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家乡的美食一一(之二)茶汤

云南省会泽县是我的家乡,地处滇东北。会泽在乌蒙山主峰地段,最高山峰牯牛寨海拔4017米,牛栏江小江金沙江三江汇合处海拔仅有700米,在会泽可体验到“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会泽还有绵延三千年的铜商经济,在鼎盛的康乾盛世的时期,会泽是当时“商贾云集,八方辐楱”的府城,以铜为主产业,其他各业也发展起来。经过两百多年的变化,美食一代一代传下来,形成会泽特有的饮食文化,会泽的子弟和去过会泽的朋友,都说会泽的东西好吃,心系家乡的美食,便是我的心结。

曾几何时,会泽有一种风靡的食品一一茶汤。查阅巜现代汉语词典》,茶汤一词的定义是:糜子面或高梁面用开水冲成的食品。会泽不种植这两种植物。故此茶汤而非彼茶汤,会泽的茶汤决不是词典里的茶汤。会泽的茶汤在曾经的岁月里作为一种小吃妇孺皆知,今天只有老会泽人才知道什么是茶汤,在那里才能吃到茶汤。会泽的茶汤最有名的是赵茶汤。离我们最近的茶汤传人叫赵陆氏,她卖的茶汤和叠汤圆很出名,会泽人吃茶汤就要吃她家的。据她的后人回忆,做茶汤做叠汤圆是很艰辛的,茶汤的原料是本地新米,淘好后用水浸泡半小时左右,米放进木盆里,便要将上好的洋芋粉装在特制的木桶里放上适量水,用时不致于有干粉,把研碎的红糖末和玫瑰糖水放在不同的食盒里。泡好的米沥干水要用石臼里舂成细细的米粒备用。赵陆氏家有一把铜茶壶,每天都要擦得铮亮。这把茶壶高约80厘米,直径约60厘米,也是茶汤的招牌,茶壶盖子上有一个圆圆象烟囱样的东西,那是放木甑用的。木甑是用攀枝花木特制的,高约15厘米,直径约4厘米。早些年间,小孩子们闹着去吃茶汤,不是为吃茶汤而是看那把铜茶壶,我也想看这把铜茶壶,可惜在岁月的流逝中遗失了。


心系家乡的美食一一(之二)茶汤

蒸米糕的茶壶

心系家乡的美食一一(之二)茶汤

蒸米糕的甑子


心系家乡的美食一一(之二)茶汤

蒸米糕的米粒


心系家乡的美食一一(之二)茶汤

玫瑰糖水


心系家乡的美食一一(之二)茶汤

红糖末

心系家乡的美食一一(之二)茶汤

插进米糕

心系家乡的美食一一(之二)茶汤

爽口的茶汤

今天还有茶汤吃吗?老会泽忘不了茶汤,而口口相传中外地游客也在寻找茶汤,茶汤记载着会泽曾经的历史,也传承着会泽的饮食文化。在这里可以明确地告诉大家,会泽有茶汤,东边的水石桥农贸市场,西边的西来寺农贸市场都有卖的。寻到茶汤铺子喊一声来碗茶汤,老板娘便用一个小木甑装进舂好的米粒并放在铝茶壶上,茶壶的盖子用铝板錾了一个圆圈,刚够放小甑子。老板娘舀上一勺调成糊状的洋芋粉放进白磁碗又放点红糖末均匀地搅开,转眼间,老板娘将小甑子拿起,随即将茶壶里滚烫的水冲进碗里,碗里的洋芋粉马上变成茶色,接着把甑子里象米糕一样的东西倒进碗里。茶汤就这样做好了,碗里的米糕分成两半,一股玫瑰花香扑鼻而来,米糕中的板栗色原来是玫瑰糖,用勺子轻轻一搅,那米糕样的东西便均匀地散开,并被茶色的糊状物裹着,舀一勺进嘴,便有甜甜的味道,口里便会生出玫瑰的香味,入口后,分不清谁是糕谁是汤了。

茶汤,因色起名,插汤,沸水冲洋芋粉插汤,因音起名,或是米糕拌进去也用插,顾名思义也许就是这个意思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茶汤   会泽县   会泽   米糕   放进   洋芋   糊状   茶色   米粒   糖水   红糖   茶壶   老板娘   美文   家乡   玫瑰   东西   美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