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话元宵,道一声平安,贺一声团圆


文/小红

正月十五又到了

赏花灯,观明月

品元宵,踩高跷

猜灯谜、游龙灯、舞狮子、划旱船、扭秧歌……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心的享受一年当中的第一个团圆节。元宵节起源很早,早在远古人类时期,人们为了庆贺打猎成功,都会在这一天燃起火把祈福,以避免在巡猎期间遇到猛兽袭击。通常也会用火把照明,到了西汉时期,人们开始改用燃灯祈福,到了汉魏以后,受到佛教的影响,人们用燃灯供佛,以祈福新年吉祥。到了大唐时期,由于百姓普遍信佛,都善用燃灯供佛,于是就自然形成了元宵节张灯的规矩,也演变成了法定之事。到了2008年6月,元宵节已被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正月十五话元宵,道一声平安,贺一声团圆

中国是个传统的国家,自古代至今,人们一直都把元宵节奉为热闹而又喜庆的节日。

这一天,村里的人基本都会早早起床,去集市上买尚好的菜,带回家烧。各式各样的花灯,也会让这些大人忘不了给孩子们捎上。

孩子,一直是大人们的希望,节日的气氛始终离不开孩子们的嬉闹,所以吃罢团圆饭,带上孩子们掌着花灯,逛一圈村落,赏一赏明月,也算是对年味的一种告别吧。小时候,在爷爷奶奶的老家,就亲眼看过。在这一天,有民间自排的节目,譬如划旱船,扭秧歌,敲花鼓等等,可热闹了,民间一直都有一个说法,只有过完十五,年才算真正的过去。

正月十五话元宵,道一声平安,贺一声团圆

我记得我们家那会过十五,基本都会吃汤圆,以此来庆贺团圆及告别年味的离去。但我们家吃的汤圆,从没有买过。都是母亲亲手包的。

母亲很贤惠,每年十五吃汤圆,母亲都会做几种汤圆给我们吃,做汤圆算是母亲的绝活。传统的吃法是煮汤圆。说起煮汤圆,其实很简单,包好以后,下水至锅里,煮到汤圆浮起来,就算是熟了。记得有一次母亲煮汤圆,我就寸步不离的守在锅边,那个想吃啊,有一次,汤圆刚浮起来,我就嚷嚷叫母亲捞出来给我吃,爱我心切的母亲总会顺着我意,从沸水里盛出来,我迫不及待的用汤勺往嘴里送,结果,那个汤圆把我烫的嘴都一张一张的,还乱蹦,母亲通常就会数落我一顿,:“急啥急,没吃过吗?女孩子家,就不能矜持点”那时候才几岁,哪懂得什么礼数,好吃的就一定要吃到嘴上。如今想起来,吃汤圆的情境,心里都暖暖的。

正月十五话元宵,道一声平安,贺一声团圆

在我的记忆里,母亲做的最好吃的汤圆,要数油煎汤圆了,煎汤圆有圆形和扁形二种。圆形球状的汤圆直接倒入锅里翻滚,使劲炒,炒到外面焦黄,元宵之间不互粘,然后用锅铲子盛起来,掂一掂,若很轻了,说明汤圆熟了。但是,通常球状汤圆,在油煎的过程当中很容易炸,不小心会炸到脸,所以要小心哦。

正月十五话元宵,道一声平安,贺一声团圆

相对于扁形汤圆,更好做一些。就是把传统的有馅的汤圆拍成水饺皮形状的大小,放在锅里煎,待一面煎好,再煎下一面。两面都焦黄的时候就可以盛出来吃了,这个因为比较薄一点,所以很容易熟。

正月十五话元宵,道一声平安,贺一声团圆

喜欢吃母亲做的这些汤圆,外面焦黄,里面松软还糯甜,糯糯的感觉,吃起来毫无腻感,自从母亲走后,再也没有做过,不想去尝试怎么做,那里会牵扯出无尽的思念,让你享不到团圆,也尝不到甘甜,如果真的要学母亲的样子去做汤圆,估计,还会有点苦涩。

正月十五话元宵,道一声平安,贺一声团圆

元宵节本就是年后的第一个团圆节,它已经根深蒂固于国内百姓及海外华人,今年这个正月十五,依然如故,人们在度完春节后,已经各归其职,能够在十五这一天,又有机会与家人相聚,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元宵,元宵,但愿新的一年,能消除一切烦忧。

正月十五话元宵,道一声平安,贺一声团圆


正月十五话元宵,道一声平安,贺一声团圆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记得转发

~我一直在静静地守候~


正月十五话元宵,道一声平安,贺一声团圆

小红:私营业主,系中国剧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诵学院(范读导师高级培训班成人九期结业学员;安徽省诗歌学会会员,蚌埠市作家协会会员,业余喜欢写作,有多篇诗歌、散文、人物专访刊发于纸媒及省内外网络微刊。

(注:文中所有图片均网上下载,如有侵权,请告知,即刻清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浮起   团圆节   旱船   都会   焦黄   球状   协会会员   花灯   平安   火把   汤圆   元宵节   团圆   美文   中国   时期   母亲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