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您读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有何感悟?

前几天,看到《人民日报》媒体刊出的一篇谈大众阅读经典名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现象,不禁引起我对名著的回忆。我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小说,对出生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前的人来说,会有许多共鸣和同感,但对于之后出生的人来说,或许就没有那么深的感受。

记得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偶尔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这本小说。我读着读着就被其中主人公保尔和冬妮娅的恋爱故事深深吸引。而且,产生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愉悦感,甚至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那种愉悦,这或许是该小说吸引少男少女阅读的缘由之一吧!

提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很多人会自然想起其中的名句:“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因此,……”也知道这是一部红色经典作品,知道主人公是苏联的一个英雄人物,可是,这本书能成为经典的缘由,恐怕就很少有人知晓或探究。

人民日报的文中,说到小说主人公保尔有四个“形象”,我是比较赞同的。

第一个形象,是保尔小时候的淘气。小说中描述,长到12岁的保尔·柯察金,学习成绩仍然一般,甚至在补考的时候搞恶作剧,被学校退学。这种很贴地气的描写,拉近了主公人与读者的距离,特别是对小读者们有了亲近感或者亲切感,于是,不由自主地接着看下去。

保尔的第二个形象很是浪漫。特别是他和冬妮娅的故事,令众多正在谈恋爱或即将进入恋爱季的少男少女们艳羡。作者用第一人称详细描述了他和仙女般美丽温柔的冬妮娅的爱情经历。冬妮娅活泼、有教养、且善良,冬妮娅的水手服、冬妮娅的笑声、冬妮娅蓝色的眼睛无不牵动着保尔的心。读着他们之间恋爱的描写,又如何不叫少男少女们怦然心动,甚至脸红心跳起来。

保尔的第三个形象是他的英雄行为。这是小说的主题,也是小说的中心思想。保尔以骁勇善战的姿态出现在战场,即便是大腿受伤,感染伤寒,头部被弹片击中,也仍然没有阻止和破灭他的理想和斗志。战争的残酷虽然让经历伤痛、疾病,但塑造了他一个男儿自强、血气方刚的英雄形象,展现了他优良的品质。保尔那种在参与每一项工作时始终秉持着全力以赴的冲劲令人钦佩。这股冲劲是其生命力最原始的一种表达,即对所热爱的全情投入。

小说描写的保尔第四个形象,是病痛中仍有追求和作为的执着。他不断辗转于疗养院、手术台与病床之间,虚弱、瘫痪、失明一点点将他困在方寸之间,但他仍然不失勇气和理想,仍然做着常人难以做到的凡事。

总之,少年的淘气鲁莽,青年的正直倔强,生命最后的坚强和追求,形成了主人公近乎完美的形象,一个完整的、动态的保尔·柯察金的人格形象。

我想,“经典文学”之所能成为“经典”,必然有他的吸引读者之处,让读者产生美好的愉悦或心灵的震撼就是其中最重要的。而且,这种愉悦和震撼,不会随着时光流逝而变得逐渐淡弱,反而在时间的洗礼下延宕绵延,弥足珍贵。从这一点来看,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完全符合“经典”的要求的。因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改变了一两代人,甚至仍然在改变着现在的人们。

当年我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自己就有了改变。本以为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就是理想的生活。但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才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不同,并感悟到:人这一生应有所比单纯追求生活舒适更高的精神追求,生命才有真正的意义。

人民日报作者最后说,铁矿石在锻造成钢的过程中是煎熬的、痛苦的,熬过这些才能获得质变。有用之钢又是众多大小不一矿石的合体,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这正如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众多“保尔”,从青涩到有力,从粗粝到精粹,最终百炼成钢。是的,我们现在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不应只是好奇,看热闹,而是要看出门道,感受到向上的精神,进而学习这种精神,发扬这种精神,成为一个不虚度光阴,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这才是读这本书的最好的结果。

亲爱的读者,你看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吗?如果没有,我建议去看看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保尔   人民日报   小说   冲劲   缘由   少男   美文   主人公   愉悦   读者   形象   理想   恋爱   精神   生命   朋友   经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