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母亲的忏悔:请别“以爱之名”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


一个母亲的忏悔:请别“以爱之名”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

当我准备写这个话题时,真的心里一阵痛,因为我也是一个母亲。我深知:一个孩子的好与不好,直接牵动着我们做父母的心,或者说牵动着一个家庭人的心。


孩子生来如同一张白纸,可是为什么后来又出现了那么多有“问题孩子”呢?想过这个问题吗?我们第一次做父母合格吗?在育儿上面,有多少父母去认真学习过,哪怕去了解一点点知识。


大部分家长常常“以爱之名”在教育着自己的孩子,殊不知,你那不正确的教育,正在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还毫无察觉,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看看是否有你的影子。


一个母亲的忏悔:请别“以爱之名”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

01释放孩子的成长天性而不是训斥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带他出去玩,孩子见到很多好玩的东西,甚至家里有同款的玩具,孩子往往还会跟大人要,甚至哭闹着,想让大人给他买。大人如何处理呢?


一般大人都不会去买的,告诉他:家里已经有了,再买就是浪费,你这个小孩就是不懂事,就知道花钱。如果孩子哭闹严重,有的家长板着脸吼着:再哭,你就在这里哭,不听话的孩子,我也不要了,说完大人头也不回,真的离开了。


孩子往往恐惧地边哭边追在大人后面,嘴里会嘟哝着:妈妈不要走,妈妈别丢下我。这时大人会这样说:以后还能这样要啊,还要,就丢下你。孩子会说:妈妈我再也不要了。


一个母亲的忏悔:请别“以爱之名”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

当你在带孩子外出时,或者去超市时,孩子是否比以前安静多了,几乎不会再大闹要东西了,甚至当他看到别的小朋友拥有漂亮的玩具,或者吃着他最爱吃的零食,他也只是看看而已,他已不像以前那样无理取闹了。


家长是否很庆幸,当初的训斥一下子镇住了孩子的天性需求,从此以后,孩子不再任性去要东西了,相反孩子懂得克制自己了。有多少家长考虑过孩子的心理需求,当孩子的天性得不到释放,学会克制自己真的是好事吗?


一个母亲的忏悔:请别“以爱之名”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

02鼓励孩子的成长进步而不是攀比


孩子开始上幼儿园时,要不了多久,家长发现自家孩子与别家孩子存在区别,有的孩子一下子就明白了老师的指令,模仿能力很强,而自家孩子显得有点弱。这时有的家长就急了,往往对孩子说:你看看,哪个某某表现有多好,你怎么就不行呢?是不是上课走神了?


转眼孩子上小学了,差距就更大了,家长往往看重的是孩子每一次考试。当孩子考了98分回来,家长往往说:怎么还差2分,楼下那个小孩怎么就考100了,你是不是考试也不认真啊,这么简单的题目都错,以后怎么办哦。


体育课,学校进行体能测试,发现孩子跳绳不达标,跑步也落后别的同学,家长又急了,孩子身体不是很好吗?孩子回到家,好多家长就责骂孩子:你看看你,这体育项目不就是玩吗,你怎么玩也玩不过别人呢?


一个母亲的忏悔:请别“以爱之名”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

诸如此类的事情,屡屡可见,我们的家长朋友总喜欢把自家的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对比,无论是智力还是体能都不可能发育一样,差异是正常的,人也如同植物一样,都有他的自然生长规律。操之过急,只能适得其反。


只要孩子在能力范围里,取得了进步,我们应该毫不吝啬地去鼓励孩子,去抱抱孩子,而不是拿起大人的威信去跟别家孩子对比,这种攀比只是大人们的虚荣心在推崇,却忽略了对幼小心灵的伤害。


一个母亲的忏悔:请别“以爱之名”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

03了解孩子的成长烦恼而不是回避


孩子在学校与同学之间闹矛盾了,尤其家中有小男孩的,特别是认为熊孩子的家长,孩子被打了,回来哭哭啼啼向你诉说情况,有的家长能听进去,有的家长本身脾气就急,往往会说:那么多孩子,怎么是你,估计是你不好。更有家长会说:你不是调皮吗,怎么会被欺负呢?


孩子回到学校渐渐地变得沉默不语了,做什么事情都小心翼翼的,更喜欢独处,甚至一个人在那发呆。甚至有的同学,故意把垃圾放到他的桌子下面,当老师问他时,他也不解释,只是看着老师,默默流眼泪。


孩子对学校活动,也不积极参加了,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也变得越来越少了。老师向家长反映情况说:孩子好像有心事,总喜欢独来独往,也不想融入同学们的小圈子里,有点不合群的样子。家长并没有发现问题的严重,反而说:我家孩子就是内向。


一个母亲的忏悔:请别“以爱之名”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

孩子感到委屈,本身向大人求助,就想得到一个公平的说法,却被家长不分青红皂白打压回来了,孩子在想,以后有什么事情,回来也不用说了,反正父母没有好口气,在父母眼里,反正就是我不对,还不如憋着、忍着呢。


当我们的孩子向大人诉说时,就应该耐心认真听取,孩子被欺负了或受到了委屈,我们要正确地帮他解决困扰,别看孩子小,他在长大就有烦恼,我们不能回避,更不能责怪他,孩子突然什么都不来烦你了,你以为是好事吗?


一个母亲的忏悔:请别“以爱之名”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

04接纳孩子的各种情绪而不是敷衍


在育儿的路上,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成长,可有多少孩子符合我们的期望值呢?孩子总会有各种情绪表现出来,我们是否都能接纳?还是敷衍了事就过去呢?


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一开始他们对情绪是没有认知的,他们还没有学会完全表达,不满意就表现不开心,有点过头或者不受控制情绪出现,其实都很正常。


孩子正在搭积木,有时候一块积木没有搭好,搭了好久还是不行,这时孩子往往会把积木一推,甚至狠狠摔两下,搞得满地都是,时不时还嘟哝着:坏积木,破积木。


还有孩子正在看电视,大人觉得看时间长了,对眼睛不好,就突然把电视关了,孩子一下子就不满意了,往往会闹,还有孩子干脆躺在地上打滚;有的孩子遇到不满意的事,还会动手打人……各种让大人无法理解的表现都有。


一个母亲的忏悔:请别“以爱之名”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

作为孩子的家长,遇到这些情况,是不是先哄一会,没有耐心了再吼一会;还有家长会说:等你爸(妈)回来收拾你。没有帮孩子实质性地解决问题,而是敷衍过去了。


孩子有情绪是自然的,家长帮孩子控制情绪,管理好情绪是需要学习的。身为家长要明白,情绪是流动的,你不是压制或者堵住它,而是要疏通它,给它一个出口,让它流动起来,明白“疏顺导滞”的道理。


一个母亲的忏悔:请别“以爱之名”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

以上几点,是家长在教育孩子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不过就有这样一个典型妈妈,她似乎跟上面情况一样,在教育孩子的路上,她一直打压着孩子,控制着孩子,一有不好就拿别家孩子来比较。


母亲的强势,让这位孩子变得越来越乖巧了,除了埋头学习还是学习,成绩在班上果然不错。不过这孩子太安静了,和同学之间也越来越不合群了。他除了喜欢独处,就喜欢独自发呆。


可就这样一个乖巧的孩子,在上初中的某一天,突然大发性情,变得不可理喻,无奈的妈妈只好带他去看医生,医生了解情况后说道:这孩子啊,长期压抑着不满和委屈,表面虽很安静,但内心又无法释怀,直至自己身体无法承受了,他病了,孩子抑郁了。


是啊,表面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孩子,实际上内耗得厉害,他能不生病吗?妈妈这才幡然悔悟:本“以爱之名”教育孩子,却不料在不知不觉中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孩子。


一个母亲的忏悔:请别“以爱之名”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

结语:


父母爱孩子没有错,不但要爱孩子,更要懂孩子,还要会正确地爱孩子,请不要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要求孩子,请不要整天不停地唠叨,不断地抓住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加以指责、报怨、逼着孩子立刻纠正,造成孩子的压抑和逆反。


父母培育孩子,如农民种庄稼,只有遵循庄稼生长的规律,适时浇水施肥,才能获得丰收。爱孩子既要掌握孩子成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又要了解孩子独特的个性特点,洒在孩子身上的爱才能得到成功的回报。


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教育孩子的黄金准则:“如何爱你?用不含诱惑的深情;如何拒绝你?用没有敌意的坚决。”


一个母亲的忏悔:请别“以爱之名”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

孩子成长需要一盏灯,当孩子迷失方向时,父母的正确引导尤为重要。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都要为你的孩子感到自豪和骄傲。


当你用温柔和爱对待孩子的时候,他才会在这个世界里,感受到最少的伤害,最多的善意,最浓的自信,最充足的安全感!你鼓励他,他就充满正能量,你打压他,他就颓废消极。


爱孩子,更要懂孩子,请牢记六个字:尊重、信任、理解。请张开双臂接纳我们孩子的不足,如同接纳我们不完美的自己!


一个母亲的忏悔:请别“以爱之名”亲手毁掉自己的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孩子   积木   美文   天性   教育孩子   委屈   大人   规律   情绪   家长   不好   父母   母亲   妈妈   老师   情况   喜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