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的分寸,是做人的尺寸(深度好文)

说话的分寸,是做人的尺寸


《菜根谭》中说:“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其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交之欢,不若使其无久处之厌。”在说话上,这告诉我们要把握一种分寸,才能做到初见让人喜欢,长久不让人讨厌。


老辈人常告诫晚辈:“说话别拿过来就说,掂量掂量再说。”说话要有分寸,如果没有分寸,就会有冲突,就会有是非,就会不欢而散。


急事,慢慢说

中国古代顶级门阀士族“琅琊王氏”的家规虽然只有6个字——“言宜慢,心宜善”,但却让这个家族在1700年间出了36个皇后、36个驸马、35个宰相,足见话慢慢说的巨大力量了。尤其在遇到急事时,话更要慢慢说。因为越急,越可能说得前言不搭后语和不得体,容易误事,也容易让人觉得你冲动不稳重。急事慢慢说,才能把事处理地更好,也才能给人留下遇事不乱、成熟稳重、可堪信任的印象


没把握的事,谨慎说

《礼记》中说:“君子约言,小人先言。”君子谨慎说话,小人妄言妄语。谨慎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修养。如果没有把握,不说最好。在别人问起或事到临头而不得不说时,措辞就一定要谨慎,这样才能不误人,人们也会觉得你是个靠谱、值得信任的人。


没发生的事,不胡说

《荀子》中说:“流言止于智者。”这是个谣言满天飞的时代,社会上如此,生活中也是如此。制造谣言,传播谣言,这体现的是人的品质、修养和辨别力不够,也会让人觉得不负责任、无事生非。遇事要多分析,对还没发生的事,绝不可胡说。也不可人云亦云,现在社会出行很多谣言,所以我们也要理性判断,所谓谣言止于智者。


伤害人的事,不能说

《增广贤文》中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言语的杀伤力是巨大的,千万不可小视,要少说甚至不说伤害人的话,多说暖人心窝子、对人有益的话。这是一种善良,也是一种慈悲,还是处世的良方和增进感情的秘方。良言一句三冬暖。尤其是对亲人和朋友,更要注意,因为在亲密的人之间,语言的杀伤力是翻倍的。


尊长的事,多听少说

《礼记》中说:“长者不及,毋儳(chán,间杂之意)言。”意思是长者没有谈及的事,不要主动提及;与尊长谈话时,应该由尊长主导话题,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谦虚以及对尊长的尊重,更容易得到尊长的认可、喜爱和器重。


说话是一门艺术,也是衡量一个人水平和能力的尺子,更是一个人脾气和修养好坏的直接反映。分寸是一种平衡,更是一种慈悲。对他人有分寸是平衡我们与他人之间的相处关系,对自己有分寸,是和自己的生命和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菜根谭   荀子   分寸   说话   尊长   良言   礼记   急事   长者   胡说   慈悲   这样才能   谣言   美文   修养   深度   谨慎   尺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