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的话,我永远不懂


你说的话,我永远不懂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常常困惑于那些无法解释清楚的误会和隔膜,东方式的“言不由衷”或是“话里有话”会让人抓狂。

红楼梦中有个桥段,元春省亲时,曾和父亲贾政隔帘交谈了几句,每次看到这一段我都觉得心酸,不是因为元春身为贵妃宫闱深锁,亲情阻隔,而是因为他们父女间谈话的隔膜。元春含泪对父亲说:“田舍之家,虽齑盐布帛,终能聚天伦之乐;今中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话说得坦诚沉痛,全是肺腑之言。端庄理性的元春,只有面对至亲之人时,才可能说出这番真性情的话来。而贾政虽也含泪,但他说的是这样的话:“今贵人上锡天恩,下昭祖德,此皆山川日月之精奇、祖宗之远德钟于一人,幸及政夫妇。且今上启天地生物之大德,垂古今未有之旷恩,虽肝脑涂地,臣子岂能得报于万一!”冠冕堂皇之中,是受宠若惊,更是表明对皇权的赤胆忠心。隔着两个人的只是帘子,但谈话之间,却像隔着千山万水。

你说的话,我永远不懂

两个人话语体系的不同,是因为所站的角度不同。元春是“高处不胜寒”,富贵恩宠尽享之后,她看到了繁华背后的黑暗和悲凉,在那些虚假冰冷的礼仪之后,她渴望的是亲情的温暖。而贾政,仰视着皇权威仪,把女儿成为贵妃看作是祖上恩德。况且他也深知,元春之荣,牵系贾家命运。在如此重大的使命面前,女儿那点小情绪简直不值一提。

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宝钗之间的对话,微妙口角,只能他们之间能理解这种语言的精髓。每个的的性格、学识、家庭素养各有不同,他们的不同,不是话语体系上的,而在于人生观。宝玉在整部红楼梦中都是以平等的视角,每个人、每个生命都那么让的欣赏,值得体谅和尊重,在他的心里,他们没有社会地位的差别。他不认为自己是豪门公子就可以为所欲为,他为冒犯了二丫头而抱歉、赔笑、解释。宝玉的人生观是真正的众生平等,他的爱太大,大到空茫,然而那么多值得欣赏的美好生命终会在他眼前一一凋零消逝,所以他的爱注定会很忧伤。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我就在你面前,但我说的话,你永远不懂。

你说的话,我永远不懂

人们都说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是最难的,脑海里想表达的是100,说出来就变成了80,别人听了后可能就只能理解到60,所以,补一句“你懂我的意思吗”有助于沟通的有效性。

为什么有些人特别喜欢说这句令人特别讨厌的话呢?

1) 心灵层面的年幼无知

说得直白些就是社会经验弱、未开化、伤了人还不自知。这些错误往往发生在职场菜鸟的身上,在涉世不深时,他们往往无法第一时间感知到别人的情绪,以为这么说很酷很有性格,能满足傲视群雄的“专家感”。

然而,随着读书、历事、见人经验的积累,有些悟性偏高的同学终于意识到其中的不妥,从而逐步改掉这个口头禅,继之以类似“不知道我说清楚了吗”来代替沟通确认场景的需求。


2) 底层安全感的不足

类似情况发生在那些情商低还不求进步,读书少还觉得自己特别有智慧的人身上。这类人由于潜意识自我评价偏低而意识上又不愿意主动承认,因此需要依靠外界对他人的压制来确认自我的存在价值。由于和他们说话会十分消耗能量,因此人们往往不愿意与他们交谈。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文章的主题旨在说明越成功的人给别人的感觉也越舒服,如沐春风。

智慧在传递中流动,然后流向低的位置。只要你的姿态放低了,智慧自然就会流向你,任何人都无法阻挡,包括你自己”。

姿态越低,智慧越多;相反,姿态越高,智慧越枯竭。

最后,如果这篇文章对你有所触动,那么以后当我们需要与别人沟通信息时,不妨转换成:我说清楚了吗?你能听明白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宝玉   山川   人时   田舍   富贵   皇权   贵妃   梦中   隔膜   流向   人生观   美文   红楼   姿态   亲情   智慧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