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兰州水挂子的变迕

看到兰州水车博览園展示的水挂子,使我想起了难忘的童年。

我已是年近八十岁的老人了,生在兰州,长在兰州。亲眼目睹了兰州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現在感到非常幸福。我对兰州水挂子比较熟悉和了解,而且记忆犹訢。特别是对七里河王家堡一帶的水挂子更加清楚,因为我的童年是在那黑度过的。

兰州水挂子在王家堡一带有西套,共四架。一套在老巷道的西边,就是现在兰石厂消防隊那里,也就是民间老艺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兰州鼓子曲传承人王雅绿先生(已去世)老院子的西边约40米处;另一套在現在长征剧院北面路口西约30朱处。每套水挂子分上下两架,上面的叫上水挂子,下面的叫下水挂子。

解放初期,黄诃边上的水车比较多,它又高又大,气势磅礴,把黄河水提到十几米的高处,通过木制水槽把水引到很高的坝上水渠,灌溉周边的农田。水挂子和黄河水车不同,它引的是地下井水,个头也比水车小的很多。

水挂子完全用木头制做的。兰州地區的水挂孑不但很多,分布也很广,离黄诃遠的地方,都用的是水挂子(水澆地)。井水浅的地方有一架水挂子就可以将井水提到地面上,如果水源较深,如20米到25米,那就需要一套水挂子,分上下两架。它的独特之处就是分梯级提水,和现在的一级二级三级提灌工程的原理一样。

水挂子是把一个个水斗用榫连接而成,不用一根铁钉,非常耐磨耐用。长方型的水斗一个连一个,不像黄河水车隔一段一个斜水斗。拉水挂子的牲口必须用眼罩扪住双眼,像拉磨一样不停地在井口转园圈,這样才能把井下的水一斗斗的拉上耒,自动翻转倒进接水槽,通过流水口(兰州话叫沟沿),分片灌溉周围的农田和菜地。

小小的水挂子要把很深的井水引提到地面上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只打一口井,安装一架水挂子是不行的。设想一下,一个20米深的井,需要许许多多的水斗,每个水斗从井下把水装滿,又重又长,牲口怎么能把它拉动呢?而且拉的过程中容易折断。先祖们非常聪明,他仿把一套水挂子分成两架,就解决了這个问题。下水挂子建的時候先挽一个比较大的坑,如十米深,旁边挖一个偏洞(引水用)偏洞里面捏一个儲水井,並用各种材料处理好储水井(保证不渗水)。从地面上直挖下来,连到儲水 井,這样上水挂子的井就完成了。在大开挖的地方选中位置挖下井,一真挖到井水出来,一切处理好后,安装上下水挂子,這就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汲水工程。源源不断的地下水就会提到地面上来在水渠里流淌。孩提時代的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在水渠边玩耍。

王家堡的一套水挂子56年因修安西路(現在叫瓜州路)和兰石厂家属区被填埋。另一套当時过在,但因技术进步和社会发鹿,也变了原耒的模样。旧的木制水挂子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式的铁制水挂子,(有人叫解放式水车,也叫铁水挂子)它是由数根长1米,直径20公分,厚约0.045公分的钢管用法兰盘连接而成,一根练条由管子中间穿过,练条每隔一段装有一个橡皮园圈。通过上部齿輪转动把水从井下提到地面上来。虽然水挂子从木制换成了铁制的,但还是需要牲口的拉力把水提上来。铁水挂子转动起来声音很小,出水量大,牲口拉起来也很轻松。木制水挂子转动起来,不但有水斗之间互相磨擦产生的吱溜吱溜的声音,还有水斗往水槽倒水喳啊喳啊的声音,两种声音交织在起,非常悦耳动听。解放式水车也仅仅存在了一年左右的時间,随着兰州城市建设高潮的到来便永久地消失了。這是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必然结。

兰州水挂子有着久远的历史,当看到水挂子特别是水斗上一层厚厚的、光滑的深绿颜色,你就会感到它已经历了百年苍桑,它是兰州历史上水利工程史上的一支奇葩。

王家堡一帶的王姓族人,他们的先祖是明朝末年由浙江余姚迁徙束兰州的,這一帶古老的已经消失在人们眼里的水挂子是从南方传来的还是先祖们自己研制出来的,那就无从考证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兰州   铁水   黄河   水渠   水车   先祖   牲口   井水   水槽   井下   农田   美文   地面   声音   地方   水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