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道德的标准是发自心灵的拷问

衡量道德的标准是发自心灵的拷问

有这么一则故事,情节简单,但很值得人去思考回味。说的是一对年轻夫妇,刚结婚不久,准备一起去度蜜月,想远离喧嚣的城市,便选择一处风景优美且僻静的大山,这天坐在中巴旅游车上,线路是深山处的一座寺庙,不巧的是夫妇俩对寺庙都不感兴趣,便商量半路下车到附近山区转转,并与司机说好2小时后在原地等待,司机想想也行,反正是必经之路,也不耽误什么,于是就停车让小夫妇俩下车,而后继续沿着狭窄的山路前行,哪知没有行过50米,突然从山顶滚落下一块巨石,正好砸到中巴车,车毁人亡,场景惨不忍睹,一车人的生命就这样在年轻夫妇的注视下陨落。事后各方报道和评论铺天盖地充斥着当地大小报纸和自媒体,有人说这对年轻夫妇太幸运了,要是不下车肯定命丧黄泉;有人说这是上帝在保佑他们,他们的命不该绝;也有人说这对夫妇能掐会算,所以他们提前下车,躲过一劫......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衡量道德的标准是发自心灵的拷问

事实上,出乎人们的意料,这对夫妇非但没有庆幸,反而背负起沉重的心理负担,良心上怎么也过不去,自责后悔自己做了一件万不该的事情:那就是中途下车。试想要不是我们下车耽搁了几十秒时间,哪怕是几秒钟,中巴车也就错过巨石,十几个鲜活的生命就不会遭此灭顶之灾,多么真诚而发自肺腑的试想,尽管谁也不能准确地判断出事件的发生,但夫妇俩扪心自责,从人性层面来讲,这种高尚而可贵的闪光点,正是人类信仰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如果我们每个人在面对所发生的事物时,都能够坦然地分解和剖析自我,而不是一味地推卸和辩解,整个世界一定会更加美丽和谐。

衡量道德的标准是发自心灵的拷问

其实在时间、地点、巨石、中巴车重叠的刹那间,想必夫妇俩怎么也料想不到,但可以闭口不提,也可以溜之大吉,也可以暗自庆幸,用“死里逃生”来形容最恰当不过了,然而夫妇俩非但不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来躲避和推脱,而却以一颗虔诚的心直面走向天堂的人们,满腹内疚忏悔,在一场自我审视和道德倾向的测试中赢得满堂喝彩,同时这场意外事故也无意识间暴露出所有“耳闻目睹”人们的真实看法和想法,无关乎责任,无关乎义务,只是心理某些自我认为和自我约束的东西,需要通过一定途径来体现罢了,但也正是这种东西检测出人们所思所行的社会准则,与中华美德息息相关,这也正是我们所信仰的或遵循的,不附加任何条件的社会思考和社会行为的标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能掐会算   耳闻目睹   中巴车   巨石   寺庙   美文   自责   夫妇   庆幸   司机   道德   自我   心灵   东西   发生   生命   心理   标准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