调动了37次,花了朝廷很多差旅费。甚至有接近20年的时间,根本没有给他安排任何职务。

从他25岁步入政坛,到68岁去世,再加上差不多20年闲赋在家,23年换37个地方,想想都觉得累。赵构同志对他是多么地不放心啊?

一个混仕途的,没有朋友帮衬,没有领导力挺,这还怎么混?

回家洗洗睡吧。

“从敌占区走来的超级猛男”辛弃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从尸山血海中走出来的超级猛男,杀人如砍瓜切菜,叫这帮只知道耍嘴皮子的软蛋如何不怕怕?(受伤指数:三星)

辛弃疾绝对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超级猛男,为人相当生猛。

公元1161年,就在辛弃疾拜耿京为带头大哥不久,跟随他一起造反的一个叫义端的兄弟,将由辛弃疾保管的起义军大印给偷走了,还顺走了辛弃疾的1000多个兄弟。

这事儿你让耿京怎么想?哦,你明里是来投靠我,暗地里却是来挖我墙脚的,这是要抢班夺权的节奏啊?一怒之下,就差点儿砍了辛弃疾的脑壳。

此时,辛弃疾立下军令状,以三天为期,追回大印,带回义端的狗头。

于是,他轻骑简从,人不解甲,马不卸鞍,一路狂飙,还真叫他将义端给追上了。

面对义端的苦苦求饶,辛弃疾很愤怒啊:我拿你当好兄弟,你拿我当垫脚石,砍了。

“从敌占区走来的超级猛男”辛弃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如果说这还算辛弃疾的常规操作,那么下面这一段就绝对是他的人品总爆发。

1162年,就在辛弃疾从建康返回根据地准备向耿京传达朝廷旨意的途中,当他走到海州(现在的江苏省连云港地界)时,一个惊天噩耗传来,叛徒张安国与金国勾结,将他的带头大哥耿京杀害,并劫持队伍投靠了金国。张安国因此被金国任命为济州(今山东巨野县)知州。

这好似一桶冰水将辛弃疾从头浇到脚。

这可是他投奔宋朝廷的本钱啊。没有了人,没有了枪,赵构还认得你是哪根葱?

怒火攻心之下,辛弃疾铤而走险,他带领50个人,在一个月黑风高之夜,从海州直接杀往济州。

当时的济州可是有5万人马啊。你拿50人去怼5万人,不是失心疯绝对干不出来。

可辛弃疾就是这么丧心病狂,他带领50个人一路束马衔枚,昼夜不食,硬是从50万人的敌军大营中将张安国擒于马下,并不远千里将其押解回宋朝廷,斩首正法。

就问这种事儿历史上有几个人能干得出来,还能干成了?

大概也就只有东汉的班超用30几个人收复了西域几十个国家并逼退贵霜帝国、唐朝的王玄策凭一己之力在没有动用唐王朝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凭借东拼西凑来的一万多联军大败中印度的壮举,可以与之媲美了。

猛男啊,绝对的超级猛男!辛弃疾一战成名。

这么生猛的人,要是叫他坐大,还让别人怎么在朝堂上混?

天天和这么个凶神一起上班,回家睡觉都会做噩梦的!

于是,各种诋毁、各种诬陷,接踵而来。说他心狠手辣,视人命如草芥;说他聚敛民财,弄得民怨沸腾;说他组建私军,居心叵测....

加上他不清不楚的归正人身份,加上他总是念念不忘北伐的不和谐主张,于是辛弃疾悲催了,要不就是给他个没有实权的小官糊弄他,要不就干脆让他回家抱孩子玩儿去。

“从敌占区走来的超级猛男”辛弃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不但指手画脚说三道四,还牢骚满腹妄议朝政,我们这些做臣子的脸面还要不要?将朝廷的权威置于何地?(受伤指数:二星)

领导最烦的就是你比他还能,比他还懂的多。不明摆着显得领导无能吗?

辛弃疾可倒好,在他刚回到祖国温暖的怀抱,还没有摸清各路人马的心思,还没有琢磨透领导的意图的情况下,就大放厥词。

1165年,就在辛弃疾担任江阴签判的时候,他就野心勃勃地向皇帝赵昚(shèn)献上了他呕心沥血写就的《美芹十论》,10篇文章洋洋洒洒1万多字,详细陈述他抗金北伐、收复失地的想法。

所谓“美芹”者,典出《列子》,说有一个穷人向一个富豪推荐了他自认为的美食“芹菜”(我估计是醋芹,传说魏徵就特别好这一口儿),引申为所献之物虽然菲薄不值钱但诚意十足,大有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的意思。

从标题看,辛弃疾倒是谦虚得很。但里面的内容,却相当有分量。列举几个小标题:审势(第一篇)、屯田(第六篇)、详战(第十篇)...这是什么呀?如果读过《孙子兵法》的人就很明白了,孙子十三篇啊,不论从结构上看还是内容上看,真的很像哦。你辛弃疾要干啥啊?这涉及到一个国家治军打仗的指导思想了啊。据说毛主席写《论持久战》,就从中受到了很多启发。

可你只是个小小的从八品啊,你这么个搞法,是不是显得满朝廷上下太无人了啊?

同时,这个东西和当时朝廷的大政方针也不一致啊。此时正是“隆兴和议”的第2年,刚过去不久的1163年,主战派人物张浚在符离(今安徽宿州境内)被金军大败。1164年,南宋朝廷和金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和平条约,不但向金国割地赔款,宋国皇帝还得叫金国皇帝为叔叔。

所以说,辛弃疾献的这个东东,在时机上是不是太不对路了?

遂束之高阁。

“从敌占区走来的超级猛男”辛弃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北宋、辽、西夏形势图

又过了几年,南宋朝廷多少明白过劲儿来了,这么个割地赔款下去,何年何月是个头啊?而且我62岁的赵昚,对你21岁的小屁孩儿完颜璟,还得叫叔叔。丢不起这个人啊。要一雪前耻,对金国人,还是要靠动手啊。

1170年,辛弃疾又在《美芹十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给当时的宰相虞允文上书了《九议》,从九个方面阐发了北伐备战和开战的注意事项。

奇怪的是,虞允文并没有采纳他的《九议》。

虞允文也是主战派,主张收复失地,但虞允文的收复之策颇为怪诞,他打的如意算盘是以方便宋朝廷祭祀为由,请求金国归还河南的陵寝之地(河南陵寝是北宋皇帝的皇陵所在)。用屁股也能想得到,金国人怎么可能上这个当?

这个遣使之举,不但自取其辱,反而暴露了宋廷的用兵意图,让金国提高了警惕,加强了战略防备。

同时,宋庭刚在符离大败,国内民生凋敝,财政匮乏,拿什么打仗?所谓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绝不是夸张。何况战败后,宋庭又是割地又是赔款,简直是雪上加霜。战备根本无从着手。

而且虞允文这个人,刚愎自用,心眼儿也不大,在他登上相位后,大肆排除异己,不但打击主和派,凡是和他思路不一致的主战派也照打不误。

就在虞允文提出遣使前往金国请求归还河南陵寝之地的主意后,朝廷上下反对声一片,连朱熹都说,“纰缪倒置,有损无益”。辛弃疾在《九议》中,对这件事的看法是,“吾之胜在与攻无备、出不意,吾则捐金以告之:吾将与汝战也。可乎?”意思就是,打仗的取胜之道就在于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你倒好,花钱到处打广告:我要来打你了。这样也能行?

辛弃疾简直就是啪啪打虞允文的脸啊。

你说,辛弃疾给他上这么个东西,虞允文能用吗?

“从敌占区走来的超级猛男”辛弃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南宋、金、西夏形势图

出于不惮于以最恶毒的心思去猜测历史人物的阴暗心理,我的几点猜想

第一个猜想:宋高宗赵构的“一见三叹息”

如前所述,辛弃疾丧心病狂地以50人狂怼5万人,将叛徒张安国从重重大军中擒于马下,并千里押解至临安正法。

宋高宗赵构在接见他时,“一见三叹息”,感叹连连。

那么宋高宗究竟在感叹什么呢?

首先感叹的,大概是:哇塞,真猛士也,超级猛男啊。简直就是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言下之意确实是佩服不已。

其次感叹的,应该是:这么个猛人,怎么不是我们大宋国的土著呢?偏偏是从敌占区来的,出身不清白啊。不能重用,可惜了!

最后感叹的,就是:这个人太生猛了,不好用啊。不但打仗生猛,写文章也生猛。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同样的,武人不可怕,就怕武人有文化。既有勇、又有谋,搞不好就会压不住啊。难办!

第二个猜想:他的政敌弹劾他“杀人如草芥,用钱如泥沙”

1180年,辛弃疾任湖南潭州知州并湖南安抚使,安抚使是负责地方治安的官员。他上奏朝廷,请求在湖南创建一支军队“飞虎军”,用以维护地方治安。

辛弃疾这是走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路子,他的真实意图是创建一支武装力量,为北伐做准备。宋朝廷那帮人又不是傻子,用军队维护地方治安?没多久就明白过来了。

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前文分析过),绝对不能让辛弃疾把手伸到军队里。这是以皇帝为首的宋朝廷的共识。现在你打着维护地方治安的幌子,差点骗过了所有人。这还得了?

但一方面,之前朝廷已经批准了建立这支军队,不可能这么快就翻脸不认,打自己的脸;另一方面,尽管这帮人是软蛋、是主和派、甚至是投降派,但也不能明目张胆地不让发展武装力量。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辛弃疾从这支军队中剥离出来。

所以这帮人就想出了这么个损招,弹劾他“杀人如草芥,用钱如泥沙”,性格残暴、聚敛民财。

辛弃疾是杀过人的,而且杀过很多人,说他“杀人如草芥”不过分,但他杀的是金人,归附后他恐怕再也没有动过刀子,因为他任过的所有职务都是文官。真实的情况是,辛弃疾对属下要求极为严厉,有不少人都栽在他手里,所以这帮人很害怕,给他安上了这么个罪名。

说他聚敛民财,用钱如泥沙,这也是属实的。试想啊,要创建一支军队,肯定得用钱去堆啊。

有人说这是政敌们对辛弃疾的诬告。其实,这还真的不是诬告,只是为达到目的动用的小手段而已,意思大家心里都明白,何必说的那么清楚呢?

“从敌占区走来的超级猛男”辛弃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第三个猜想:辛弃疾在临终之际,还大喊“杀贼!杀贼!杀贼!”

公元1207年,九月初十。68岁的辛弃疾带着满心的不甘和忧愤,走到了生命的尽头。

据说他在咽气之际,还用最后一口气,大喊“杀贼!杀贼!杀贼!”

真的不甘心啊。要文能文,要武能武,可谓文武双全。文,为词坛巨擘,乃豪放派两大巨头之一;武,能冲锋陷阵,对兵法韬略也是极有见地。在我个人看来,自曹操以降,能称得上文武全才的也就只有辛弃疾和王阳明两个人而已。

可惜,宋朝统治者对他不放心,猜忌他、排挤他、打压他,不敢重用他。但他又确实有真本事,所以在很多时候让他充当救火队员的角色,哪里有麻烦就让他去哪里摆平。真真23年的官宦生涯,就换了37个地方,但每一任上,辛弃疾都干得极为出色。

我想,在他弥留之际,这一生的一帧帧一幕幕,都在他眼前飞速闪过。

西汉时有霍去病,为大汉王朝驱除匈奴之病,遂功成名就。

南宋时有辛弃疾,为大宋王朝弃掉金、夏之疾,但壮志难酬。

他口中的“杀贼”,杀的恐怕不只是金国贼子,可能还包括那些身居高位却干着苟活、妥协甚至卖国勾当的朝堂内贼。

“从敌占区走来的超级猛男”辛弃疾: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最后,我个人向辛弃疾同志致以崇高的敬意!

不只是喜欢,还因为我与他同病相怜!哈哈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三星   猛男   敌占区   主战派   起义军   草芥   朱熹   生猛   宋朝   南宋   朝廷   美文   公元   军队   皇帝   同志   领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