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远行(作者:帝力于我何)

远行


帝力于我何

散文:远行(作者:帝力于我何)

孩童时,有一次在村边与几个小伙伴玩耍,一个算命瞎子迷了路让我们领路。童心无邪,我给他带了很长一段路。分别时,算命瞎子要感谢我,给我算上一卦。问了生辰,阴阳五行吉凶说了一堆话也听不懂,只听懂瞎子说,你这孩子长大以后要走遍天下。在我们这个偏僻的小乡村,有的人一辈子连县城都没去过,何说走遍天下,听听只当是奉承话,哪里会当真。

1963年暑假,小学毕业,我十三岁,有了第一次远行。

我的舅舅在湖北襄阳泥咀镇一个山村给生产队烧窑,砖瓦匠烧窑师傅,也是农村传统的技术活,只有极少数人会做,所以舅舅在那里混得挺好。正好有舅舅的朋友要去他那里,母亲就让他带上我去舅舅那里玩。

湖北省在我们河南省的南边,南下北上的概念,我们这里的人到湖北去叫下“底下”。下底下在人们的心里,总是有几分神秘。因为气候差异,那里种水田,吃大米,语言生活习惯也大不相同。能下底下一趟,对一个孩童,就是去“西天取经”,天大的事,兴奋得很。舅舅的朋友拉着一辆架子车,我跟着他上了路。十三岁的大孩子了,也能走路,时而坐车,时而跟着车跑。走了一天,估计走了一百多里路,进入湖北境内,大热天气,出了一身汗。到了一座石桥上,只见桥下清水一潭。舅舅的朋友说,我们下去洗个澡,凉快一会。他说着脱了衣服走到桥下,从水边慢慢进入水中。我在家里的砦河里经常戏水,水性好,敢于从岸边树上跳入水中。此时我又故技重演,脱下衣服,从桥上一跃跳了下去。谁知这桥下潭水并不深,一只脚后跟撞到潭底石板上,生疼生疼,为了撑硬劲儿,我不敢说疼,只装做没事一般。洗完澡继续上路,脚后跟挨地就疼,我强忍着,艰难走在车子后边。人们常说,远怕水近怕鬼,我就犯了这个禁,该受这个罪。此时方明白,年少鲁莽无知,轻狂不得。

散文:远行(作者:帝力于我何)

天黑了,投宿一户人家,大热天,铺一张席子露天睡到外边。睡下了,脚后跟还在疼,心想这明天赶路咋办?突然想起来,母亲说,伤筋动骨了,用手掐掐就好了。我就用指甲反复掐脚后跟,掐了半夜,果有奇效,第二天早上起来,脚后跟不疼了。看来,多积累点儿生活经验,还是必要的。

继续赶路,走过一个村庄,看到一头水牛浸在水中,只有青灰色的长头露出水面,很象驴头,多了两支弯弯的长角。在家里,见的都是黄牛,没有见过灰色的水牛,以为是驴,出口说道,这驴怎么还长角了?后来到了舅舅那里,这个朋友笑说这事,驴长角成了众人嘻笑的话题。

一路上,看到水塘中成片的水浮莲;看到一块一块如镜子一样的水田;看到了前面的高山迎面而来,平地生长的人,对山总有新奇;听着异地他乡的人们在地里干活,呜里哇啦听不懂说的啥,一切都是新鲜的。忘记了天热行路劳苦,忘掉了饥渴,兴奋之中,又走了一天。

散文:远行(作者:帝力于我何)

第三天早起上路,到了汉水边,江水滚动下泄,有运输船只在水中缓缓移动,放眼望去,对岸房屋隐约可见。面对大江汹涌的水势,心中有说不出来的激动。过江靠船渡,我们上了渡船,船离岸驶向对岸。第一次坐船,感到船体摇摇晃晃,怎么也坐不稳定。大船行驶在水面上,浪水哗啦哗啦冲刷着船的两边好象要灌到船里来。船到江心,满眼鳞鳞水光一片,好象进入绝境,禁不住心惊起来。一会儿,船终于靠岸了。

上了岸,舅舅的朋友说,往前走不远了,中午就能赶到了。远山到了跟前,进山了。在山间小道上,架子车磕磕碰碰前行,人也随之颠颠波波;路边溪水淙淙,鱼游蛙鸣;青山耸立,高低错落,正值盛夏,满山青翠葱茏,飞鸟鸣唱。第一次进山,好奇地东张西望,两只眼睛怎么也用不过来,一切都是图景。

临近中午,眼前出现一片开阔平地,舅舅的朋友说,到了,前边就是。看到了,在一大片玉米地的中间,有一座土窑冒着烟,旁边是一个平场,平场的边上有一排草房。走到场边,舅舅正在脱砖坯,看到朋友来了还带着我,急忙迎上来,让到屋里,让座倒茶,询问路途情况,又问河南家里的一些事,我一一回答,然后安排午饭,安排住处。

散文:远行(作者:帝力于我何)

第一次进山,又在这里住下来,吃上白米。这是我第一次吃大米,糯香润滑,口感好极了。以前只听说过大米好吃,原来在这里,就是日常饭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在红著窝里,就是吃红著的命了。

在舅舅的引荐下,我认识了放牛娃山娃。第一次接触湖北人,语言不通,这里人说去是“可”,说街是“该”,说鞋是“孩”,一时听不懂,舅舅翻译,慢慢才听懂了。

山娃是个快乐憨厚的山里娃,黑黑的面孔,硕壮的身材,与我瘦弱的体型形成鲜明的对比,同龄少年,很快就玩到一起了。山娃对我十分热情友好。都说山里人见人少,见了人都稀罕,或许是这样吧。

在书上看到过,南方放牛娃坐在牛背上,吹着竹笛,穿行在山间。那诗情画意的图景,让人羡慕极了。现在,山娃带着我去放牛,教我怎么脚登着水牛角,水牛的头一抬,顺势就骑在了牛背上。山娃还真的会吹竹笛,骑在牛背上吹出呜呜的声音,不知道是啥曲调,满好听的。那竹笛是从山上砍来的竹子,烙上孔自己做的,我也学着做了一支竹笛,也能吹响了。这一回,自己也成了牛背上的吹笛牧童,身在图画中了。

山娃给我说山中的鸟虫野兽,树林花草,还带我到山中挖中药材。我们采挖了桔梗,这种植物,一尺多高的茎,顶端开着喇叭形的蓝色花朵,一小片一小片的,如人工花圃,很好看。挖出来白色的根茎,这部分入药就叫桔梗。还采到了柴胡、麦冬、半夏等等草药。这些药材,集市上有收购。记得我给母亲写信,说说自己在舅舅这里的生活情况,免得她挂念。说到采药,不知道用什么词语表达,说是自己在这里找到了“生意”。

散文:远行(作者:帝力于我何)

在舅舅的砖瓦场里,我目睹了砖瓦从刨土、和泥、打制砖瓦坯,到装窑烧制出窑的整个过程,还动手参与其中的一环节。这些,都不是平常人都能接触到的,因为,在漫长的农耕社会,能盖起砖瓦房子的是极少数人家,况且,砖瓦经历千百年风雨也不会焚毁,所以,烧制砖瓦也是少数地方才有的,平常很难见到哪里有烧制砖瓦的砖瓦场。

那个暑假,我就是在“底下”度过的,怎么回到河南,记不得了。这次远行,路途和山中的经历,长了我许多见识。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欣赏书中的《牧童图》和亲身体验做牧童是大不一样的。世界太大,人的知识主要还是要从书中获得,闭门读书会成为书呆子,必要的实践,才能把书中的知识变成真正的活知识,“读书”重要,“行路”不可少。时至今日,借助发达的交通工具可以日行千万里,我没能走遍天下,也去过不少地方,是否应验了算命瞎子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架子车   放牛娃   竹笛   水田   脚后跟   牧童   水牛   湖北   桥下   瞎子   砖瓦   舅舅   美文   大米   散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