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打骂孩子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是“智商不够拳脚凑”

原生家庭:打骂孩子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是“智商不够拳脚凑”

原生家庭:打骂孩子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是“智商不够拳脚凑”

有人说,“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不恰当的教育方式,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中国式父母」

常披着“父母之爱”“都是为了你好”的情感绑架式教育。

想起我们这一代,应该也有一部分人受过”棍棒教育“。

不听话,就打;做错事,还是打;

成绩不好,更要打,单打不够还得双打,一直打到孩子完全“听话”为止。

中国自古就奉行一句话“棍棒底下出孝子”,总是认为惩罚才能树立孩子的良好行为。

原生家庭:打骂孩子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是“智商不够拳脚凑”

但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真的能够让一个孩子幸福吗?

现在当了爸爸妈妈的人,更加思考这个问题,“打真的有用吗?”

陈乔恩曾在一期节目中说过,自己是在妈妈的打骂中长大的,随时会有被扇耳光的危险,还曾被妈妈用一捆枯枝打到浑身是血,很长一段时间都活在恐惧当中。

回想成长过程中,你有没有受到过惩罚?

我相信,多数人的回答一定都是肯定的。

每个人都受到过惩罚,惩罚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关禁闭、饿肚子、被罚多干活、漠视、强迫孩子吃东西、骂孩子、体罚、冲孩子大叫等等。

心理学观察发现,如果是经常遭到严厉惩罚的孩子,在有管教者的环境下会“很乖”,但当管教者不在场时,他们的破坏行为会有更严重的反弹。

原生家庭:打骂孩子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是“智商不够拳脚凑”

而且只要在他们长大一些后,就会立即远远地逃走,逃学和离家出走的孩子几乎都是因为想要回避老师和家长带来的生理或心理上的惩罚。

孩子童年时期落在身上的每一个巴掌,不止带来了疼痛和眼泪,同时也打掉了他一生追求幸福和快乐的能力。

童年是一个人第一次接触世界,认识自己所存在的这个世界,会对任何伤害感触很深;也会被温暖的对待深深吸引。

原生家庭:打骂孩子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是“智商不够拳脚凑”

所遭遇的伤害会潜移默化影响我们人格成长、人际关系、对世界认知等方方面面:

从小缺少父母陪伴的人,可能会比较叛逆;

小时候遭受过性侵、猥亵的人,可能会害怕接近异性;

在暴力下成长的孩子,脾气会比较差;

从小被打压控制的人,可能隐藏着深深的自卑……

更糟糕的情况是,童年遭遇到伤害的人,长大后更容易发展出不健康的人际关系模式。

原生家庭:打骂孩子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是“智商不够拳脚凑”

心理学研究表明,过往糟糕的情感体验,会刻印在我们的“关系模式”中,一旦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便无法学会如何正确爱人,在感情中始终难以快乐,甚至,不断重复父母错误的行为,将童年阴影笼罩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儿童教育家海姆·吉诺特说过:“惩罚不能阻止不良行为,它只能使罪犯在犯罪时变得更加小心,更加巧妙地掩饰罪行,更有技巧而不被察觉。

孩子遭受惩罚时,他会暗下决心以后要小心,而不是要诚实和负责。”

打孩子实际上是一种无能的表现,直白地说来就是“智商不够拳脚凑”,对孩子教育认知的贫瘠或人性的缺失,让这些父母选择了用“打”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然而这根本就算不上是“教育”,甚至侮辱了这个词汇。

原生家庭:打骂孩子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是“智商不够拳脚凑”

家庭教育的基础是充分的信任,前提是明确的边界。

我打你,那是为了你好!

老师打你,那也是为了你好!

谁让你不听话的,不听话家长也会打的!

身为父母被情绪牵着走,自己发泄完痛快了,却苦了孩子。

家长以为骂一顿、打一顿,没什么大不了,可是那留给孩子情绪的伤,却痛入心间、深入骨髓,像毒素一样随着精神成长,孕育着更大的邪恶力量。

原生家庭:打骂孩子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是“智商不够拳脚凑”

不打不成才、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深入骨髓,以至于施暴者都会觉得自己是在真正的「教育」。

为什么我们终将活成了我们讨厌的模样呢?

因为在我们的经验当中,我们只有父母如何对待我们的这一种经验记忆,并且也有了结果的呈现——我现在是什么样子的人。

所以我们会在现在对待孩子时,直接从记忆中提取这些经验,然后去执行。

很多父母不会注意在孩子面前的行为,比如:

当着孩子的面吵架或者大打出手。

这样伴随着家庭暴力的场景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严重的创伤,或者让孩子的脾气变得暴躁,因为来自父母的言传身教会让他产生一个错误的认识:

暴力能解决一切问题。

原生家庭:打骂孩子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是“智商不够拳脚凑”

需要了解为人父母的弱点是,孩子越大,我们越是絮絮叨叨他的缺点,请一直用他刚出生时候的眼光去欣赏你的孩子。

多鼓励,一定要多鼓励,类似的话一定不要说(你怎么这么笨啊;别人都会,你怎么就不会呢),对人的打击很大,换位思考一下,别人对你说了这些话,你感觉如何?

在心理学的精神分析领域有一个词汇——抱持

最好的养育环境是抱持的,它具备这样的两个基本特征:

孩子发展好的时候,认可他;孩子受挫的时候,支持他、相信他。

当权威比如父母或老师,发自内心地信任孩子的时候,那就是巨大的力量源泉,而不是压力。

精神分析心理学上有一句名言:“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大意是说,如果婴儿向母亲发出信号,而母亲能在七秒内给出准确回应,婴儿就不会有受挫感。

若超过七秒,婴儿就会产生明显的受挫感。

而当这种受挫感反反复复持续地出现,婴儿就如同身临绝境了。

原生家庭:打骂孩子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是“智商不够拳脚凑”

有的孩子从来没有被回应和表扬过, 因为他无论如何都做不到那个标准,标准之下的人永远不可能得到表扬。

90分以上表扬,90分以下没有表扬,永远90分以下,永远没有机会受表扬。

还有一个动机:我表扬了你,下次你要更好,有一点计谋在。

有的孩子怕被表扬,有的好孩子很怕考第一,表扬你,下次还要考第一,背后有一份压力。

我们需要肯定孩子的努力,而不是只看到了让你不满意的结果

父母不信任孩子,孩子也会不信任父母。

照镜子的人绝不能怪镜子里的人丑,而看不见自己的所作所为。

原生家庭:打骂孩子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是“智商不够拳脚凑”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小贤心理

原生家庭:打骂孩子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是“智商不够拳脚凑”

原生家庭:打骂孩子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是“智商不够拳脚凑”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体会爱的老灵魂,人生路的探索者

三观比五官更正,思想比套路更深

重要的是:一个认真热爱生活的心理师

以有限文字,写无限可能

倡导以爱为本质的精神生活,一起感悟生活的真谛,生命的真意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

如需心理咨询、塔罗牌占卜、商务合作,请私信。

原生家庭:打骂孩子是一种无能的表现,是“智商不够拳脚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孩子   都会   可能会   棍棒   孝子   拳脚   绝境   美文   无能   智商   婴儿   童年   你好   家长   父母   妈妈   老师   方式   经验   家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