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养活父母就是孝?孔子说动物也会,真正的孝不是这样

我们很多人都认为,孝顺父母就是赡养他们,他们需要干的体力活,自己替他们代劳,不让他们动手,让他们吃饱穿暖,觉得这样做就够孝顺,孔子却说这些只是属于低层次的孝。这让人很不理解了,都做到这份上,还不叫孝,还要怎么样?

孔子认为,让父母吃饱活着,就与饲养动物没有什么区别?我们想想看养宠物,是不是这样?

《论语》|养活父母就是孝?孔子说动物也会,真正的孝不是这样

现代人生活条件好了,很多人喜欢养宠物,有的宠物价格很还很高。宠物,一宠字,说明宠物是用来宠的,主人绝不会让这些小动物受苦。主人对宠物是细心呵护,让他们吃的不是粗茶淡饭,而是精美的食物,有的宠物吃的食物有时候比主人的父母还好;听不惯父母的唠叨,对父母的一些要求不耐烦,对宠物却很细心,给它们洗澡,洗完澡还要把毛吹干;清理宠物的粪便也不嫌弃臭,天冷了还要为它们穿衣服,呵护备至。宠物死了,痛哭流涕,更有甚者,还要置办墓地。如果孝顺父母仅仅是赡养父母,满足他们物质的需要,这与养个阿猫阿狗有什么区别?所以,孔子说不敬,就与动物没有什么要求了。

《论语》|养活父母就是孝?孔子说动物也会,真正的孝不是这样

孝顺父母不仅要物质层面给予一定的满足,让父母有饭吃,有衣服穿,不让他们干重体力的活,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满足,那就是对父母的孝顺是发自内心的恭敬,让父母顺心,这才是属于高层次的孝顺。

我们常说“孝敬”,孝是与敬连在一起的,孝敬不只是孝顺,更重要的是要敬。敬是发自内心的情感,赡养父母不是很难,难就难在能不能对自己的父母尽到恭敬之心。只有发自内心的敬,才能持久地奉养老人,而不会把孝当作一种负担,也不会有不耐烦的心理。

《论语》|养活父母就是孝?孔子说动物也会,真正的孝不是这样

怎样才算是孝敬父母呢?

古代要求孝子孝行要体现在五个方面:要发自内心地爱父母;服侍他们的衣食起居要和悦乐色,言行要恭敬,不要让他们感到有点不安;父母生了病,要心怀忧虑,请医为他们诊治,亲奉汤药,早晚服侍,直到他们病愈才安心;父母去世了,极尽哀戚之情;在父母的祭日,要庄重严肃在祭奠他们。完全做到了这五方面,才称得上能够孝敬父母。

《论语》|养活父母就是孝?孔子说动物也会,真正的孝不是这样

现代社会,生活条件相对较好,人们更注重物质上养老。现代生的生存压力也比较大,人们忙着挣钱,远离父母,觉得每月给父母寄些钱就是尽了孝心。

如果问现代人如何来孝敬父母?很多人就会说,要给父母多少多少钱,或者是说买好吃的、好穿的,还有的说让他们住好一点,等等。现代人绝大多数人是与父母分开住的,没有几个人愿意与父母一起住,有代沟是一方面,很多麻烦也是一方面。

《论语》|养活父母就是孝?孔子说动物也会,真正的孝不是这样

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空巢老人,有的老人虽然生活富足,衣着光鲜,空对大大房屋,一天到旬连一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孤独寂寞。有的孤独老人突发疾病,身边没有一个人,不能及时送往医院救治而死亡,几天甚至几十天后才被人发现。

如果问问一些老年人,他们最希望儿女对他们怎样孝敬?没有几个父母会说希望自己儿女给他们买名车、买洋楼,而是希望儿女空闲下来时能来看看他们,陪陪他们说说话。老人固然需要一定的钱财维持生活,但是很多父母对子女并没有太多的物质要求,他们最需要的是有人能够嘘寒问暖,坐下来听他们唠叨家常。

《论语》|养活父母就是孝?孔子说动物也会,真正的孝不是这样

有的人,觉得抚养老人很累,干脆找个保姆代替自己,以为这样就是尽到孝顺的责任。有了保姆后,十天半月不与父母联系,甚至有的长时间不打照面,说的好听是陪伴,说的难听是躲避责任。

对父母的敬不仅是内心的恭敬,外在的表现就显露上脸色。脸是有表情的,人的脸色是内心情绪的流露,表情透露内心,其他人是从一个人的表情读懂他的内心。

《论语》|养活父母就是孝?孔子说动物也会,真正的孝不是这样

对父母脸色难看是不敬的外在表现。一个人都有会情绪,长期保持和颜悦色是比较难的,在外边受到什么委屈,不管心里多么不会舒服,都可能忍气吞声,忍一忍,装一装,都不会写在脸上,而面对自己的亲人的时候往往是真情流露。

人在外边受了委屈,回到家中就把心中的烦恼全写在脸上表。如果有个触发点,马上就爆发出来。网上有个帖子《我们为什么对亲人越来越不耐烦?》很火,为什么对别人很和气,却对亲人不能好好说话?因为,人们觉得在外人面前可以装,对亲人就可以发泄自己的委屈。

《论语》|养活父母就是孝?孔子说动物也会,真正的孝不是这样

特别是当对父母提出什么要求时,觉得自己为了家而在外边奔波劳累,辛苦操劳,而父母却不能体谅做子女的难处,还要提出这那样的要求,心里就很不耐烦,脸上自然表露出不耐烦。

你可以给父母钱,让父母衣食无忧,可是你整天吊着个脸子,让父母看,父母也会跟着你的脸色,心情跌宕起伏,哪里还会有心情舒畅?会感到幸福吗?所以,能够在父母面前长期保持一个让他们心情舒畅的脸色最不容易做到了。

孝敬父母是由内而外的,不仅是从心里要敬,而且要落实到行动上,就是要有好脸色,让父母能够感受到真正的孝敬中。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立删)

我读《论语》之《为政篇》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读书感悟人生,写文传承文化。欢迎关注@丁小悟典 ,带你一起领略传统文化之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孝行   论语   孔子   父母   恭敬   外边   美文   现代人   不耐烦   儿女   脸色   委屈   亲人   内心   物质   老人   动物   宠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