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阳光,一平米200块

2019年4月,我初到上海。

别人都说上海物价高。


但让我对这个词有深刻认识的,不是房价或者别的什么,而是上海的阳光


拎着行李从车站出来,我还没落脚的地方。

但那会儿已经很疲惫了,也没精力慢慢挑,我就在网上随便约了几家公寓,看到第二家就定下了,至少这个地段还不错,离地铁站也近。

这是个商场顶层改建成的公寓,全都隔成了二十平米的单间loft,房东是老两口,估计是拆迁补偿的房子。

交完钱搬进去,我感觉不太对。

我那个屋子,处于整个公寓的中间位置,完全照不见阳光。

第二天早上,我满公寓地溜达,想看看有没有向阳的屋子。结果整个公寓,只有最靠北的走廊顶上,有一小块天窗,大概一平米多一点,下面那间屋子,能看到这一点阳光。

我问中介说,能不能换到这边。

中介说可以啊,但这边的屋子,要贵200块钱。

我看了看两间屋子,大小、装饰都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头顶上那一丁点儿阳光。

我心想,这点儿阳光真贵。

然后咬牙多付了400块(押一付一),把东西搬了过来。

再贵,也不能过暗无天日的生活。

▼比芭芭芭卜 作品▼


上海的阳光,一平米200块


有了住的地方,我开始找工作,一周时间,连着面试了11家公司。

我发现上海公司的最大特点,就是现实。

以前在老家面试的时候,老板最爱跟你聊上市、聊股权、聊未来、聊梦想,然后对现在开出的那点儿薪资待遇一笔带过。

但在上海,我面试了11家公司,发现除了简单的介绍和测试,很少有人跟你讲那些虚的,更多是摆条件。

月薪多少,有没有出差和加班,绩效怎么算,有什么福利,五险一金交多少......等等。

一切都明码标价,有点公事公办的意思,但反而让我更踏实。

这让我想起来,当时换房子搬东西的时候,房东大叔以为我私自换的房间,站在门口,趾高气昂地呵斥我:“这都是有不同价格的,不是你想换就能换的!”

一切都是有价格的,包括那一平米的阳光,也包括我自己。

这是上海这座城市,教会我的第一件事

上海的阳光,一平米200块


▼比芭芭芭卜 作品▼


来上海之前,为了缓解过大的工作压力,我到拉萨生活了半年,可以说是一种逃离。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人口却只有二三十万人。

我妈一直担心我在那里有危险,毕竟是祖国的边疆。

但我却觉得,这地方,太舒服了。

对于新疆和西藏,国家在各行各业都有补贴,项目多,工作机会也多,随便干点儿什么,收入都还不错。

到拉萨的第三天,我就找到了工作,做媒体宣传,一周上五天班,一到下班就走,大部分时间就是聊天、喝茶、看云、晒太阳,而且工资不低。周末的时候,可以去小酒馆坐一坐,偶尔到附近山里走一走。

这也是这座城市里,大部分人的生活状态。

不需要拼死拼活,我很轻松地,就得到了很舒适的生活。

但这一切,好像,来得太容易,让人总有种不真实的虚幻感。

这样的生活虽然舒服,却让我看不到未来在哪里。

于是在那呆了半年,我又逃了。

▼比芭芭芭卜 作品▼

上海的阳光,一平米200块



在上海,为了那一平米的阳光,我要多付200块。

贵吗?

跟日光城拉萨比,确实挺贵的。那里的阳光,是最不值钱的东西。

但这是上海。

曾经,不管是高不可攀的房价,还是生活习惯上的不适应,都让我觉得,在上海站住脚,是件遥不可及的事情。

但200块可以获得这一平米阳光,这件事儿反而让我有了更直观的概念。

多少个200块,能换一个能看见阳光的房子。再多多少个200块,能买个房子。

过程虽然漫长,但至少能看得见。

这里有三千万人口,每一寸土地和生存资源,都需要去争取。这一个一个200块,就像是浅浅的脚印慢慢加深,最终让我稳稳地立在这座城市。

上海被称为魔都,但对我来说,它一点都不魔幻,反而因为所有东西都明码标价,显得格外真实。

从下火车的那一刻起,这座城市,就已经给我准备好了一切。

至于剩下的,就看我自己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西藏自治区   上海   拉萨   日光   阳光   房东   美文   屋子   房价   公寓   房子   东西   地方   作品   城市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