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项羽:一个被低估的政治家,他在正史上真的被低估了吗?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项羽

说起“西楚霸王”项羽,相信很多人都对他的威名有所耳闻。作为一个战败的将领,死后却被司马迁写进了《史记》中的帝王本纪当中,甚至很多人认为,如果当年项羽愿意渡过乌江,刘邦估计再打十年都不能够消灭项羽,后面也就不会有汉朝那几百年的历史。

真实的项羽:一个被低估的政治家,他在正史上真的被低估了吗?

图1

但是历史没有偶然,项羽最后确实是被刘邦打败了。作为一个无论是出身学识还是武艺都高过刘邦的将领,可以说就是一个现代的高富帅,刘邦就是一个小小的草根,最后却打败了高富帅,实现了人生逆袭。

可以说,在历史上的项羽,是一个被文学作品宠爱和美化的角色,尽管他最后是失败的,但还是被文人许以很多浪漫色彩。但事实上呢?真正的项羽究竟如何,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轻信刘邦,酿成大错

项羽失败的转折点,恐怕是当初轻易地相信了刘邦的谎言。当时项羽曾对各路诸侯宣称,谁先攻入咸阳城,谁就被封为关中王。在如此大的诱惑之下,刘邦自然不会放过。

真实的项羽:一个被低估的政治家,他在正史上真的被低估了吗?

图2

当项羽的部队在咸阳城外对抗秦军主力的时候,刘邦却带着部队抄小路进入了咸阳城。因为城中的秦军主力都在外面被项羽吸引了,所以刘邦可以说不费一兵一卒就取下了咸阳城,虽然说很不道德,但根据项羽当时立下的承诺,这时的刘邦已经成为关中王了。

但当项羽打败秦军之后,却得知咸阳城早已被刘邦鸠占鹊巢,自然是大为恼火,更放出话来要再次攻打咸阳城,活捉刘邦。

刘邦听了自然是十分害怕,此时的他还没有能力和项羽对抗,于是识相的马上退出了咸阳城,并说是替霸王项羽提前占住了咸阳城而已,并没有想要当关中王的意思。

真实的项羽:一个被低估的政治家,他在正史上真的被低估了吗?

图3

但是项羽哪里管得了这么多,正在气头上的他想要出了这口恶气,就在手下范增的建议下,设下鸿门宴,邀请刘邦前来赴宴。

刘邦深知项羽的宴席不会那么简单,但是不去岂不是承认自己心虚?所以只好硬着头皮前往。

在宴席上,刘邦向项羽赔礼道歉,再加上张良和项羽叔父的暗中相助,项羽原谅了刘邦,并相信他所说的确实是为了防止别人陷入关中,所以才先占住咸阳,刘邦因此得以逃过一劫。

真实的项羽:一个被低估的政治家,他在正史上真的被低估了吗?

图4

在这场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中,原本计划要除掉刘邦的项羽最后并没有下手,而是轻信了刘邦的谎言,可以说是真正的放虎归山了。

鸿沟协定,再次轻信刘邦

后来的刘邦逐渐崛起,秦朝也被消灭,历史发展到了楚汉争霸的阶段。当时项羽的势力一直要比刘邦要强大,但刘邦在手下多位能人志士的帮助下,逐渐逆转了局势。例如历史上著名的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就是韩信所为。

再加上陈平在项羽内部使出的离间计,让项羽的部下死的死,叛的叛,项羽的力量也逐渐被削弱。

真实的项羽:一个被低估的政治家,他在正史上真的被低估了吗?

图5

当时的双方经过多次战斗,都已经损失惨重,尤其是项羽,元气大伤,因此向刘邦提出了停战议和的请求。而刘邦也知道,虽然项羽已经是元气大伤,但想要一举消灭他,还没有那么容易,因此也同意了项羽的请求,定下了著名的“鸿沟协定”。

但“鸿沟协定”之所以著名的原因所在,是因为后来刘邦在张良和陈平等人的怂恿之下,撕毁了这个协议,开始下令大举追击战败的楚军,而项羽也被迫逃到垓下,这才有了著名的《垓下歌》,项羽也在这里面临着四面楚歌的局面,最后逃至乌江,自刎而死。

可以说,如果项羽没有再一次听信刘邦,早做好准备的话,或许不会被打得一个措手不及,最后也不会那么快失败。而刘邦也有着常人所不能及的野心,敢于为了成就大事而抛弃个人道义。如果当年在鸿门宴上项羽可以像刘邦一样狠心一些,或许历史就会被改写了。

真实的项羽:一个被低估的政治家,他在正史上真的被低估了吗?

图6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其实,当时的项羽带着自己的部下杀到乌江边,本是有机会回到江东,再重振旗鼓,还是有机会打败刘邦的。但是为什么项羽不肯回到江东,而是选择自刎在乌江边呢?有人提出了两个看法。

第一种说法是,当时的项羽经过多年的战乱,见过太多的百姓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为了不让老百姓再饱受战火纷飞之苦,项羽其实也想要尽快结束战争,让百姓能够早日安居乐业。

所以当项羽得知刘邦撕毁协定,自己无奈四面楚歌的时候,项羽就已经知道自己战败的结局了。

真实的项羽:一个被低估的政治家,他在正史上真的被低估了吗?

图7

所以即使有逃回江东,东山再起的可能,项羽还是不想再继续让老百姓们受苦,所以选择在乌江边上自刎,换天下的老百姓一个和平稳定的生活。

另外一种说法是,项羽是为情而死。众所周知,当项羽在垓下被包围时,虞姬为他跳了一支舞,最后因不愿战败后被刘邦的手下俘虏,选择自杀而死。

悲痛万分的项羽写下了著名的一首《垓下歌》,但因为还有手下的众多将士要交代,所以项羽没有马上追随虞姬而去,而是在被刘邦的军队逼向乌江边时,手下在没有一兵一卒,所以才坦然的拔剑自刎,随虞姬而去。

真实的项羽:一个被低估的政治家,他在正史上真的被低估了吗?

图8

即使有这么多的理由为项羽开脱,最后都总结在了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当中,可以说,项羽也是因为无颜面对江东的父老乡亲,才决定拔剑自刎的吧。

结语:

历史没有对错,向来都是成王败寇的故事。但项羽虽然失败了,却并不像一个“寇”。恰恰相反,项羽在历史上的正面描写甚至要多过胜利者刘邦。即使最后刘邦成为了汉高祖,建立了汉朝,但人们更加怀念的,恐怕还是那位令人印象深刻的,西楚霸王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项羽   乌江   关中   楚歌   鸿门宴   汉朝   刘邦   鸿沟   协定   政治家   美文   霸王   手下   老百姓   著名   自然   真实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