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你不可不懂的民俗文化

进入农历八月之后,各地的中国人都会忙着准备过一个重要的节日——中秋节。

中秋节,你不可不懂的民俗文化

中秋节,团圆节,万家团聚,共赏月圆,中国人重视中秋节的程度,仅次于一年一度的春节。只要是能赶回家的,千里万里,飞机火车,都会赶回去,与亲人们一起赏一轮明月,吃一盒月饼,叙亲情,诉思念。

中秋节,何以称“中秋”呢?

“中”,应该有两层意思。一是民俗上将农历七八九三个月称为秋季,八月在这三个月的中间,既不是靠近夏季的初秋,也不是接轨初冬的暮秋,不前不后,“中”之谓也。二是,八月十五,也是一个月的中间位置,非月初月末,一月之正中。故此,八月半,称之为“中秋节”。

中秋节,你不可不懂的民俗文化

中秋节,是个美好的节日。秋季,稻米飘香,鱼肥藕壮,正是农民收获的季节。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收成在于秋。去暑还凉,人欢水唱,既无酷热,也无寒霜,大家尽情享受着秋日的美好时光。

秋高气爽,月亮大又大,月儿圆又亮。天上月圆,人间团圆。浑圆的月光之下,是万家团聚的灯光。每到中秋节的晚上,华灯初上,明月高悬,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团团圆圆吃顿饭,“中秋节”又成了每一个炎黄子孙期盼的“团圆节”。

与全世界的华夏子孙一样,海安人也特别重视“中秋节”。中秋节,与月亮同圆的“饼”是不可缺少的。一般农家进入八月之后,就开始准备做饼的原料,米面,粘面,最不济的是麦面。一切准备停当,在节前几天就开始和(huó)面发酵。酵引是每家都有的,一般是上次发酵时留下来的一小块晒干保存,人们将酵引俗称为“酵头”。

中秋节,你不可不懂的民俗文化

粮食紧张的年代,米面、粘面最为难得,大多数人家只能退而求其次,用麦面,小麦面粉紧张的时候,也用过元麦面粉。口感虽然不好,但发过酵之后,也别有一番风味,以今天的观念看起来还减肥养胃,有益于健康。粘面做饼有些特别,需要开水和面,烫过的面再放入酵头发酵,即使不放糖,也有一种酸酸甜甜的味道。还有藕饼,茄子饼,那是需要一定技巧的。每个主妇都有自己做饼的独门绝技,在中秋节这个与月同圆的节日里,做饼是主妇们难得的竞技场。

中秋节,你不可不懂的民俗文化

到了中秋节这一天晚上,拜月仪式和一家人的团圆饭,是节日里最为重要的两个节目。

西窗外,桂树下,微风拂煦,搬一张桌子,对月放正。桌面摆上月饼,柿子,苹果,石榴,斟上两杯糖水,香炉里点一支檀香,对月拜祝,祈求风调雨水,国泰民安,祈求家人安康吉祥,前程似锦。

拜月的祭品各有不同,各有寓意,月饼必不可少,月儿圆人团圆就应在这月饼上,柿子喻示生活红红火火,苹果喻示未来平平安安,糖水则喻示着生活甜甜蜜蜜。

中秋节,你不可不懂的民俗文化

团圆饭过去要卯足劲也要凑足六个菜,喻示着六六大顺。今天则可以尽情发挥,想啥有啥。鱼肉不可少,芋艿、毛豆是传统。酒要适量,最多微醺,不可喝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海安   大顺   中秋节   团圆节   月圆   都会   团圆饭   米面   糖水   月亮   柿子   月饼   团圆   美文   面粉   农历   民俗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