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丁延庆的孩子将与众不同,每个孩子都了不起,要因材施教


北大教授丁延庆的孩子将与众不同,每个孩子都了不起,要因材施教

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可能对于每一个家长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对于这道题,任何人都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即便是非常知名的教授丁延庆,都吐槽自己的女儿,他说,我想让孩子逆天改命,孩子却让我认命。这位教授6岁能够背下整本新华字典,大学就读于北大,后出国留学,是一位教育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副教授,而且他娶的妻子也是北大的高材生。

这样的一对夫妻,按理说,在教育自己子女上应该有独到的方法,很得心应手,但是从他的言谈中,我们发现,对于教育自己的子女,他也非常的无奈,他甚至讲,虽然我们夫妻都是高材生,但却教不会自己的女儿。一位知名教育家、北大教授,说出了这样的语言,让我们很有感触。难道说是教授自己的知识储备量不够吗?我想不是这样的,以教授的博学和他学习的经历及职场丰富的教学经验,应该很有一套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是,为什么他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呢?

北大教授丁延庆的孩子将与众不同,每个孩子都了不起,要因材施教

我想,这与他的教育理念及孩子的追求目标,或者她的喜好方面有着极大的原因。虽然教授经常辅导自己的孩子写作业,但是一些问题他怎么教都教不会自己的女儿,他把自己平生所学毫无保留地告诉了自己的女儿,但是都没有用,他的女儿学习成绩仍然非常差,这让他痛心疾手,甚至到了怀疑人生的地步。由此,他得出了一个结论,他说,这就是天道,没有办法,他必须接受,不接受又能怎么样?她就是这个样子。孩子果然就是教授所说的那个样子吗?

难道孩子就不求上进?真的不希望自己很优秀吗?我想,应该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有上进心,都愿意去追求、去努力,但是我们想,教授所教的内容是什么呢?不外乎还是我们教育过程中所规定的一些功课的内容。我们现在认真地反思一下,或者平心而论好好地想一想,就是我们所学的内容,孩子们不停地解题不停地学习,花了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学了很多,也取得了非常高的分数,但是,当他们步入生活之后,所学的这些东西是不是真的非常有用?每个人一旦进入社会,他的职业和行业都不同,实际情况中,也许我们之前在学习过程中懂得了原理即可,不必过分去钻研和深究。

北大教授丁延庆的孩子将与众不同,每个孩子都了不起,要因材施教

我相信教授的女儿一定继承了他和他妻子的优良基因,也一定是一个非常出类拔萃的孩子,在某一些领域、某一方面,他的孩子绝对是与众不同的,那么,为什么教授就教不会呢?而且,他想方设法,把自己所学毫无保留的,甚至是加倍地传授给了自己的女儿,但是,他的女儿为什么就学不会呢?这和他的女儿的兴趣爱好有关,本来她喜欢艺术或者适合从事一些技术方面的工作,且能做到最好,偏偏要做一些与这些内容背离或者不相关的事情,那自然不是她的特长,都说,360行行行出状元,我们不能给孩子过早地去界定,而是从小培养孩子的兴趣。

由此,我们也谈一下教育,目前的教育该怎么进行?我们从小就学数学,语文等科目,我想,只要孩子能把一些基本的东西掌握,从小学到中学、大学,让他顺其自然地成长,小学培养兴趣、学习方法、培养学习习惯,中学时发现孩子特长,学习母语、阅读及写作,初高中时间压缩,大学选修自己喜欢的专业领域,这样教育之后,也许,每个孩子的负担应该会减轻许多,而且,在自己的领域之内也能够比较专一、专心、执着地去追求和进行。教授说,她的女儿就是一个极其普通的孩子,他必须得接受这个现实。

北大教授丁延庆的孩子将与众不同,每个孩子都了不起,要因材施教

我想,教授说这样的话还是非常不准确的,怎么现在就界定自己的女儿非常普通呢?只是他没有发现自己孩子的潜能,每个孩子都非常的了不起,都非常的出类拔萃,一味地填鸭似地去给孩子填充一些知识,也许在她今后的生活及工作中,所使用的频率、频次非常低,甚至根本就用不上。现在给孩子下定义还非常早,高考我们不能说它有什么错的地方,从目前来说是社会的需要,是工作的需要,也是选拔人才的需要,但是,如果有可能的话,大学应该普及,人人都上大学,每个人都可以在家进行自学,现在的网络比较方便,我们的学校可以在网络上讲课,在线上进行考试。

本来,一门专业的一门课,如果竭尽全力、全力以赴去学,也许一个月就把它拿下来了,整个专业也许几个月时间就掌握,我们却耗费数年时间去学它,浪费孩子的精力和时间,这其实是教育最大的失败,我们所要改革,我们所要改良的地方,就是适当地调整孩子的学习内容、节奏和方式方法,不要过分地追求学历化,而是知识的实用化,我们所学的知识要能够应用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之中。大学要结合实际,半工半读,根据孩子从事工作的需要,选学专业,需要什么学什么,掌握即可,其实,大学毕业后,即便工作后,单位也会培训,也要实习。

北大教授丁延庆的孩子将与众不同,每个孩子都了不起,要因材施教

否则,连知名高校的教授对自己的孩子都喟然长叹,我想,他的孩子不是非常的差劲,而是非常的优秀,包括我们许多家庭的孩子,除了天生的智力缺陷以外,每个人都应该非常的聪明,我们的社会在进步,技术在进步,那么我们的教育方式也要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现在,当公务员也有公务员考试,那么,我们的高考又何必要限制所有的孩子拼命地在上面去做无用功呢?为什么在教育上不能普及大学的内容,让所有的孩子都去上大学。

而且,每个学校都要有自己的特色课程,不要重复,比如清华、北大,可以搞一些人文专业,科研领域方面的一些知识,如航天的,医药的等等等等,我们要有区分,每所学校都要有它的特色,然后让所有的人根据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需要改变学习方式,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全国倡导开放式教育,然后,再通过线下或者线上来考试,验证我们学习的成果是不是掌握了,然后再根据所学专业去选择从事自己的工作行业和岗位。

北大教授丁延庆的孩子将与众不同,每个孩子都了不起,要因材施教

让所有的孩子追求和学习他喜欢且愿意去做的内容,而不是填鸭式的、生搬硬套的、一成不变的,而是要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及潜能,因材施教或者量身教学。如果我们的教育改变了,我想我们的人才也将层出不穷,我们要不拘一格去搞教育,不能让一位北大知名教授在教育面前都感到无力,甚至发出喟叹。他若如此,那更众的家长将会不知所措,迷失方向了。不要把教育的功能摊派到家长身上,要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并且,还必须得做好

文/家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北大   教授   孩子   高材生   要因   美文   所学   了不起   特长   与众不同   知名   女儿   领域   时间   知识   内容   工作   大学   专业   丁延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