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黄国平的论文致谢:穷人家孩子吃过的苦,注定寒门再难出贵子

我很感谢黄国平,我相信对他心存感激的不止是我,还有那些有着同样贫苦经历,却没有考上博士的农村孩子。

因为他论文致谢大火后,让更多的人看到了寒门学子背后的心酸。在这个靠宣传、包装才能成为胜者的年代,穷人家的孩子需要这样的“贵子”给自己带来勇气和力量。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句话:我家族几代人的努力,凭什么要输给你寒窗苦读十年?一句话,两种身份不同的人之间的宣战。

没有经历过农村学子的难,也许永远不会明白为什么?只有经历过底层贫穷的人,才会明白那种迫切想赢的心理。

奋力向上的姿势,虽然狼狈,但却是生活所迫。

因为吃过的苦不想再来一遍,所以才会拼尽全力去赢,去成为别人眼中体面的普通人。

黄国平在论文里说:“我走了很远的路,吃了很多的苦,才将这份博士学位论文送到你的面前。”

他说他吃了很多苦,却没有说吃了哪些苦,就像有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却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一样。今天,我想通过分享我自己和身边人的亲身经历,让寒门学子在这条奋战路上,可以多一点点的勇气和力量。

读完黄国平的论文致谢:穷人家孩子吃过的苦,注定寒门再难出贵子

就像黄国平在论文里写的那句话:“人后的苦尚且还能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

如果忽略不计生活的苦,更让人觉得难受的是“贫困”这个标签带来的伤害。这种伤害,需要我们用一生去和解。

读书的时候,因为家里条件太差,我撒下了无数个谎去维护自己过分敏感的尊严。

下课的时候,不敢跟同学一起吃晚饭,要么不吃,要么偷偷地吃一个馒头,喝一碗白开水,而这样的小心思,伴随了我的初中三年。

为了省下回家的两块钱路费,我常常一个人步行回家,从来不跟同学结伴而行,十几里地的路程,我用锻炼身体和欣赏风景的借口来维护自己的尊严。

书中写的穷人家的孩子从不参加同学聚会,可大多数孩子并不是这样,我们假装无所谓,学着和平常人一样,然后在日后精打细算省下聚餐的钱。

那些潜藏在内心深处的穷,并不愿意揭开给别人看。

当被贴上了“贫穷”这个标签后,我们就会带着有色眼镜看这个世界,而其他人也会用有色眼镜看自己。别人的善意和同情也会成为伤害,于是,我们躲在自己的壳中,拒别人于千里之外。

每当看到新闻里那些孩子接受资助时候的局促和尴尬,都会觉得特别的心疼。如果可以,他们一定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善意,因为需要付出的代价太沉重了,那是一个人孩童时代最敏感的自尊。

读完黄国平的论文致谢:穷人家孩子吃过的苦,注定寒门再难出贵子

思想上的苦,才是深入骨髓的痛。

知乎上有一个热门问题:“为什么农村出身的大学生往往混得比较差?”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将其归咎于原生家庭,评论里是很多穷人家孩子的感同身受,朴素的语言,真实的故事,让我看到了无数成年人的隐痛。

对于这个问题,我一直持有的观点是原生家庭并非原罪。原生家庭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就是通过读书突破原生家庭的禁锢。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贫穷给一个人的深重影响,确实束缚着一个人的成长。

读大学之前,有多少农村的孩子没有坐过火车,而在以后的很多年里,我们坐着最便宜的硬座。十几小时的路程,我从来不会觉得累,因为没有享受过卧铺的舒适和高铁的速度。

在别人都学着理财投资的时候,我们却一直在省钱,当省钱成了习惯,消费观已经无法改变。

就像在我们的认知里,地铁永远是最便利的交通工具,能坐硬座就选择软卧。直到有一天坐上了飞机,我们就会明白时代带来的便利才是最大的财富。

在《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变现的能力》这本书里的一个观点我特别认同,与其为了省钱花一个下午的时间收拾房间,倒不如花钱请一个小时工两个小时搞定。

而在这一下午的时间里,我们可以去看一本书,写一篇文章,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无形的价值远比请小时工的花费要高得多。

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思维方式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而有的人可能永远被禁锢,一辈子无法逃离贫穷下的阴影。

读完黄国平的论文致谢:穷人家孩子吃过的苦,注定寒门再难出贵子

没有亲身经历,永远不会明白农村人培养一个博士有多难。

这种难不只是金钱上的难,更多的是心理上的折磨,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任性的资本。

硕士也好,博士也罢,所有的研究生称号前面,都有一个身份叫做成年人。在这段求学经历中,所有的焦虑和不安都是因为“成年人”这个身份。

每当看到博士生或者硕士生自杀身亡的新闻时,我总会在评论区里看到有人说“就算不毕业也没有必要选择自杀,这是对自己和父母的不负责任”。

可是经历过十几年的贫穷之后,我们的自尊心愈加敏感。登高易跌重,换一个现在的词来说叫做“捧杀”,当被冠以博士研究生的称号之后,似乎注定应该拥有成功的人生,这无形中成为一种压力。

一边是别人的捧杀,一边是自己暗淡的未来,心理和身体的双重折磨会让一个人疲惫不堪,而这样的心理,对穷人家的孩子才是更严峻的考验。

毫无疑问,黄国平是成功的,我明白他吃过的苦,更佩服他的坚持。

有人说他在论文里写自己的经历是为了博取评审专家的同情,可盲审的时候,致谢部分是要被删除的。

看吧,这个时代永远不缺乏质疑你的人,对于一个没有成功的穷人家的孩子来说,别人的质疑可能会毁掉他的一生,因为他的坚持一直就处在紧绷之中,压倒他的很可能是一根稻草。

读完黄国平的论文致谢:穷人家孩子吃过的苦,注定寒门再难出贵子

所以我很感谢黄国平,社会也需要这样的人来让寒门学子相信:即使成为“贵子”很难,但也不是不可以。

尽管有很多寒门学子被扼杀在贫困的摇篮里,可我们依旧要坚信:低到尘埃里,就会开出花来。

很多寒门学子吃了很多苦,但也没有成为像黄国平一样的成功人士,这是因为我们对吃苦的定义太肤浅了。抖音上知名博主分享自己的观点:吃苦不是受穷的能力,而是对一件事情长时间聚焦的能力。

穷人家的孩子不一定成功,但成功的人一定是对赢有着深切渴望的人,所以我们更要提高自己长时间聚焦一件事情的能力,成为某个领域的精英。

即使万人阻挡,也不要自己投降,对于穷人家的孩子来说,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这并不是鸡汤,而是最有力的座右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0

标签:寒门   贵子   穷人   孩子   有色眼镜   论文   硬座   美文   学子   成年人   贫穷   尊严   观点   能力   农村   家庭   黄国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