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水平越低,人越固执(深度好文)

认知水平越低,人越固执(深度好文)

01


你可能会有这样的经历,跟人交谈时,有时你从各个角度给他分析一个问题,提出中肯的建议,但是他怎么都听不进去,表现得异常固执。


比如,一个女孩深陷感情骗局,外人一看就知道男孩在骗她,但女孩子却固执地认为男孩是真正地爱她,任凭外人怎么说,她都不会改变主意,甚至认为别人在不怀好意地破坏他们。


再比如,你苦口婆心地跟他人说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多增长见识,对自己的事业、人生都有帮助,他却认为什么文化、知识都没有用,遇到事情还得靠钱、靠关系、靠运气。


于是,你所有的建议压根就不会起作用,他总会固执地寻找理由,固执地放弃努力。


每当这个时候,等你们争论一番毫无结果时,你也许会有一种挫败感,甚至捶胸顿足地喊道:“从来就没有见过如此固执的人,这么简单的道理,他怎么就是不懂呢?”


前几天跟一个伙伴交涉某个问题,他提出来说一项数据不正常肯定是设备故障的原因。


我说先别着急,等我查一查。


当我告诉他数据不对并非是设备运行不正常,而是因为那个时刻正好有工人在检修,同时又受其他很多不可控的因素影响,才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我把检修记录发给他,并指出了几项可能性的因素,但无论我怎么摆事实说明,他都认定了就是设备故障的原因。


我说得口干舌燥却又气愤难当,分分钟都有想把电话摔掉的冲动。


等冷静下来之后,我便想他为什么这么固执?


可能很大的原因就在于其认知能力,当发现这种问题时,他的第一反应甚至是唯一的反应就是设备故障,任你怎么拿证据去给他看,他都改变不了自己的看法,因为他根本没有其他的看法。


一个人的认知水平越低,其想法就越单一,越缺乏判断力,人就会表现得越固执。


认知水平越低,人越固执(深度好文)

02


有很多人会说固执没有什么不好,它表示一个人有所坚持,不被同化。


我想说的是,固执在此并非正向的执着、坚持原则,而是当你面对不同意见时,异常敏感,异常自尊,拒绝反省、拒绝倾听、拒绝学习的行为。


它甚至会演变成过分的偏执、执拗,而这时,你就很难再进步、再成长。


也有很多人把固执当成一种张扬自我的个性,仿佛有一天一旦不固执了,那是不是就会随波逐流,变得毫无特点可言。


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错在把固执这种棱角当成了个性,将棱角和个性相混淆。


有些阻碍成长的棱角是应该被磨平的,使自身变得更加圆融,但这不影响你个性的形成。


一个真正优秀的人,会保持其独特的个性,因为他们认识到,所谓的固执并不是独特的个性,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格缺陷。


恰恰是固执阻碍了一个人良好个性的形成,它往往使得你越来越偏激,缺少宽容和智慧,阻碍了你学习、思考以及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凯利曾经提出过“个人构念论”的观点。


个人构念即由个人过往的见识、期望、评价、思维等等所形成的观念。


当遇到相同或者相似的场景时,一个人的脑海里便会呈现出他以往的经验来对该问题或者场景做出判断。


当你的认知能力很低时,脑海里的个人构念就会趋向于单一,缺乏弹性。


因此遇到问题时,你的个人构念所提供出来的对策就很狭窄,但却成为了你的全部,你误认为这就是所有的、最好的对策,没有其他的可能。


当你的认知能力高,见识的多、读到的多、经历的多、有独立思考能力时,你就会获得越来越多的知识和经验,你的个人构念就会越丰富、越饱满。


在同样的问题面前你便不会只是执着于一种答案,而是有几种可能的答案。

03

人这一生,都在为自己的认知买单


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他的格局;而一个人的格局,决定他的结局。

说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选调生当年被安排到一个偏僻的乡村,做扶贫的工作。


他在那个村子里,发现了一件很奇怪的事儿。


当地的粮食产量很低,蔬菜价格昂贵。


但是乡下人都从未想过要去种蔬菜。


起初他以为是当地的气候不适宜种蔬菜,可他做完调研发现,恰恰相反,那里的土壤情况和气候反倒更适合蔬菜的生长。


当他把种蔬菜的的建议传达给村民时,大家都用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他,认为他不是个正经庄稼人。


“我们现在粮食都不够吃,哪有闲心去种菜啊。”


“庄稼人哪有只种菜,不种粮食的。“


......


虽然建议推行很吃力,但仍有几户人家听懂了他的话,改种蔬菜。


如他所料,种蔬菜那几户人家,当年的收入都翻了一番。


第二年,更多的农户开始尝试种蔬菜,取得了不错的收成。


后来,当地成了有名的菜乡,有钱之后开始机械化生产,那个小村庄逐渐脱贫摘帽。


这件事给我了很深的启发。


我突然意识到:


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也许并不在于先天的智商和条件,而在于他如何认知这个世界。


正如作家良大师所言:


“认知能力决定了做正确的事,这比正确地做事要重要100倍。”


04


《教父》当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台词:


“花半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个时代,认知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壁垒。


认知突围,才是一个人立于不败的根本,走向更大成功的途径。


那么,如何破除认知壁垒,实现思维的跃迁呢?


1. 在终点去思考问题


贝索斯有句话说得非常好:


“如果你做的每一件事把眼光放到未来三年,和你同台竞技的人会很多;但是如果你的目光能放到未来七年,那么可以和你竞争的就很少了。”


很多时候,我们评估一件事情的收益,很容易受眼前利益的影响,从而造成了短视。


但如果把时间维度拉长,站在更远的终点去思考问题,我们作出的决定可能会大不相同。


2. 和不同的人交朋友


封闭圈子带来的排他性,会使我们接触不到多元的文化。


社会在进步,一个感受不到差异的人,无疑在向后退。


作家贾平凹说,朋友的圈子其实就是你人生的世界。


影响一个人认知水平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原生家庭、教育背景、社交圈......


所以交往一些比你认知层次更高的朋友,是升级认知很好的途径。


3. 掌握多维度的知识


我们现阶段的很多学习都是单一维度的。


一个经济专业的人,从“金融视角”看到的世界,是冰冷的、功利的。


一个文学专业的人,从“小说视角”看到的社会,是理想化的、情绪化的。


只有涉历多学科的知识,博采众长,才能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梯度,更全面地看问题。



一个苹果,掉在了果农面前,果农知道要去安排采摘了。


掉在了牛顿面前,牛顿陷入了思考,发现了万有引力。


掉在了行人面前,行人俯下身子捡起来,一口一口吃掉了。


有一天,那个苹果掉在了你面前,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认知   固执   庄稼人   果农   维度   棱角   美文   见识   深度   蔬菜   故障   面前   水平   能力   建议   个性   知识   设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