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021年5月22日中午1点左右,我们敬爱的袁隆平爷爷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享年91岁。

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全国的网友得知这个消息之后,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缅怀袁隆平爷爷。缅怀这个一生致力于科研事业的伟大科学家,怀念这位将“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终身理想的可爱、可敬的老人。


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本就地少人多,还有许多田地属于盐碱地,根本种不出多少粮食。

而我男神“海水稻”的试种成功,意味未来我国能够在盐碱地里,种出足的粮食。


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对全世界的贡献,那可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他当时将杂交水稻申请了专利,那现在他将会是全世界最富裕的人。


但是他没这么做,他将杂交水稻技术分享给了全世界,让全世界人都能吃得上饭。


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据统计在1978到1988年间,因为杂交水稻粮食累积增产1000亿公斤以上,

那个年代,这些粮食不知道多养活了多少人。


2013年杂交水稻占市场份额的20%,正是这样一个全世界跪求的国宝级男人。

如今87岁了,却还在田间地头忙活,为杂交水稻的改良,默默的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1953年8月,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他服从全国统一分配,到湖南省怀化地区的安江农校任教。


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1960年7月,他在农校试验田中,意外发现一株特殊性状的水稻。

他利用该株水稻试种,发现其子代有不同性质。

因为水稻是自花授粉的,不会出现性状分离,所以他推论该为天然杂交水稻。

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创业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那个“鹤立鸡群”的植株,

是“天然杂交稻”。

他当时还是一个安江民校的教师,但面对当时严重饥荒,他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从事水稻雄性不育试验。


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1961年到1965年,整整5年时间,他每天弯腰驼背埋在稻田里,一株株水稻查看,

终于在1964年和1965年,发现了仅有6株的雄性不育稻株。


1966年2月28日,发表第一篇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刊登在中国科学院主编的《科学通报》上。

因此他的研究获得了高度重视,科委九局致函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支持袁隆平的水稻雄性不育研究活动,指出这项研究的意义重大,

如果成功,将使水稻大幅度增产。


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爆发,他的试验田被严重毁坏,稻苗被拔光,5年成果几乎付诸东流。

他哭着从田埂边的污泥里,捡回了5根半埋着的秧苗,咬牙坚持继续做研究。


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1970年1月2日,袁隆平等人正在云南元江县,准备引进野生稻母本,但突遇云南通海大地震,上级要求全员撤离,但袁隆平不肯走。

他说我的种子就在这里,我怎么能走。

于是他就在不断的余震当中,给自己搭了个小工棚,就守在试验田的边上。


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正是因为他守住了这可名为“野败”的母本,才有了后来养活世界8亿人口的杂交水稻。

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


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

紧接着,他和科研小组的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


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要知道那个时候,全世界都疯了一样想培育出杂交水稻。

日本、美国、菲律宾等很多国家,从1926年就开始了杂交水稻的培育,他们拥有最先进的设备,最好的科研力量,最大的支持,却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

而这个困扰世界性的难题,最终被袁隆平解决了。


全世界各国都在问这个人是谁?

而当时的袁隆平身份是: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


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从此之后,中国的杂交水稻研究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并且全国一半的土地,

都在种植袁隆平研究出的杂交水稻,让无数人民填饱了肚子。


也因此,他在1981年时,获得了国家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特等发明奖。

与氢弹、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并列为我国科学技术的重大成就!


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在国际上,袁隆平的名字也享誉全球,印度著名的水稻专家斯瓦米纳森,也曾这样说到:

“袁隆平是当之无愧的 ‘杂交水稻之父’。”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外国人称为“东方魔稻”,美国、日本、德国几乎全世界都在邀请他去讲课。


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000年他的超级杂交稻,有数十个百亩片亩产700公斤以上。

他的这一研究成果,再一次在国际水稻学术会议上引起轰动,

2010年,80岁的袁隆平和团队开始研究转基因水稻,他成为第一个志愿者吃转基因水稻,并报告了转基因抗虫水稻的安全性实验。

他在杂交水稻方面卓绝的成就,为世界粮食危机的解决,做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甚至在2014年时,袁隆平还入围了诺贝尔和平奖提名名单。

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然而袁隆平平时的生活却极其简朴,他常穿的那件衬衫,市场价只有35块。

甚至国家分给他住的别墅,他都改造为办公场所。


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坐落在青岛市李沧区的青岛国际院士港



高龄的袁隆平,本可以舒舒服服生活,却还整天穿梭于田地间。

而他并不对任何人解释,他只是默默的跟你说起他的理想。




我曾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长,籽粒像花生米一样大,我和助手们一块在稻田里散步,在稻穗下面乘凉……我把这个梦称为“禾下乘凉梦”。这是我的梦想,是我追求的目标。

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为了梦想,他87岁仍战斗在最前线,

为了梦想,他为了不与国际脱节而努力学习英语,

为了梦想,他宁愿做一辈子的农民,

为新的杂交水稻育种做出自己最大地努力。


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他用一生的研究,让数十亿人民不再饥饿。


2017年,年87岁的袁隆平展示新成果:剔除水稻中重金属镉。同在这一年,袁隆平培育的超级杂交水稻“湘两优900”创下亩产记录,亩产高达1149公斤。

2020年,90岁的袁隆平在青海柴达木盆地的盐碱地实验试种海水稻。他想要让中国的水稻在无法种植的地区种植,他认为:耕地资源越来越紧缺的当下,如果我们有高产的海水稻技术,我们将不再害怕任何问题导致的饥荒。

同年,全国海水稻示范种植耐盐碱水稻的面积:预计达到100万亩。

此时的袁隆平又有了一个新计划,他计划用8年时间,在全国盐碱地种一亿亩海水稻,这样可以多养活一亿中国人。

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2021年5月22日下午1点07分,袁隆平因病在湖南长沙离世,死前,他曾在基地摔了一跤,离世时,袁隆平年91岁。

他用一生诠释了一句话:当你一辈子只坚持做一件事时,你一定是伟大的。

缅怀袁隆平:回顾袁隆平爷爷一生,为何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柴达木盆地   水稻   母本   农校   盐碱地   试验田   亩产   转基因   雄性   年时   美文   海水   粮食   爷爷   全世界   我国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