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岁研究生坠亡:能者多劳,从来便不是夸奖,而是一种捧杀

我是作者//习惯了相思

26岁研究生坠亡:能者多劳,从来便不是夸奖,而是一种捧杀

博士、研究生,是我们眼中的天之骄子,更是前程似锦的起始,人生花路的第一步。

一个家庭,有了一个研究生子女,就有了傲人的资本,成为许多人羡慕的对象。

有多少父母眼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听话懂事,爱学习,不用父母操心,轻而易举的就考上了研究生。

懂事的研究生成为优秀的代名词,不用父母花费太多的精力培养,这样的人一出生下来,似乎就是父母的骄傲,别人眼中的天才。

而有多少能力,就要承担多少责任,每一份夸奖的背后,隐藏着高学历人才不能言语的辛酸。

别人眼中的轻而易举,可能需要他花费巨大的努力;别人眼中的懂事,可能是他一而再再而三的隐忍。

因为习惯优秀,所以事事力争完美,生怕那句“研究生也不过如此”的评论。

能者多劳,从来便不是一句夸奖,而是捧杀,将一个人高高托起,然后看着他摔的粉身碎骨,如果没有,就拖的更高。

更可悲的是有多少高学历人才正在经历着一场悄无声息的捧杀,大多研究生的悲剧来源于能力跟不上别人期望的无奈。

“承载了太多的期望,哪敢轻言放弃”,这样的鸡汤,毁了多少研究生的人生。

26岁研究生坠亡:能者多劳,从来便不是夸奖,而是一种捧杀

“研究生还不如没有文化的,挣得没有人家多,过的也没有人家幸福。”

很多研究生在毕业以后,会有一种很大的落差感,曾经别人眼中的优秀人才,一夕之间,成为别人嘲笑的对象。

我在身边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看人家谁谁,没有上过学就已经在城里买房买车了。”

这样的批判,让你无法回绝,因为事实如此。

更重要的是,因为常年不在家,你对别人的不熟悉,成为别人指责的理由,并且理所当然的归因于你的傲慢。

渐渐的,你不再是别人眼中优秀的孩子,甚至不如没文化的人。

所以我常常在想,读书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古人常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和现在很多人的嘲笑不谋而合。

但是,归根究底,研究生或者博士,真的没有飞上枝头,更没有鱼跃龙门,他们只是选择了一条不同于别人的道路。

只是那条路,备受关注。而他们成长的速度很慢,慢到跟不上别人的口水。

“35岁女博士带着5个月的女儿,从高楼一跃而下,结束了繁花似锦的生命。”

如果不是绝望到无助,哪里来的勇气和决绝,可以直面死亡,这种自杀性死亡,可怕且残忍。

26岁研究生坠亡:能者多劳,从来便不是夸奖,而是一种捧杀

“每个人都有压力,却有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率先选择结束生命,源于自我的追求和可怕的尊严。”

生活不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辛酸和无奈,对于这个世界,没有人可以笑着说:我活的很简单。

我们都只是一个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情感,会承受不住,会害怕,会畏惧。

外卖小哥深夜在街头痛哭,出租车司机连续一天一夜不吃不喝,谁又活的简单呢?

但是却存在着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往往高学历人才更容易选择自杀,是因为承受能力不够吗?

不尽然。

因为高学历,对于自我的追求更高,放不下的是面子,更是那可怕的尊严,让他们一再崩溃。

所以,其实不管你处在哪一个层级当中,在生活里,我们真的需要适当的进行自我放松。

我们必须承认人无完人,才可以活的简单一点。

面对别人的指责,我们需要放在心上,但不要过度偏激,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不足,直视自己的不完美。

活的“不要脸”一点,这也是一种生活观,可以让我们在沉重的俗世当中,有那么一丝喘气的余地。

包袱过重,往往是因为你内心的苛求,太渴望完美,太习惯了夸奖,这是一种无形的自我压力。

当现实达不到理想的时候,就会愈加烦躁,最终愈演愈烈。

26岁研究生坠亡:能者多劳,从来便不是夸奖,而是一种捧杀

“中国传媒大学26岁女研究生坠楼身亡,引发很多人围观。”

最初,疑似论文被卡而将导师推上了风口浪尖,随着情况的愈演愈烈,研究生导师出面发言。

公开了两人的部分聊天记录,疑似家庭原因造成女生抑郁。

这样的例子,绝不是个例。

没有任何一个研究生可以说自己的研究生生活过的特别轻松,压力,是研究生生活的常态。

而这样的事件已经不止一次的发生,究竟应该归咎于导师还是学生自身,值得很多人思考。

不能否认的是研究生的压力一部分是来源于导师,但更大的压力则来源于自身的能力不够。

正是因为能力不足,才会有解决不了问题的压力。

而压力,恰恰是一个人成长最快的动力,只是凡事有度,压力也是如此,过犹不及。

每一个研究生人才的问题,都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在他们的背后,隐藏着太多人的付出和精力。

高学历人才的心理问题理应得到重视,而不应该任由其发展下去,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的离开,值得每个人深思。

家庭、导师、自身,总归是没有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

当平衡一旦失衡,就会成为最大的侩子手,是将他们逼向深渊的利剑,更是随时悬在他们头上的一把刀。

26岁研究生坠亡:能者多劳,从来便不是夸奖,而是一种捧杀

只愿每一份成长中喧嚣过的勇敢都可以驶向成功的彼岸。

只愿不再有“能者多劳”,更不要有“不过如此”。

每一个人都只是肉体凡胎,会有自己的脆弱。

不管选择哪一条路,只要努力过,都应该得到尊重和理解。

26岁研究生坠亡:能者多劳,从来便不是夸奖,而是一种捧杀

我是小Q,一个热爱文字的90后

微风不燥,遇见你刚刚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能者多劳   研究生   愈演愈烈   美文   导师   懂事   可怕   眼中   父母   习惯   压力   能力   优秀   生命   家庭   人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