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难忘的编剧时光

一段难忘的编剧时光​ 2017年小品排练中
弹指一挥间,二年的时间过去了,我想我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为此提笔写一个字的,因为已经有太多的人为她描述过了。可是,我还是拿起了笔……从来都没有想过,在我四十多年的人生中会有那么一段刻骨铭心的记忆——
2015年8月,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中心、中国戏剧家协会、兰州市文广局主办,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发展中心、兰州市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文联文艺培训志愿服务项目——兰州戏剧培训项目在兰州启动。在来自北京的艺术大师们对参训学员作品的精心点评与创作辅导下,经过半个月的教学与排练,兰州戏剧培训项目于8月29日在甘肃省陇剧院小剧场举行了结业汇报演出。最终,这些来自基层的打印在纸上的剧本第一次经历了向舞台作品的华美蜕变,秦川导演的《看病》、《背后的眼睛》,晁雪莲导演的《原来我们很陌生》,马瑜萍、吴非导演的《全裸时代》,孙学增导演的《心结》5个作品凭借最佳的舞台呈现亮相汇报演出,赢得了观众的称赞。台前的精彩有观众的掌声肯定,而那些幕后的感人故事却成了我生命中永远无法抹去的美丽记忆。一个不得不说的“二级农民”(彭天加自嘲)——彭天加。他是小品《心结》里最初的孙子扮演者,可他却无缘于最终的华美舞台与绚丽镁光灯,一次轻率的放弃留下终身的遗憾……但是,追求艺术、痴迷舞台的他在面对生存的需要时,不得不舍弃舞台走向田地,毕竟那里才真正有他一年付出的劳动成果,他不能让辛苦一年的庄稼因为他的一次“舞台秀”而错过收成的最好时机!与其说这是一场他“轻率”放弃的演出,不如说这是他在万般无奈中做出的痛苦选择!在难得的仅有大腕导演的两次排练中,我们在下班的高峰期乘坐公交车四十多分钟才赶到预定的排练场。在昏暗的排练厅里,我们静悄悄地,怀着十分虔诚的庄严与尊敬仔细地聆听着导演的“说戏”。对于他计划两天,不,准确地说就是三四个小时就能排练好的小品,我这个从来没有上过演出舞台的“编剧”充满了好奇与不可思议……一个动作、一个表情、一个眼神,一句台词,从粗糙到精致,由生涩走向成熟,彭天加老师(是的,我在这里必须要称呼他老师)受到的纠正与指责无疑是最多的。这也难怪,由于他长期在农村的大舞台上扮演一个个农村老太太甚至是最丑的丑角,已经习惯了一些故意“作”的动作与神情,面对新的角色里年轻阳刚、充满朝气的形象,他在很短的时间里一下子没有办法及时调整过来……但是,他非常非常的好学与谦虚,对于每一个纠正了的动作与表情,他总是能够认真地揣摩、思索,最终转化为自然的自己。不得不说,他为这次小品演出付出的心血是常人的几倍、甚至是几十倍。在最初拿到另外一个剧本《打喜鹊》时,他一个人分饰三个角色,为了能够早日适应排练的需要,他利用早饭前和晚饭后的难得的时间,一个人跑到白塔山上无人的地方背剧本,在别人看着剧本一字一顿地往下念时,他已经把三个不同性格的人物语言说得非常顺畅了……只可惜这部反映农村美好田园生活如潺潺流水般的、像散文诗一样隽永绵长的作品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没能展现到舞台上,给人留下了无限的遗憾!导演是国内知名的腕,我们对他的敬畏之情溢于言表。在第一次排练的时候他就对这些草根演员的随意与无知感到不可思议,更是气愤于排练时手机的干扰。他不得不颁布了一个不准令——不准演员正在排练时去接电话而影响其他演员。但是,在第二次排练时彭天加老师的电话铃声一浪高过一浪地无数次响起时,他不得不又“下令”让其去接电话。可是,这个固执的“二级农民”愣是没有接电话,从而创下了12次来电未接的奇迹……是晚,我们都替彭天加老师担心,一定是家里出了什么事情,不然,是没有人会这样打电话的!排练一结束,我们七嘴八舌地赶快要他回电话,看看家里到底出了什么事,可彭老师却像无事人似地随我们下楼、上出租,坐在出租车里的他仍然不吭声,更没有想回电话的迹象,有着无数的问号想问,可是面对他的平静,话到嘴边就又咽了回去……第二天的早餐桌上发现彭老师吃得很少,人也特别地烦躁,从他语无伦次地表述里大概传出了这样的信息:不管排演的小品在初选中能否选上,他必须在专家老师的点评后马上回家。因为家里的西红柿、辣椒、茄子等蔬菜快要烂在地头上了,他必须尽快地赶回家卖掉这些菜。不然,一年的忙碌就全泡汤了。因为个人的爱好与痴迷于舞台的执着,他已经多次对不起辛苦劳作的妻子了,他不能再对不起供他衣食的土地……忙碌的生活里总觉得时间过得非常快,在27日上午的作品点评演出中,《心结》在六部作品中不是很好,暴露出了许多显而易见的问题。但彭天加老师的表现已是不俗,这对于一个偶尔在乡村舞台上为乡亲们取乐搞笑的演员来说,已经是非常非常地难得了。面对专家教授的作品点评,剧组所有人员都屏气凝神地静静聆听,只有彭天加老师在那里喋喋不休地抱怨排戏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平。中心的老师多次制止无效,那索性就让他一次说个够!该说的都说完了,想必他的气也就顺了,可是彭天加老师还是在排练的关键时刻回了家……当29日下午的汇报演出在省陇剧院的小剧场里如期上演时,舞台上少了彭天加这位农民演员的《心结》,多少还是缺少了一些浓浓的乡土气息……向彭天加这样的农民“艺术家”致敬!

一段难忘的编剧时光 ​2017年小戏小品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陇剧   兰州市   兰州   心结   排练   美文   编剧   剧本   小品   难忘   导演   演员   舞台   演出   时光   农民   点评   老师   作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