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论语》,南怀瑾:不曲解原文本意,始终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

孔子在中国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论语》甚至是许多人的案头书。笔者斗胆也向别人学习,想要谈一谈《论语》,可就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却感觉到手心发汗,为什么?因为孔子被称为“圣人”,所以写有关《论语》的文章,未免心里有些惶恐。

说起《论语》这部经典,就不得不提到孔子,因为孔子与《论语》常常被划上等号(实则不尽然);而孔子的思想已经绵延影响世人逾两千年,《论语》更是被儒学者们奉为圭臬。这两千多年来,《论语》里的每一字一句都被无数人咀嚼过千万次,很难再写出什么新意来。

其实《论语》一书,篇幅并不算长,但在历史上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例如宋朝宰相赵普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它地位之崇高。而在民间,由于孔子被后世尊为万世师表,所以《论语》一直在持续浸染着国人,似乎从未间断过,如今我们每一个人都能随口说出几个与《论语》有关的成语,可见影响之巨大。

关于《论语》,南怀瑾:不曲解原文本意,始终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

孔子很伟大,《论语》很有地位,这是公认的事实,但不代表每一个人都认同这些学说。例如鲁迅就在《狂人日记》里拐弯抹角进行过“批判”;鲁迅笔下的《狂人日记》,主人公是个患有“迫害症”的人,“发现”“仁义道德”这几个字的字缝里藏着的却是“吃人”两个字。

鲁迅的《狂人日记》有些拐弯抹角,没有明确“批判”谁,可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就是“仁学”,似乎有所指。我们姑且不论鲁迅“批判”谁,也不论其“批判”是否正确,但或多或少都说明他有不同看法。其实“仁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孔子自己对“仁”就曾有过许多解释,而最基本的意义是“仁者爱人”。

笔者也曾读过不知多少遍《论语》,虽不能全面理解,但对其中部分也耳熟能详。所以相对于鲁迅的“批判”,笔者还是比较偏向于南怀瑾的说法,南怀瑾认为“至于孔子学说与《论语》这本书的价值,无论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对它的原文本意,只要不加曲解,始终具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

南怀瑾将孔子学说抬得很高,说适合于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关键是不要曲解原文本意。按照孔子自己对“仁”的解释,原文本意就是“仁者爱人”,简单来说是“爱人”,也就是把人当人看待的意思;假如这个解释没有偏离原文本意,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但凡不是这个意思的说法都可视为曲解。

再者,从追根溯源来看,我们还可以从《说文解字》里寻找答案。《说文解字》对“仁”的解释简单到只有两个字——亲也,这和孔子的“仁者爱人”不相上下,如果我们把“亲”和“爱”两个字连在一起,则可组成一个我们常用的词语——亲爱,即关系密切、感情深厚的的意思。另外,为了做到不曲解孔子他老人家的原文本意,我们还可以在《论语》寻找答案,也许孔子自己说 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最好的解释,意为对待别人要像对待自己一样,体现对别人的尊重。如果以上没有曲解一个“仁”字,那么,我想读者心中就应该有答案了。

关于《论语》,南怀瑾:不曲解原文本意,始终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

可有时有些人总是执着于孔子思想消极的一面,但其实任何作品都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所以,若以现在有眼光来“平视”那时的孔子和《论语》,就未免有些主观和片面了。那么孔子学说里有没有积极的一面呢?笔者认为简直俯拾皆是。

例如在治学方面,孔子就提出“多见而识”学思并重的的主张,“闻一以知十”、“下学而上达”等用语不胜枚举。我想,凡是好学之人,都会认同孔子的这些说法的,特别是学思结合的观点更是极具启发意义,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简直就是至理名言,在如今科技一日千里的年代里,任何发明创造如果一味死读书而不会思考都几近于不可能。

再例如在行为修养方面,《论语》里有“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记载,意为孔子绝尽这四方面——不凭空猜想,不绝对肯定,不固执拘泥,不自以为是。诸位不妨以孔子的这“四绝”对照一下自己和身边的人,往往不难发现不少人正是犯了这四方面的毛病,胡思乱想的有之,在网上看到几句流言蜚语就妄下结论的有之,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的更是大有人在,以致给自己和周遭的人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又例如,在为人处世方面,《论语》里有“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记载,意思是不在位置上就不要操心那个位置上的事情;一般我们常将这句话理解为与政治有关,但我们又常说“活学活用、与时俱进”,有时细细想来,这句话极为适合于南怀瑾说的任何时代、任何地区,当中的“位”可以引申到任何位置。比如在感情上,不在那个位置上就不要操心别人的人,因为你不在那个位置上,你想了做了就是越位了,就像足球场上的越位,一旦越位是会被亮黄牌红牌处罚的,因为足球场有足球的规则,社会里有社会的法律和道德规范,有时不但不要操心不在位置上的事情,而且是不允许你操那份心;试想,现实当中有多少人是犯了“越位”的错误啊。

关于《论语》,南怀瑾:不曲解原文本意,始终有不可毁的不朽价值

总之,纵观《论语》,里面有许多适合时代,且极为积极意义的经典语句,说也说不完,也难以尽概。那么作为平常人的我们来说,应该如何对待孔子(学说)和《论语》呢,按照南怀瑾的意思,为了符合原文本意,我认为,最合适的做法是直接套用孔子自己在概括《诗经》时说过的一句话——一言以蔽之,“思无邪”。意为只要思想纯正,就不会有邪恶的东西了。至于如何活学活用,孔子也教导我们要重行,学多学少没关系,只要会用就好,这比学得多不会用要好得多,总而言之就是要随机应变,不能死读书。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即使时至今日,《论语》也仍然不过时,关键是要活学活用,与时俱进。由于孔子和《论语》的地位崇高,在下不敢妄谈,就到此为止吧。

作者:然好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论语   本意   原文   孔子   鲁迅   拐弯抹角   学说   狂人   美文   操心   笔者   爱人   说法   地位   位置   价值   时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