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味道

如果你问我故乡是什么味道,就会让我无言以对。为什么要这样说,大约是久别故土再加上异乡气息的干扰,令我嗅觉迟钝了吧!想到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刚刚下了城际公交,从一个城市来到了另一个城市。这是鲁西南的一个小县城,本来没有多少可以炫耀的地方,但是因为小学和中学都是在这里生活的,可以算是熟悉的地方,可是又因为多年的远离,所以多多少少掺杂进陌生的感受了。

家乡的味道

十几年的时间,许多处早已物是人非,甚至物也不再是原先那个物了。再次踏上这片故土的时候,猛然间嗅到了一股似曾相识的气味。没错,就是那种曾经深受浸染,如今又渐渐淡去的感觉,这一份感觉是这个小城所独有的,离开它,就是走遍天涯也再难觅得。

忽然就想起上学时候的事了,母亲为了我能专心读书,每天中午都给我送饭,而晚自习之后回家,别管多晚锅里总会留着热乎乎的饭菜。我一直觉得母亲就是高明的烹饪师,无论冷拼还是热炒,都做的恰到好处,特别是名叫春卷的饭食,到了学校常常被同学们哄抢一空,当然我的筷子也轻饶不了他们的饭菜,同学情也就在“觥筹交错”中越发浓厚起来。

虽然很喜欢吃春卷,但是我对它却是知之甚少,只知道这是一种比煎饼厚比油饼薄的食物。用冷水和面,用擀面杖压型,然后放到锅里蒸熟就行了,吃的时候用春卷裹着土豆丝什么的味道更美。

我一直就以为春卷是母亲的原创,后来才知道春卷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北方人也把它称为“春饼”。据传在东晋时代是称其为“春盘”的,不仅立春这一天食用,春游时人们也会带上。到了唐宋时,这种风气更为盛行。著名诗人杜甫的“春日春盘细生菜”和陆游的“春日春盘节物新”的诗句,都真实地反映了唐宋时期人们这一生活习俗。后来随着烹调技术的发展和提高,“春饼”又演变成为小巧玲珑的春卷了。这时它不仅成为民间小吃,而且也成为宫廷糕点。要知道在清朝宫廷中的“满汉全席”中,春卷可是九道主要点心之一呢!

在我的记忆里,除了母亲的这张春卷,其实还有另一张春卷也是让人垂涎三尺的,那是妻子制作的。昨天我问她刚结婚时打春卷的事,她竟然一时想不起来了,后来经过提示,她才淡淡的告诉我,是因为看到邻居吃的那么香才去学的,如今超市里啥都有,用不着操心下一顿饭食,所以早就忘了咋做春卷。是的,不能怪妻子记性差,春卷是早年间青黄不接时的产物,生活好了当然也就由重要食品变成调剂精品,不仅留存在记忆里,还浸润到血液中了。

再后来,等到我的孩子要到异地的大学报到时,妻子再一次重操旧业,做了好大一摞春卷让孩子捎走。妻子说:“春卷虽薄,可是浓浓的家乡气息会冲淡所有的孤独感……”那一时刻我有些吃惊了,没想到文化不高的妻子竟能说出这番含义深刻的话来,不由得让人细细品味起来……

那么,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味呢?还真的难以形容,身在其中却毫无觉察,越是离开的久了就越是能够感受到它的浓烈。不像海边的城市似乎与生俱来就带有一股咸腥味,而江南的茶乡便是连行人的衣襟都有茶香了……没错,每个地方都有它与众不同的味道,而在我的老家,是可以把它和方言放在一起的,方言是走南闯北的身份证,味道便是独特的内涵。可是细一追究起来,就连这方言土语也是城市味道呢!

即便是最高明的模仿,也不过是皮毛之技罢了,因为家乡的味道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品出来的。而另外一面,无论是走到天涯海角,还是刻意遮掩自己的口音,一张嘴还是很容易露馅的,就好像一张贴到身上的不干胶,任凭风吹雨打依然清晰可辨。

家乡的味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0

标签:味道   春饼   饭食   春卷   故土   唐宋   春日   宫廷   美文   方言   饭菜   气味   家乡   妻子   母亲   地方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