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 我可爱的家乡

海安  我可爱的家乡

海安,位于江苏省东部。东临黄海,南望长江,是苏中水陆交通要冲。全县总面积1108平方公里,人口96万。

海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6000多年前,海安境内的青墩先民就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搭建起了第一座干栏式建筑,升腾起江海文明的第一缕炊烟。春秋时期,吴侯会卫侯于郧(yún 音同“云”,古地名,春秋卫地。在今江苏省如皋城东北,今海安立发桥),建发繇亭以示纪念。东晋时始设县,古称“海陵”,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临海而居的海安,历史上倭寇横行,海盗肆虐。海安人民筑堡御敌,强体抗倭,谱写了一曲曲英勇抗击侵略者的不屈战歌。革命战争年代,这里是著名的“苏中七战七捷”主战场,刘少奇、陈毅、粟裕都在这里留下了光辉足迹。

海安  我可爱的家乡


海安,人杰地灵,物华天宝。陈毅诗云:“海陵胜地多人杰”。中国“组合数字”研究鼻祖的杨冰,著名语言学家魏建功,著名红学家、散文家蒋和森,都是从这里走向神州大舞台的英才俊秀。地处长三角地区的海安,滨海近江,气候宜人,景色秀美。有鱼鲜米丰之利,而无巨旱内涝之害;平原如砥,有纵横驰骋之便,而无泥石山崩之患。里下河稻米,亮糯优香 。中洋河豚,味美无双。鑫缘丝绸,装点天下。

海安,经济发展,文化发达。东区西园,比翼齐飞。连续多年,跻身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中小城市综合实力和最具投资潜力全国“百强”。海安花鼓,献演奥运,参演世博。剑客仲满,奥运夺金。

海安  我可爱的家乡

地形地貌:海安,地处苏中平原,地势平坦,河网密布,为海相沉积物盐碱地区,海拔3.6~5米,近海地区成陆年代距今约4600~20年左右,愈往海边成陆愈晚。原北凌乡海拔3.5~4米,老坝港东部在3.5米以下。通扬运河以南串场河以西为河南地区,是长江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古代长江口在扬州一带),平均海拔4~5米。串场河以西、通扬运河以北为河北地区,属里下河低洼圩田平原区,北部南莫、白甸、墩头海拔1.6~3.5米,南部曲塘、海安镇中北部、大公等海拔在4米左右,该地区土地肥沃,成陆年代较早,据我县境内发掘的青墩遗址显示,我们的先民早在6000年前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

海安  我可爱的家乡


海安  我可爱的家乡

气候:海安属北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冷热适中。日照充足,雨水充沛,无霜期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天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天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4.5℃。年均降水1025毫米,79%的年份在800毫米以上。


海安  我可爱的家乡

河道:境内河流分属长江、淮河两大水系。通扬运河以南属长江水系,以北属淮河水系。连申线航道开通,成为贯穿我市南北的一条重要水运枢纽。

资源:海安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滨海临江,有丰富的海产资源和淡水鱼类,尤以黄鱼、文蛤、鳗鱼、海蜇、草鱼、鲢鱼、鳜鱼、甲鱼最为丰富。中洋河豚,获得原产地认证。在长江已经濒临绝迹的鲥鱼,也已经由中洋集团人工培育成功。海安地处长江下游,气候湿润,降水丰富,来水丰沛,水资源十分丰富。在我们的脚底下,还蕴藏着丰富的石油资源。农牧业方面,盛产三麦、水稻、玉米、棉花、湖桑、油菜、花生、黄豆、中药材、蚕茧、鸡、禽蛋。实际上,几乎所有在亚热带生长的植物都可以在这里生长。

海安  我可爱的家乡

自然灾害:海安虽处于郯城——营口地震带上,但地质结构相对稳定,历史上绝少发生大的破坏性地震。虽有雨涝、寒潮、冻害、台风、雷雨、冰雹、龙卷风等气象灾害发生,但发生频率较低,影响范围较小。


海安  我可爱的家乡

海安的历史沿革

① 秦以前称海阳。海安历史悠久,是南通(江海)文化的源头。南莫境内青墩遗址的发掘和研究表明,早在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海安县西部地区就有人类居住。西周至东周属吴国,后属越国,楚灭越后属楚。今海安及周边数县当时称海阳。郧(今立发)是海阳的中心,吴侯与卫侯曾在此会晤。秦属东海郡,汉属吴国,汉初一度为吴王刘濞封地。

② 汉至西晋属海陵。汉武帝时海安地区属临淮郡海陵县。至东汉仍属海陵县,上属徐州广陵郡。三国时先属魏,后属吴国,一度海陵县废,西晋复置海陵县。

③ 东晋建宁海县,南北朝置海安县。东晋安帝义熙七年(公元411年)始设宁海县,上属海陵郡。宁海县即今海安县,为海安建县之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泰始七年(471年)分宁海县西境置海安县(因海水常浸淹农田,遂取名海安,为“永不扬波”之意),后并入宁海县。

  ④ 唐置海安县。唐初宁海县省入海陵县,属扬州淮南道,唐中宗景龙二年(708年),分海陵县东境复置海安县。县治在今海安镇,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年)(封建社会鼎盛时期),海安县又并入海陵县。

  ⑤ 中唐至元属海陵县。五代十国时南唐升海陵为泰州,宋海陵县建置未变,海安、西溪(东台)为海陵县二大镇之一。北宋设泰州郡,元代设泰州路总管府,下辖海陵县。

  ⑥ 明清分属泰州、如皋、东台等州县。明朝初年海陵县省入泰州,上属扬州府,清代相沿不变。清朝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析泰州之东北境置东台县,至此今海安境域之东南部在如皋县境,上属通州;北部在东台县境,中部、西部仍在泰州境,上属扬州。

  ⑦ 民国时期泰州改为泰县。民国六年(1917年),改泰州为泰县。

  ⑧ 建立紫石(海安)县。1940年,新四军东进,在海安镇建立泰县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2月,海安镇以东建立泰东县,海安、曲塘、白米以北建泰北办事处。1943年1月建紫石县,县政府设在沙岗莫家庄。至1946年6月,县境与海安县大略相同。此后县域与东台、泰县等互有变动。1948年3月,紫石县更名为海安县。

  ⑨ 解放后区划调整。1949年1月20日,海安全境解放,县政府迁回海安镇。1949年2月后,姜北、白米、城东三区划归泰县,台南划归东台,河东地区的李堡、角斜、西场、噇口区以及河南地区的雅周、曲南、海南等地复归海安县。1949年6月全县下辖李堡、西场、噇口、海安、雅周、曲南、胡集、沙岗、仇湖11个区,属苏北行署泰州行政区。1950年划归苏北行署南通行政区。全县有172个小乡。1952年调整为154个。1956年5月如东县景安区陈庄乡划给海安县。此后,又有过多次调整。海安现有9镇4街1场,分别为:角斜镇、李堡镇、大公镇、城东镇、雅周镇、曲塘镇、南莫镇、白甸镇、墩头镇,中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北城街道,海安农场。

2018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海安县,设立县级海安市。原有乡镇(街道)行政区划不变。

海安  我可爱的家乡

爱党爱国爱家乡,牢记使命永不忘!

部分资料来自官网。


本文由吉利因素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海安   苏中   陵县   下河   海安县   海阳   宁海县   如皋   东台   泰州   县境   扬州   长江   美文   气候   家乡   可爱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