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今年的6月6号早晨约六点多钟,起床后站在“百合家园”我家凉台上向东一看,天空晴朗露出鱼肚白还带有点红晕,凭着感觉就沿黄河岸边急急忙忙直往白塔山方向奔去。果然,刚赶到山坡底下抬头仰望天空,一道道光芒四射。此时,我立刻利用一个仿古建筑屋顶作前景,对着天上旭日东升而出现的长长射线连续拍照,也就定格了那一瞬间的自然之美!

在兰州工作居住几十年的我,说起“白塔山”来一点也不陌生,可却不曾常浏览。尤其上班那时一连三四年可能都不去一次。记得还是女儿几岁的时候为了满足小孩的要求利用星期天和老伴一家三口到白塔山公园玩过一两次。

记得很早有一年冬天兰州下雪的时候,应影友邀约一起爬到山顶的斜坡处拍过照片。那次上去可费劲了,那时年轻不怕事雪后山上那么滑,深一脚浅一脚的每爬一步脚一定要先找好一个树根或凹陷坑才能迈第二步,低头往下看下面就是黄河水流滚滚,陡坡斜度约有七八十度,心里害怕地只打颤!就那么陡峭的地方都咬着牙爬到山顶了。虽说趴得艰难些,有点危险可拍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是很满足的。拍摄结束再回头一看,心里确有些后怕啊!从那之后,就很少光顾了。

退休后,常年在都江堰居住,少说也有两三年没有上去过了。也可能是“故乡”亲的缘故吧!每当返回,感到兰州的一山一水都比较亲切,心里早已盘算着再登一次白塔山。

我盘山拾级而上登到山的半腰间,眼前一片翠绿生机盎然,往远平视土砖青瓦建起的仿古屋,看上去有些年成了。房檐翘首,雕龙画栋,一群白鸽在上空自由自在的盘旋。房前院子里有伙中老年人伴随着轻音乐打太极,身躯随着节拍动中有静,静中有力,是那么悠然自得其乐!这时偶感脚步有点累,少一歇息又慢慢向上攀登。很快就到了“白塔寺”跟前,转身远眺山势巍峨起伏,蟠结城郊,有拱抱金城之势。白塔山坐北朝南成为兰州北面的天然屏障,白塔山为之而得名——“白塔山公园”。景区内,濒临黄河北岸。据史料记载:白塔始建于元代,后圮,现存的白塔系明景泰年间镇守甘肃的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 1715 )巡抚绰奇补旧增新。塔七级八面,上有绿顶,下筑圆基,高约17米。塔的外层通抹白灰,刷白浆,故俗称白塔。山上一、二、三台建筑群,飞檐红柱,参差绿树丛中,亭榭回廊连属,四通八达。

相传,成吉思汗为完成统一大业,曾致书吐蕃乌斯藏地区的萨迦派法王,希望通过会议,和平统一藏区。萨迦派法王遂派一著名的喇嘛去蒙古拜见成吉思汗,但行至兰州时不幸病逝。元朝在1226年冬灭西夏国后,将兰州纳入其版图。为纪念这位死去的喇嘛,在白塔山山巅建佛塔一座垩饰如雪,并修有寺院,白塔山由此得名,并成为宗教胜地。可惜原塔至元末时塌毁。现存白塔系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镇守甘肃内监刘永成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甘肃巡抚倬奇补旧增新,扩建寺址,改名为慈恩寺。白塔七级八面,高约17米,下筑园基,上着绿顶,各面雕有佛像,檐角系有铁马铃。塔外通涂白浆,如白玉砌成。(以上引自兰州百度)

站在制高点俯瞰兰州城,基本都能一览无余,尽收眼底。黄河穿城而过,顺势东流,链接南北两岸的“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铁桥下,涛涛河水白浪翻滚,游艇缓缓驶过,穿梭般的快艇载着游人穿来穿去,同时也会有游客体验传统民间流传下来的“羊皮筏子”黄河文化,慢悠悠地在水面上顺水飘荡。如今兰州市空气清新,天空湛蓝,白云飘飘的“兰天蓝”,高楼林立,地铁畅通,商业繁荣,已改过去道路拥挤的局面。特别引以为傲的是沿黄河两岸的百里滨河风景线,树木林荫苍翠,以“黄河母亲”为典型的特色雕塑,也是兰州的一大亮点!

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重登白塔山,饱览黄河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白塔山   至元   青瓦   吐蕃   景泰   法王   白塔   成吉思汗   萨迦   黄河   兰州   巡抚   甘肃   喇嘛   美文   天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