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个认知偏差理论,商业社会的精准决策方法

模型在手,方法我有,文末完整版!

决策、信念与行为偏差。这些偏差多半会影响信念的形成、商业与经济决策、以及其他一般的人类行为它们是可复制与再现的,面临特定情境时,一般可预期人们会有相应的偏差倾向。

1、不明确性效应

我们倾向于避免未知,决策时避开资讯不足的选项,通过添加明确的细节来最大程度地減少歧义,从而提高转化率。

2.锚定效应 Anchoring Effect

人类在进行决策时,会过度偏重先前取得的资讯(这称为锚点),即使这个资讯与这项决定无关。 在进行决策时,人类倾向于利用此片段资讯(锚点),快速做出决定。

示例:

通常被利用在消费场景中的认知偏差,通过前后对比来放大优惠感知,进而促进用户做出有利于我们的决策。

40个认知偏差理论,商业社会的精准决策方法

3.注意力偏差 Attentional Bias

在检查所有可能的结果时,我们倾向于关注一些看起来合理且熟悉的事物,从而忽略了其他结果

示例:

你是否发布过一项你认为会造成意外后果的功能,然后你就只盯着这个后果?

40个认知偏差理论,商业社会的精准决策方法

4.获得性启发 Availability Heuristic

我们认为那些迅速跃入脑海的事情比那些不容昜想起的事情更为常见和重要。因此,最近发生的 频繁发生的、极端的、被记住的事情比大多数信息更有影响力。

示例:

通过创建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在不影响一致性和熟悉度的情況下)让你的设计被记住。

40个认知偏差理论,商业社会的精准决策方法

5.可获性层叠 Availability Heuristic

这个心理效应有一个更简单的描述,叫做三人成虎,也就是一件事越常被公开谈论,人们就越相信这件事。

示例:创建一个醒目的标语,并确保重复多次。如果可能,这个标语以押韵结尾会更好。

6.逆火效应 Backftire Effect

我们不能轻易改变人们的信念:与根深蒂固的信念相反的证据和论据无济于事,只会巩固信念的地位。

示例:通过情感辩论来影响他人的行为,不要尝试直接改变他们的信念。

7.从众效应 Bandwagon Effect

我们经常会因为大多数人以同一种方式思考,而改变我们自己的想法。

示例:

我们在设计中可以造出一种群体选择的效果来吸引更多的用户,通过展示购买人数和滚动播放购买信息来体现出该商品的热门,让正在犹豫的用户「随大流」下单购买。

40个认知偏差理论,商业社会的精准决策方法

8.信念偏差 Belief Bias

我们更倾向于接受与我们的先验知识相符的论点,而拒绝对该论点的反驳。

示例:谈论产品的好处时,不要夸大其词。如果它好到让人无法相信,那么人们将不会相信它。

9.选择支持偏差 Choice- Supportive Bias

做出决定后,我们倾向于称赞我们选择的选项,然后降级其他选项。

示例:

在用户做出购买决定并成功达成交易之后,是用户分享产品(或添加评论)的绝佳时机;显示肯定 的信息,并祝贺他们达成了这一步骤以激励用户。

40个认知偏差理论,商业社会的精准决策方法

10.确认偏差 Confirmation Bias

当人们本来就持有某种观点时,对这种观点的感知和注意度会被放大,会选择性地回忆或收集关于它的事例。人们对于自己原本就相信的观点会更容易接受,而把反面观点搁置在一旁。

示例:

在用户研究中,当你的预设想法是用户对A设计的满意度比B设计更高时,在研究中你可能会更关注用户提到的A设计的优点、收集更多用户对于A设计的正面评价。当用户表示对A设计满意时,会觉得“果然是这样”。这种偏误会让你遗漏许多其它信息。

40个认知偏差理论,商业社会的精准决策方法

11.知识的诅咒 Curse of Knowledge

当我们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时,会不知不觉假设其他人和我们具有相同的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于专业 术语的使用。

示例:

考虑一下大多数用户,他们的技术水平可能不如你想象的那样,并且对你熟悉的事物也不太熟悉。

40个认知偏差理论,商业社会的精准决策方法

12.诱饵效应 Decoy Effect

引入第三个选项來加强旧选项的吸引力。

示例:

假设有产品A和B,以下是顾客可以选择的选项:

(1)¥100-A

(2)¥300-B

(3)¥300-A+B

在这个情景,(2)是“诱饵”,用来引导顾客选择“目标选项”(3)。

40个认知偏差理论,商业社会的精准决策方法

13.差异偏差 Distinction Bias

在有比较项存在的时候,我们对微小的差异变得敏感,而实际上,这些差异并不是很大。

示例:在竞争对手旁边展示你的产品优势,以便用户注意到差异,即使是一个很小的差异。

14.禀赋效应 Endowment Effect

和没有拥有的物品相比,用户更倾向于保留自己拥有的物品。他们倾向于高估自己拥有的东西,而 忽略其客观的市场价值。

示例:

禀赋效应是损失规避( loss aversion)的一种表现形式,免费试用是禀赋效应的最常见用法。一旦 用户开始使用某种产品并投入了一段时间,那么在试用期结束时,他们很难放手而停止使用。当用户准备离开时,他们会觉得自己即将失去很多美好的事物。

40个认知偏差理论,商业社会的精准决策方法

15.功能固着 Functional Fixedness

指个体在解決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这是人 们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功能或用途的固定看法。

示例:

当产品挑战到现有的使用传统时,可能会引起一些可用性挑战。请确保进行可用性测试,并尝试提前解决这些潜在的问题。

16.巴纳姆效应 Barnum Effect

也称佛瑞效应。人们会对于他们认为是为自己量身定做的一些人格描述给予高度准确的评价,而这 些描述往往十分模糊及普遍,以致能够放诸四海皆准适用于很多人身上。

示例:

在产品文案中,尽量避免使用“大家”,“用户”等描述,使用诸如“你”,“你的”之类的可以更贴近用 户,人们理解规范性信息时,存在一种选择性代入感,这种代入感会让人无意识地专注于选择贴合自己认知和经验,从而产生一种“我也是这样”的归属感。

17.框架效应 Framing Effect

框架效应的意义是,面对同一个的问题,在使用不同的描述后,人们会选择乍听之下较有利或顺耳 的描述作为方案。

示例:

在大多数情況下,正向表达(例如玻璃杯已满一半)的转换率会更高。

40个认知偏差理论,商业社会的精准决策方法

18.频率错觉 Frequency Illusion

首次引起我们注意后,我们很快就会从很多地方注意到相关信息。例如,如果某人想购买一辆新车,通常会突然发现到处都是这辆车。

示例:

推动广告系列时,使访问者在不同的营销渠道中接触相同的内容,让别人觉得你的产品周围都是加深这种新产品的印象。

19.后见之明偏差 Hindsight Bias

后视偏见会让人沉迷于“我早就预料到了”这种感受当中,无法真正从事件中汲取到有用的经验,也 难以用公平的眼光来评判客观事物和他人,主观上也很容易选择性地忽略许多客观事实。

示例:

后视偏见会给人带来快感,但也会在工作中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和公平性,从而带来潜在风险。纠正 后视偏见的方法就是在知道事情结果之前,记录下自己的想法,事后做验证并统计相关数据。

40个认知偏差理论,商业社会的精准决策方法

20.当下偏差 Current Moment Bias

又称现时偏差,人们更倾向于获取即时收益,而非未来的更大收益。

示例:为用户的立即购买提供小折扣(或免费送货),而非承诺他们在将来购买时提供更大的折扣。

40个认知偏差理论,商业社会的精准决策方法

21.可辨识受害者效应 Identifiable Victim Effect

我们倾向于同情一个特定的人而不是匿名的某一个人

示例:在讲产品故事时,请使用个体案例,而非一般性陈述。

40个认知偏差理论,商业社会的精准决策方法

22.宜家效应 IKEA Effect

宜家效应是指人们倾向于高度评价他们参与创造的产品,消费者对于一个物品付出的劳动(情感) 越多,就越容易高估该物品的价值 。

示例:

利用宜家效应提高用户粘性的核心是创造低投入、高回报、高贡献价值的任务,保证用户能够完成任务的基础上贡献自己的价值。在学习场景中我们可以利用宜家效应提高用户粘性,将用户留下来坚持学习。

40个认知偏差理论,商业社会的精准决策方法

23.影响力偏差 Impact Bias

我们倾向于高估未来情绪状态的持续时间或强度。

示例:

描绘在没有你的产品或服务下用户会遭遇的问题,然后,介绍你的产品会如何解決这些问题。

24.资讯偏差 Information Bias

因测量误差所导致的一种偏误现象,有时亦称为观察偏误或分组错误。

示例:

在展示产品或服务时(在网站上或app内),请确保附有详细说明的照片。在产品说明中获得的信息越多,用户获得的保证就越大。

25.沉没成本谬误 Sunk Cost Fallacy

我们在某件事上投入越多就越难放弃它。因此,我们往往会继续执行这个走向失败的行动,仅仅是 因为我们过去已经在此投入了过多的时间、金钱或精力。

示例:

当游戏玩家支付了每月30元的会员费时,很多人会强迫自己继续玩游戏,因为他们已经在虚拟游戏 中投入了大量时间和金钱。

……

40个认知偏差理论,商业社会的精准决策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偏差   禀赋   选择性   精准   示例   美文   认知   效应   信念   选项   差异   事物   熟悉   观点   理论   功能   方法   社会   商业   用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