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秋莎”来了!梨花开遍山崖,军旅有幸与“喀秋莎”结缘

那年冬天,我怀着对军营的憧憬,怀着孩提时代的梦想,带着父母殷切的期盼和亲人的嘱托,投笔从戎,穿上了令人向往的国防绿,圆了我的国防梦,实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夙愿。

  记得临别的时候,父母亲和亲朋好友们一道为我送行,一直从村里送到县城火车站。在即将踏上火车的那一时刻,从来没有出过远门的我激动得眼泪夺眶而出。车子从宽阔平坦的平原,绕过崇山峻岭,穿过长江、湘江、赣江和九龙江,不知道穿越多少山岭和长长的遂道,三天三夜后,才到达闽南地区一个依山傍水的小镇上——91师炮兵团。炮团诞生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她是一个功勋卓著的、闻名全军的炮兵团,从团史上我才知道,团队参加过大大小小上百次著名的战役和战斗,那时团里所属装备都是榴弹炮、加浓榴弹炮、火箭炮和地面反坦克火炮等类型的地面火炮,由于在每次的作战中,这些火炮震憾力和威慑力强,威力无比,神乎其神,只要一出招就打得敌人望而却步,所以,被官兵们誉为“战争之神”。

  分兵的时候,我正巧被分在三营,营队三个炮兵连全是清一色前苏联引进的老式X管自行火箭炮,外国人都叫这种火炮为“喀秋莎”。因此,时间长了,沿袭“老外”的叫法,我和大家也习惯地称之为“喀秋莎”。曾经有一首世界名曲《喀秋莎》:正当梨花开遍了山崖,河上飘着柔美的轻纱,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其中的歌词大意赞颂歌唱的就是“喀秋莎”给苏联人民立下的汗马功劳和不朽功勋。


“喀秋莎”来了!梨花开遍山崖,军旅有幸与“喀秋莎”结缘


  新兵连生活时间过得好快,仿佛一眨眼功夫,紧张而又充实的集训结束了。新兵下连后的第二天,班长王益尧就带着我来到炮库里,当时出于好奇,我爬上火炮摸摸这、问问那,真想一下子全部搞个明白。班长就像导游一样详实地给我介绍 “喀秋莎”的战术技术性能、大部构造和战斗诸元,之后他笑着对我说:“旭涛,你很荣幸,一来到部队就当上了一名炮兵,更幸运的是你又成了一名火箭炮炮兵,今后一定要刻苦训练,为‘喀秋莎’争光哦”。当时,我对“喀秋莎”还不是很熟悉,只是感到对其有一种特殊的敬畏和神秘感。

通过班长的介绍和对“喀秋莎”专业理论进行系统全面的学习,后来我才了解到这种从前苏联引进的“喀秋莎”,虽然生产年代较早,现在看来那是早该淘汰的“老古董”了,但是这种火箭炮X管联装,火力突然猛烈、射程远,杀伤半径大,便于机动,既能直瞄和半直瞄射击,还能“隔山掏火”进行间接瞄准射击,同敌人不用刀枪相接,就能“该出手时就出手”,打得敌人落荒而散,在9.5~12.3秒的时间即可对10公里内的集群和面积目标,进行齐射压制和覆盖,对敌实施歼灭性打击。


“喀秋莎”来了!梨花开遍山崖,军旅有幸与“喀秋莎”结缘


火箭炮炮兵的前身――“喀秋莎”作战威力如此强大,其战术性能这么神奇,比起步兵来,那可是高科技兵种代表和象征,更是克敌制胜的“杀手锏”。那时,我心里就开始暗自发誓,这么先进的装备,自己一定要珍惜大好时机,尽快熟练地掌握“喀秋莎”的操作技能;如果荒废时光,在部队里不刻苦训练,不好好“练武”,那可真的对不起“喀秋莎”的先烈前辈和自己的列祖列宗们。

于是,我百倍珍惜这来之易的机会。

新兵下连后,选学专业对炮兵来说十分关键,面临着炮手、瞄准手、驾驶等十来个专业,首当其冲,我选择了瞄准手专业。

在我的班里,三名新兵中数我的文化程度最高―――“正牌”的高中毕业生。分业训练开始后,担任瞄准手专业训练的教练员顾建新是上海人,与我的班长同年入伍,他天天盯着我们背诵军事理论,练习枯燥乏味的加减数码。记得在全连29名新兵中,每次转模拟分划盘、加减数码和炮上赋予射向考核,我都是名列前茅。因此,我也第一个成了全连名副其实的瞄准手“后备人才”,为以后顺理成章地当班长,奠定了“厚实”的基础,最起码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喀秋莎”来了!梨花开遍山崖,军旅有幸与“喀秋莎”结缘


我清楚地记得,在当兵的第一年里,每次完成任务总是冲锋在最前面,生怕比别人落后,专业训练更是没得说了,瞄准手专业考核,我准是全连领军人物――“龙虎榜第一名”。那年的七月份,在全团组织的“瞄准手专业大比武”中,我一举夺冠,取得综合成绩第一名,年底被连队党支部破格任命为战炮班长,当兵第一年当上了班长,这在整个团里可是开了个先河。哪里知道一周之后,正当营党委刚刚宣布完班长命令,我准备放开手脚带领全班大干一场的时候,连队突然接到上级通知:全营的火箭炮统一换发新装备。一听到这个消息后,我的头脑里顿时一阵眩晕,心里感到十分地难过:自己心爱的装备“喀秋莎”还没有在一起相处几天,就要退役了,取而代之的是某型N管联装的国产“喀秋莎”。

事情过了几天后,我的心里还在怀念和追忆着同我朝夕相伴的“喀秋莎”,夜深人静的时候,我还偷偷地落了几次泪呢。

新的“喀秋莎”接到连队之后,我和官兵们欢呼雀跃,跑前跑后打扫卫生,迎进新“洞房”――火炮入库。这种新列装的某型N管联装的国产“喀秋莎”,除了多了21个管子之外,车型由过去的“10B老解放”,改装成“东风型”,其它的弹种、引信和口径与前苏联引进的老式“喀秋莎”极为相似。


“喀秋莎”来了!梨花开遍山崖,军旅有幸与“喀秋莎”结缘


我和战友们一样尽情地分享着新的“喀秋莎”带来的“成功”和喜悦,每天总是不约而同地自觉加班加点刻苦训练专业技能,利用点滴时间爬上爬下摸索新“喀秋莎”装备操作原理和使用规程。仅仅三个月的时间,新装备“喀秋莎”就快速形成了战斗力。四月份,我带领全班同志,在濒临东海的某地山区,圆满完成实兵实装在野战条件下的实弹射击任务。年底,参加军区组织的“成功A号”陆海空三军联合军事演习。这次历时一个多月的演习中,我再次领略到新型“喀秋莎”在战场上的巨大威力,亲眼目睹了“战争之神”的传奇战术,真可谓出奇制胜,“所向披靡”。

“喀秋莎”在战斗中配合步兵和坦克冲击,好像一条条巨龙吐着长长的火舌,以排山倒海之势,覆盖“敌”雷达站、指挥所和炮阵地;担任模拟“蓝军”部队的“敌”军闻风丧胆,企图利用炮火准备的间隙,企图逃跑,也被我猛烈的炮火乘胜追击,一举歼灭。

“喀秋莎”伴着我一路上风雨同舟,吃住在车子驾驶室里,有时开班务会也在车子上,当时,步兵兄弟最羡慕的就是“喀秋莎”了,不但能出奇制胜地打胜仗,还能乘坐的“房车”,在里面享受宾馆式的生活,简直有些“奢侈”之举。


“喀秋莎”来了!梨花开遍山崖,军旅有幸与“喀秋莎”结缘


看来是今生上天注定,我和“喀秋莎”有缘有分。入伍两年半的时候,组织上推荐我报考军校。同年的八月二十三日,我接到长沙炮兵学院(当时长沙炮兵学院即是现在的国防科技大学)的烫金的录取通知书,谁知道到了军校里,学习和主修的还是火箭炮专业。我再次为自己感到幸运而暗自庆幸。去军校报到的头天晚上,我激动得一宿没有合上眼。在三年的军校生活中,我更是与“喀秋莎”为友,朝夕相处,结下了更加深厚的情谊。从构造、原理、射击学概论到阵地指挥和兵器操作,大到“喀秋莎”的构造组成,小到每一个部件的螺丝钉和螺帽的型号,我都耳熟能详,熟记于心。


“喀秋莎”来了!梨花开遍山崖,军旅有幸与“喀秋莎”结缘


正当我踌躇满志准备迎考毕业的前一个月,学院和相关的自行炮兵部队又重新换发新的“喀秋莎””――XXmm某年式火箭炮。担任该型“喀秋莎””示范教学的李教授告诉我,这种新装备射程比刚换下的“喀秋莎””增加二倍,可以达到二十多公里,还配备有自动装弹车,携行带弹H发,弹径比以前的短了,而炮弹长度却增加到L米;其自行牵引车辆是“延安Y型”六轮驱动的越野车,可以在山地、丘岭和复杂的路段上,快速进行兵力机动和火力机动。为了尽快掌握新“喀秋莎””的操作原理和技能,我除了正课时间忙于毕业迎考,其余的空闲时间,一有空就抱着新发的《兵器操作教程》,边啃射击理论边钻进炮库里摸索操作要领,心中时刻期待着:早日熟练掌握新“喀秋莎””的操作规程,到了排长的岗位上尽快实现自己在野战部队里摸爬滚打和摔打磨练的梦想。


“喀秋莎”来了!梨花开遍山崖,军旅有幸与“喀秋莎”结缘


那年的七月十九日是军校毕业的日子,我被分配到某装甲部队的火箭炮营,当上了一名炮兵排长。由于我学的专业是火箭炮指挥,该营火炮也正巧是全军刚装备的新式“喀秋莎””,在排长的岗位上,对我来说“如鱼得水”,很快就进入了角色。每次上级组织的射击指挥、阵地指挥和团里重要课题演示,营连领导都让我参与和组织。虽然吃了不少苦头,但我更深深地懂得,上级组织和领导让自己担纲重要的课题,是对我的信任,更重要的是给我交任务、压担子,有意识地在对我进行岗位培养和实践磨练。

十月中下旬,集团军组织整建制、全员额大规模“铁流A号”联合军事演习,副连长家属临产不在位,我“临危受命”被团领导任命为“代理副连长”。刚刚换了“红牌子”扛上少尉军衔,我和全连战炮班的官兵们在深山里连续奋战一个多月,披星戴月,风餐露宿……在炮兵的野外生存、构工伪装、机动集结、快速占领阵地等行动中完成任务出色,实现首发命中、首群覆盖目标……圆满顺利地完成实弹射击和演习任务,被演习指挥部评为“演习先进个人”,在演习总结时,受到集团军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喀秋莎”来了!梨花开遍山崖,军旅有幸与“喀秋莎”结缘


那一刻,我百感交集,热泪盈眶,激动、兴奋和欣慰之情交织在一起。因为,在军营这个平凡的舞台上,通过自己孜孜不倦的奋斗和坚忍不拔的努力,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多年以来的梦想在拼搏中得到升华。其实,自从入伍以来,为了祖国的国防事业,我一直在努力着;为了人民生产安全,我不断地追求着;为早日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我在默默地贡献自己青春和力量,我的内心深处感到无比的充实和愉悦,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

那一刻,我才真正地领悟到,“铁心跟党走,赤诚铸军”的深刻内涵;军人的词典里并没有和平时期,而只有“战争”和“战争准备”时期。因为,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喀秋莎””在不断地发展和更新换代,我也陪伴着“喀秋莎””在平凡的岗位上,在难忘的岁月里,不断取得成长和进步!我和“喀秋莎””时刻准备着为和平而战,时刻听从党和人民的召唤,时刻准备着“出征”。


“喀秋莎”来了!梨花开遍山崖,军旅有幸与“喀秋莎”结缘


由于当时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在我任排长刚满两年半担任副连长的时候,“喀秋莎””又面临着“岗位”调整,被新的某型履带式全自动“喀秋莎””所更替。这种新型的履带式全自动“喀秋莎””性能更为先进,配备有计算机和传感系统,能够快速地自动装定射击诸元,集发射系统和自动装填系统为一体,具备装甲防护能力,还具有越野、涉水和爬坡功能,只需要炮长带两名助手,即可进行各种战术操作。这种先进的自行“喀秋莎””,还可以配带增程弹和子母弹,射击距离最远达R公里,这种火炮在世界上只有极少数国家的军队才研发和装备到作战部队。

记得我在担任副连长期间,因工作成绩突出,提前一年走上连长岗位。在任连长期间,总参和总装联合派出专家、军工部门人员对现行的“喀秋莎””进行火控系统和自动装填系统升级改装,“喀秋莎””实现了自动装填和GPS定位,引信也实现了智能升级和“时间引信”控制,战士们又告别了长期以来,过去一致沿用多年的、手工装定与改装引信的历史。


“喀秋莎”来了!梨花开遍山崖,军旅有幸与“喀秋莎”结缘


  短短的十三年时间,“喀秋莎””却经历了四次换装和升级改造,她一直伴着我患难与共,风雨兼程,走过了十三年不平凡的路程。

  如今,我脱下戎装,转业到地方了,但我一直忘不了“喀秋莎”,忘不了它在战场上之神威,忘不了连队的战友。

  人当了一回兵,就像土烧成了陶,永远不会回到土的状态,即便后来成了碎片,也永远区别于土,每一个颗粒依然坚硬,依然散发着特殊的光彩!而土,就算是捏成了形,涂上了绚丽的色彩,一旦受压,又回归松散,其间的差距,就是一场火的历练!


来源:长思想的芦苇

作者:张旭涛

编辑:木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引信   火箭炮   连队   火炮   炮兵   排长   连长   山崖   军旅   新兵   军校   梨花   美文   班长   部队   装备   操作   时间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