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吉喆|堤畔春光

「陕西」吉喆|堤畔春光

青春|唯美|情感|精短

「陕西」吉喆|堤畔春光


胜日寻芳无边光景一时新——


这一句话读来是否觉得别扭。而这一刻,我却为自己篡改了的古诗绝句很是得意。


的确是因为久违了的踏青的欲念,此番一到河岸堤畔,便被突如潮涌而起的桃红柳绿,扰的目光无法承接,不由得就叨念起了南宋朱熹的七言绝句《春日》。


记忆中少有能熟记的古诗词,少年时曾热衷过一阵子背诗,但完整记下来的极少,这首《春日》应该算是其一了,之所以能熟记,怕是诗文遣词太过“简单”的缘故: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


「陕西」吉喆|堤畔春光



那么之所以去篡改,一则是因为一下子想不起更多咏春的诗句,又不能自已想卖弄此时踏踩春光的急切,二则是认为原诗中的“泗水滨”是具体的地名所指,并不特指也并不贴切对应当下的境象,便杜撰出“胜日寻芳无边光景一时新”这句,自以为若断成“六五”字句或“四七”字句读来,或可玩味出古词文长短相间句式的奇妙韵致。



「陕西」吉喆|堤畔春光



而我终究还是浅薄了——

原来朱熹眼里的“泗水之滨”并非咏诗时的脚下所处,恰是身居江南眺望齐鲁孔门之暗指,其间感叹的“万紫千红”意喻“寻芳”孔孟之学的广博与异彩,那些“等闲”之辈皆可见识得到的“东风面”,更见圣人之道催发生机、点拨万物春风的启迪之力——我却以一个诗人遣词的“简单”易记,竟然小觑了朱熹的深邃如此之久——而那力透纸背的,又怎一个简字了得,不然呢?


从未北上过的朱熹,何以居南北望怀想金人权制之下的思想高地,莫不是家园故国情愫的坚倔,一旦萌发吐蕊,便是一路春风。


这么一想,倒是于自嗔中平添一份坦然——我所规避掉的地名之俗,正是朱熹传递给我的最具寄托内涵的意象。至此,我突然觉得自己应该捧起一本古版的唐宋诗文线装书,坐在此时河水流动的声响里,从柳枝儿的缝隙捋拽一束阳光,让字里行间的墨迹一一变得斑驳和影绰。



「陕西」吉喆|堤畔春光



是否有可以属于我的“泗水之滨”?


以上这番乱想,是从河岸堤畔回转后的思维了。本想把这如许的思维作为此篇小作的后尾,却在下笔记录这段春光时,被我放在开篇倒装了过来。


其实那天在河边的行走,我由目而心感念得最多的诗句是“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自从家旁这条灞河河道经疏浚修缮,再现盛唐长安“灞柳飞雪”的主题景象,这段河堤就成了晨风暮色中闲庭漫步的首选,尽管有时也人满为患如闹市聒噪。从树木掩蔽的绿色长廊甬道看出去,周边的现代楼宇便觉得是一种静伫,倒也间或地呈现出些许古拙与温和悠远之色。即便心里明白这里的耕植犁种尽显人工雕琢的匠气,但毕竟绿色的树木与各色的花草是自然之物,且在这里默默营造着另一种快要习惯了的自然,八九年成十年下来,踏春消夏赏秋走冬,已然就对此地不舍且不彼了。



「陕西」吉喆|堤畔春光



本来,对新一轮春光的期待,总是容易让人淡忘曾经春光的欣喜与感伤,所以才桃花依旧,人面已非。更何况,此桃花也非彼桃花,时光过境,所有的期待和萌发都是全新的,这是自然的法则和规律。看与不看、或喜或怨的所有感悟,皆由个人身心而定。所以,人面复人面,桃花依旧笑春风。

而此次春光再度桃花依旧,却涵意大有不同——


乙亥年末,庚子年春,荆楚疫变,万巷空寂,九州一心,举国扛鼎……


此情此境以及此时,已逾惊蛰将至春分,我们是错过着时间的节奏才来踏春的吧,所以,窗外乍泄的春光才是这等的令人去领略一分奢念、一份急切!


果真不一样的,举目所及之处,早已满是新鲜的味道扑面,蓬蓬松松地注解着阳光的色彩;果真不一样么?驻足停留之间,依旧还是熟悉的萌动入目,兜兜转转地如期着时节的声音。


虽桃花依旧,而疫变之中,桃花里的春风毕竟是别有风物的;又曰,虽疫变之中,而桃花果然依旧。


我边走着,边在这等无忌的思辨中消磨着自己。


不用多说,今天或者这个时节如我一般在河岸堤畔行走的人,大概都会这么类似的与以往不同心情看桃红柳绿。



「陕西」吉喆|堤畔春光



此时的河岸堤畔,可谓一步桃花十步柳。远观近望,花都是劲劲儿地灿烂着,我并不在意那些形状各异的花们名之为谁,也并不真的懂得花语所谓,就当那些开着的和准备开的,都是桃花好了。倒是柳枝儿算得上潇洒,高高低低长长短短地聚着嫩色,稀稀疏疏密密匝匝地垂在漫天里,如烟如雾如纱如绦,静静地飘摇,仿佛每一丝每一线都有想要诉说的什么一般,等待风的来临。


人间已满春,山河可无恙?

从浅解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到咀嚼崔护的“桃花依旧笑春风”,我无意唐风宋韵的时空转换,却发现自己更眷顾此时行走的河岸堤畔。


原本捡拾起这些诗句,只是作为此次踏春思悟的些许点缀,却不想自己的潜念之中,竟然早已有似曾的暗香,从千年之外而来——

如春风化雨,半是逡巡,半是执意。


后记:中华文脉绵延着先祖仁贤不屈的坚倔与韧忍,已深植后世心底。古诗旧词中的境意,映照着我们前行。




作者简介:

吉喆,陕西西安人,1966年生。从事企业宣传工作三十年。工作之余,爱好遣词造句过程中的闲情和专注,静我之静,动我之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泗水   人面   春光   桃红柳绿   时新   东风   万紫千红   朱熹   柳枝   绝句   陕西   河岸   光景   诗句   美文   春风   桃花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