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核心理:总把“我为你好”挂在嘴边人,大多出于以下原因

日常生活中,总有人,甫一开口,便是“XXX,我这是为你好”,令人不禁又好气又好笑。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养成了这一习惯?果核心理通过对不同群体的调查分析,得出了相应结论。

结论一:“彰显”自己的地位性

该点在父母身上体现较多,具体场景如下——

孩子因某个问题,与父母发生争论时,在交涉过程中,逐步处于下风的他们,往往突然会以“XXX,我这是为你好”而收尾。

这主要出于两方面原因,我们一点点去分析。

果核心理:总把“我为你好”挂在嘴边人,大多出于以下原因

首先是心理方面。在父母的眼中,我们不论年龄多大、想法有多成熟,在他们眼中,都是一个孩子。而以该背景为前提,树立自己的权威、彰显“地位性”成为了一个必然的趋势与选择。

其次是为利益点。父母以“XXX,我这是为你好”落足方向为担忧,怕“孩子向着他们认为对孩子发展不好的领域去做”,用此进行定论。

结论二:“不擅交际”的掩示

与父母的关切不同,他人(如同学、朋友等),在与我们的日常交谈过程中,动辄将“XXX,我这是为你好”,大多数出于对自己“不善交际”的伪装。

通常情况下,这是一种下意识行为,而非刻意进行。

果核心理:总把“我为你好”挂在嘴边人,大多出于以下原因

举个例子:

当你们在就事关某个人发展的话题进行聊天时,对方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但在随后的交谈中被证伪,且并不被其他人重视。该情况下,他往往会以“XXX,我这是为你好”而结尾,希望通过站在道德高点的方式,掩盖自己的内心。

这并不是一种“恶意行为”,只是,长期如此,难免令人心生不喜。对此,我们可以适时提醒,但如果不能解决的话,进行针对性忽视,也不失为一个选择。

结论三:进行个人优越感获取

除却上述二者外,进行个人优越感的获取也较为常见。这与“好为人师”在某种意义上类似,在男性群体的身上体现较多。

这类人,爱面子,将自己置于一个较高的位置,喜欢用自己的人生经验去劝导其他人,而在论辩不过亦或者话题正常结束后,为挽回面子或是将自认为的现场氛围推向高潮,往往都会加一句“XXX,我这是为你好”。

之所以如此的原因有很多,但大致都离不开“出发方自我感觉良好”以及“被迫接收方难以反驳”与“站在道德高位”三点。

果核心理:总把“我为你好”挂在嘴边人,大多出于以下原因

综合来看,“XXX,我都是为你好”这句话,并不带恶意,经常将它挂在嘴边的人,也非存心不良、别有目的,仅仅是一种他为人处世的社交风格,尽管并不正确、且会在一定程度上令我们不喜。但毕竟,与改变他人相比,从自身入手,改变自己,相对更为简单。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时,不妨假装不曾听到,以平常之心对待,相信你会大有收获!

延伸阅读——

果核心理专业从事心理咨询服务,旗下拥有一支热爱专业、经验丰富的心理咨询专家团队。多年来,其通过有效管理和服务,助力广大用户解决现有问题、奔赴更幸福生活,收获了良好业界口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果核   你好   好为人师   心理   优越感   美文   恶意   结论   群体   其他人   眼中   地位   身上   道德   父母   原因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