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老婆留在家里》

《把老婆留在家里》

作家郑丛洲的小说《把老婆留在家里》引起了比较大的社会反响。作家操持的是名门正派的写作套路,是一个准现实主义者。作家以悲悯的文笔描写了很多现实中的苦难情境,直接对准底层生存状态和社会的某种不公,他在小说中用人物的口说出了"如果你执意追求公平,你可能就违法了"。可见丛洲先生是个有些尖锐的人。

《把老婆留在家里》

当我们打开世界文学史,当我们看到“悲惨世界”、“百年孤独”、“麦田里的守望者”、“复活”等等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品,我们会发现它们有着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他们承担了国家、民族、历史和反应人类的苦难和集体记忆的文学记录责任,超越地域和民族的广阔的艺术共鸣力量,深入到人类生存状态与精神状态,给予作品充满人性和生存理想的光芒以及人类前进的精神向度。

《把老婆留在家里》

最少近十年来,我们看到很多自封精英文学的作家,涌现出很多糜烂的文学作品,甚至以欲望为蓝本,强调身体写作并裸露下半身来将庸俗演绎到极致。文本呈现小资、贵族、叛逆、病态的姿势,没有人去真正关心一下发生在中国的这场伟大的变革中广大底层群众的真实生活和心灵感受。对那些包二奶,偷情、自恋狂、同性恋给予特别的关心和热情,甚至还有的作家一直还沉溺在才子佳人虚幻的浪漫之中,这些老掉牙的故事旧酒装进新瓶,只不过是把私会后花园给挪到了谈判桌上或酒会舞厅里,奏响一曲曲妓女伪高潮式的呻吟乐章。

《把老婆留在家里》

而丛洲的小说唱响了另外一种声音,一种真正底层人内心的呐喊。丛洲做了由几亿农民组成的农民工的代言人,向社会发出了他们的声音。《把老婆留在家里》,整整描绘了一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一大群男人.读者凭什么要喜欢你的作品?因为你拨动了他们的某根神经,共振了他们某个节拍的心跳,关键是再现了他们真实的生活经历——即我们所说的“集体记忆”。任何一个时代也没有今天这么大规模的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糊口的群落。他们的老婆都被留在了家里,也有一个名词,叫留守人员。把老婆留在家里最少一个月,多则半年,甚至几年的都有。基本都是风华正茂的年龄,出点事其实也很正常,出点事的也大有人在。

《把老婆留在家里》

男人外出打工,体力上非常辛苦,精神上备受轻蔑。男人为了什么?为了家,准确地说是为了老婆孩子。但是假如说,老婆出墙,甚至孩子除名分外没有血缘关系,那么,男人得到的是什么?男人别无选择,因为有新的三座大山——教育、医疗、房贷——压得人们喘不上气来,丛洲的小说一直关注着时代,和这个时代背景中的某个群体,对发生在今天的苦难和集体记忆给予了深刻的反思和文学的记录。仅从这一点,丛洲就无愧于这个时代,无愧于一个作家的良知。

《把老婆留在家里》值得一读,它会让你走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3

标签:家里   老婆   美文   底层   这个时代   苦难   集体   作家   人类   记忆   男人   社会   作品   时代   文学   小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